在导管室管理中手术室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2015-08-15丁小云周鹏飞王晓玉黄永丽
丁小云 周鹏飞 王晓玉 黄永丽
723000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导管室
在导管室管理中手术室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丁小云周鹏飞王晓玉黄永丽
723000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导管室
目的:运用手术室管理模式对导管室进行独立管理,科室管理更加规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工作队伍专业化,效益明显提高。将导管室建设成医院的第二手术室,作为一个以介入手术为特色的开放性、综合性平台来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导管室;管理模式;独立管理
一般资料
我院介入手术开展于1995年,2011年成立独立导管室。在此期间,导管室的管理方式经历由影像中心代管、介入科代管直至独立管理。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得导管室逐渐由单一辅助类科室转变为以介入手术为特色的开放性、综合性手术平台。
具体方法
设计建设以手术室为设计标准的导管室。改变介入手术没有专用场所的局面,建设导管室专用业务用房,按外科手术室的要求进行3区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合理布局[1]。设立清洁走廊与污物走廊,设立更衣室、办公室、值班室、图像操作间、材料间、无菌物品存放间、铅衣悬挂间等功能用房,满足工作人员需求,规范工作流程。
配备专业人力资源:我院导管室按照两间手术室进行专业人员配置,其中DSA技师4人、护士8人(含护士长及总务护士各1人),接受护士长统一管理。
更新理念,加强专业培训:导管室仪器众多,手术种类不断更新、发展,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培训中,将介入手术分为心脏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大血管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等6个维度[2]。灵活运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临床病例之中[3],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按相应管理办法[4],开展放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提升业务水平,突出专业性。
建立“二级库”:将所介入的相关耗材合理放置,统一管理。将耗材从原有的临床科室中剥离出来,由导管室统一向采供中心申领,储备于材料间,统一登记,并定时盘存,相关临床科室不再参与耗材的管理。建立耗材使用登记本、毁形登记本、植入登记本。建立耗材使用清单,保存相应条码标签并作为病历资料的一部分妥善保管,便于记账与追溯。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我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导管室工作制度、导管室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预防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导管室参观制度、导管室值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导管室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医嘱执行制度、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更衣室管理制度、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同时设立质控小组、院感监控小组与安全管理小组,由资深护士担任组长,定期举行质控活动及护理人员的质控量化考核,定期举行安全管理会议,对科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高工作人员对科室运行及医疗安全的认识程度及工作水平。护士长每周对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规范手术管理:各科室介入手术按照院内手术管理规范,在手术麻醉管理系统中填写手术申请单,由导管室统一协调安排,充分发挥导管室的手术管理平台作用。
导管室手术室化独立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手术平台公共化提高了各科室开展介入手术的积极性,业务量迅速增长。导管室一度划分归属不明,造成管理相对薄弱与混乱。相关科室欲开展介入治疗,不能独立开展,只能寻求与代管科室合作,业务收入分配难以协调,具有内外科交叉性综合手术也难以形成默契,甚至常常只能从临床科室临时抽调跟台护士,医护配合缺少默契。种种问题造成介入手术量增长缓慢,手术种类开展较少。独立化手术室化管理后,扫清了相关障碍,使导管室成为开放性手术平台,开展介入手术的科室从3个增长至目前的8个,手术种类涵盖神经脑血管、心脏、外周血管、肿瘤、大血管介入及非血管介入6大类,81种手术,其中以TIPS为代表的外周介入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手术量由有统计数据可查的2011年的997台增加至2014年的2 776台,成为本院业务亮点,更多患者得到了安全、有效的治疗,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工作人员得到了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通过专科业务学习、技术演练、外出进修、院内片区培训等培训手段,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突出的护理队伍。
提高了工作人员归属感:绩效计算方式的改革,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得以量化,收入与付出呈正相关,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作为独立科室,导管室取得院内综合目标奖、零投诉奖等荣誉,增强了科室人员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让工作人员在科室具有归属感。
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射线接触,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导管室工作人员均严格按照要求接受正规的放射防护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具有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防护器具使用技能。未通过放射防护培训的工作人员不得上岗,不再出现由于科室归属不清,人员配备不固定、流程不熟悉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射线接触与泄露。
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由导管室统一协调安排手术,手术接台时间大大缩短,择期手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安排,同时为急诊手术、外请专家手术开辟绿色通道,单间单日手术量可达25台,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降低机器闲置时间。
规范了耗材使用与管理,使相关医务人员得到保护:材料与临床科室剥离的管理方式,使临床科室不再参与到耗材的采购、保管流程中,使医务人员的权利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保护。
提高了院感的控制与管理水平,降低了院感发生的风险:集束化管理策略的应用[5]、消毒设备与合理的业务用房等硬件的配套到位以及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手术管理制度、院感监控小组的建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与监督等相应软件的配套与提高,对降低院感的发生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结
作为医院重要的业务部门,建设一个规范化、专业化的导管室日益重要。从建设伊始,在设计布局上,装备配置上,均可按照手术室设计要求,按标准做好手术间的放射防护改造。同时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及预案,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技师团队是导管室正常开展工作的关键。独立化的导管室,具有工作流程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资源配置集约化、工作质量可控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导管室作为一个以介入手术为特色的开放性、综合性平台来建设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邵辉.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要点及隐患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93.
[2]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十七号令.
[3]高嵩琴,王馨,毛燕君,等.基于案例教学法构建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教学案例库[A].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6-9.
[4] 胡文琳,张伟英.PBL和CBL教学法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52-2053.
[5]章一寅.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导管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 (2):236-237.
Feasibility study of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room in the management of catheter room
Ding Xiaoyun,Zhou Pengfei,Wang Xiaoyu,Huang Yongli
The Catheter Room of Hanzhong City Central Hospital,Shanxi Province 723000
Using operating roommanagement mode give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for catheter room,the department management is more standardized,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efficiency,the work team is professionalization,and the benefit is improved obviously.The catheter room is constructed into the second operation room of hospital,as an open and comprehensive platfo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to manage.It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
Catheter room;Management mode;Independent managemen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