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酮病的研究综述

2015-08-15李清利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酮体辅酶丁酸

李清利

(河南省汝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南 汝州467000)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本病多以产前、产后三周内发病,各种年龄的牛都可发生酮病。调查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型酮病(Mary,2000),而加拿大的研究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高达59%。我国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而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病牛死亡率低,但由于治疗费用高、奶产量下降、乳质变差、繁殖性能降低等原因,饲养成本增加,影响养殖效益,奶牛酮病已成为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1 病因

本病病因涉及的因素很多,并且较为复杂。根据发生原因可以分为生产性酮病、继发性酮病、食源性酮病、饥饿性酮病和由于特殊营养缺乏引起的营养性酮病。生产性酮病发生在体况极好,泌乳能力强,饲料质量高的母牛;继发性酮病是因某些疾病,比如,奶牛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子宫内膜炎等引起食欲下降、血糖浓度降低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含量增高;食源性酮病是因为青贮饲料中含有过量的丁酸盐,奶牛采食后容易产生酮体;饥饿性酮病发生在体况较差,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喂量不足的奶牛,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营养性酮病多数由钴、碘和磷等引起。例如,当动物缺乏钴时,瘤胃微生物生长发育不良,丙酸产生更少,糖生成作用呈恶性循环,影响丙酸代谢和糖生成。瘤胃黏膜代谢机能障碍,瘤胃内异常发酵产生酮体吸收入血液而发生此病。

酮病多发生在高产奶牛和产后泌乳牛,这主要与日粮饲料营养和奶牛泌乳所需能量出现负平衡导致的。比如,饲料单一,精料与粗饲料比例不当,可溶性糖和优质青干草缺乏不足,矿物质缺乏,形成碳水化合物饲料饲喂不足,出现糖类、脂类代谢障碍,体脂大量分解及脂肪酸氧化不全,奶牛体内酮体量增加并呈现临床症状。生产中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2 发病机理

酮体是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血糖浓度下降是发生酮病的中心环节。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脂肪分解后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作为生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弥补血糖的不足,而脂肪酸则因脂肪组织中缺乏α-磷酸甘油,先经活化成含有高能硫酯键的脂肪酰辅酶A,不能重新合成脂肪。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长时间血糖浓度低下,引起脂肪组织中脂肪大量分解,不仅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也导致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加快,生成大量的乙酰辅酶A。因糖缺乏,没有足够的草酰乙酸,乙酰乙酰辅酶A合成加快,乙酰辅酶A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则沿着合成乙酰乙酸辅酶A的途径,乙酰乙酸可还原成β-羟丁酸或脱羧生成丙酮,最终形成大量酮体。酮体是由β-羟丁酸(βHBA)、乙酰乙酸(AA)和丙酮三种成分所组成。

在动用体脂的同时,体蛋白也加速分解。其中生糖氨基酸可参加三竣循环而供能,或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入血;生酮氨基酸因没有足够的草酰乙酸,不能经三竣酸循环供给能量,而经丙酮酸的氧化脱竣作用,生成大量的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最后生成β-羟丁酸、丙酮和乙酰乙酸,使酮体增多。

3 诊断

此病根据日粮配合情况、产奶量高低和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也可用酮体快速诊断法,若试纸呈现淡红色或淡紫色,即可断定为阳性。牛奶、血液、尿中BHBA、丙酮的变化临界值常用于诊断奶牛酮病的手段。健康奶牛血清的酮体含量一般在1.72mmol/L,亚临床酮病奶牛含量在1.72~3.44mmol/L,临床酮病奶牛含量都在3.44mmol/L以上。

4 防治

奶牛酮病的防治要坚持补糖抗酮对症治疗的原则,提高血糖含量和饲料中丙酸及其它生糖先质的利用,促进糖原异生作用,缓解酸中毒。补糖治疗可以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以提高血糖浓度。此外,应用丙酸钠、丙二醇等生糖物质以补充糖元,可受到较好效果。在提高血糖浓度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激素疗法,肌肉注射胰岛素,可以增加肝糖元的贮备。应用ACTH,1次肌肉注射20o~600IU,使用方便,简单易行,注射后病牛无副作用。肌肉注射可的松100mg对该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注射后48h内,患牛食欲恢复,2~3d后产乳量显著增加,血糖浓度升高,血酮浓度降低。对症治疗可以采取水合氯醛,首次剂量30g,以后用7g,连续3d。也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作为辅助疗法。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常发病、群发病,与奶牛营养、饲养水平、体况与酮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尤其是在泌乳初期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体况,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1]王峰,冯忠义,高慧,王林,奶牛酮病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56(7):2.

[2]吴亨进,汪俭,等.贵州地区黑白花奶牛酮病的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17-19.

猜你喜欢

酮体辅酶丁酸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尿酮体“±”或“+”代表啥
吃辅酶Q10有禁忌
吃辅酶Q10有禁忌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