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08-15薛力刚赵立峰
薛力刚,王 丹,赵立峰
(1.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双阳130600;2.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2014 年8 月5 日,长春市双阳某鹿场在半个月内陆续死亡20 余只梅花鹿,为了查明发病原因,及时控制病情,该场患鹿送来本院就诊。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巴氏杆菌病,通过药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该鹿场位于长春市双阳区,存栏数200 余头,均为梅花鹿,主要饲喂干草和精料,主述:于2014年7 月中旬发现有死亡的梅花鹿,在当地按中毒给予治疗,用过多种维生素,保肝护肾类中药和沙星类抗生素,未见好转,半个月内陆续死亡20余只,一般都是膘情好的公鹿。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主诉:病鹿发病前无明显征兆,突然表现为精神沉郁,离群,反刍停止,步态不稳,呼吸困难,一般在2~5 d 内死亡,后期有拉稀症状,有的死亡鹿的口鼻有白色泡沫。送检为已死亡的公鹿,畜主从未测过体温,体温情况不详。
剖检变化:病死公鹿营养状况良好,眼结膜潮红,眼周分泌物较多;主要病变在肺脏,表现为淤血,有出血斑点,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胸腔积淡黄色液;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样分泌物;心外膜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胃肠道呈出血性炎;脾脏未见肿大。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检查 无菌取心血、肝脏及肺门淋巴结切面制备涂片,分别作革兰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卵圆形杆菌和两级浓染的卵圆形杆菌。
3.2 细菌分离培养 取新鲜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可见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圈。取典型菌落作革兰染色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该菌。3.3 动物实验 取新鲜病料研磨,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5 的悬液,腹腔接种小鼠5 只,每只接种剂量为0.2 mL,2 d 后小鼠全部死亡,呈败血症变化,取死亡小鼠肝和脾脏,涂片镜检,可见该菌。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鹿巴氏杆菌病。
5 防治措施
5.1 发现病鹿及时隔离,做好消毒,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5.2 鹿舍围墙普遍较高,通风换气不好,炎热多雨季节更易发生本病,建议注意通风,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平日加强饲养管理,勤消毒。在采茸季节应进一步加强对鹿群的饲养管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3 成年鹿和瞟情好的公鹿更易发生本病,要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5.4 大群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饮水,首次量为80 mg/kg 体重,维持量为40 mg/kg 体重,2 h 左右饮完,每日1 次,连用5~7 d。对于有症状的病鹿,肌肉注射混感舰(复方磺胺间甲苦参注射液),0.1 mL/kg 体重,首次加倍,每日1 次,连用5~7 d。同时大群使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鲜尔康(饲用葡萄糖氧化酶)拌料,要求畜主对鹿群进行限饲,建议停止饲喂精料。畜主回顾鹿群的死亡率在用药后得到了控制,用药后未出现死亡的鹿,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