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黑鸡鸡新城疫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015-08-15罗联辉
罗联辉
(安徽省黟县畜牧兽医局,245500)
鸡新城疫是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鸡新城疫的非免疫鸡群、免疫失败鸡群和非免疫保护期内鸡群极易受到鸡新城疫病毒的感染而发病。2014年12月20日上午9时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接到黟县茶子畜禽养殖场饲养的黄山黑鸡鸡群大面积发病的求助电话,接诊后,本人立即和1名技术人员前往发病现场。现对这起黄山黑鸡鸡群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情况报导如下。
询诊情况:养殖场存栏10月龄黄山黑鸡3000羽,鸡群白天主要放养在茶园和退耕还林地,12月19日晚鸡群正常,12月20日7时饲养员放牧时发现圈舍内死鸡32羽,圈舍周边病鸡100余羽;查阅免疫和生产记录显示最后三次免疫的时间和病种为:10月17日H5N1禽流感肌肉注射强制免疫,5月20日H5N1禽流感肌肉注射强制免疫和5月2日鸡新城疫加倍饮水免疫。消毒记录为每3天1次,消毒范围主要在鸡舍及其周边20米范围内。
主要症状:发病鸡精神萎缩,头颈伸直,张口呼吸,有的出现咳嗽和气喘,倒提病鸡可见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病鸡大多体温升高、食欲废绝、鸡冠和肉鬓发紫、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剖检症状:多数粘膜和浆膜出血,特别是腺胃乳头和贲门部出血;肠、肠系膜、心包、气管、猴头等出血;卵泡破裂,卵巢坏死出血;气管内充血,有少量粘液;鼻腔内有液体渗出物;嗉囊大多积食。
初步诊断:根据养殖场的免疫、消毒状况,结合发病症状和剖检症状初步诊断为鸡的新城疫。
实验室诊断:随机取发病鸡20羽,每羽采集血清0.5ml到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结合养殖场免疫记录做了鸡新城疫和H5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通过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H5亚型禽流抗体水平滴度在“4—10”之间,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滴度基本都达到“10”,而鸡新城疫最后一次的免疫(5月2日)到发病时(12月20日)已7个半月,明显超出免疫保护期,其抗体水平偏高必定存在野毒感染,故基本判定为鸡新城疫。
治疗与预防:
1、采取紧急措施,封锁鸡场,按病鸡群(出现症状)、可疑鸡群(与病鸡接触没有出现症状)和健康鸡群进行分群,在治疗和预防时按健康鸡群→可疑鸡群→病鸡群的顺序进行。
2、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①“混感重症奇方”:5g/支(含盐酸林可霉素0.5g,大观霉素1g)②黄芪多糖注射液:10ml:0.1g/支③新鲜仙人掌用法:①1支“混感重症奇方”+15支黄芪多糖注射液。
每羽鸡肌肉注射1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两次。②每天取新鲜仙人掌250g捣碎加入饮水中,让鸡群自由饮水,连用6天。
3、消毒:
将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大扫除,对于病死鸡及其被污染的垫草、羽毛、粪便等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区和鸡群放牧能够到达的区域用苯酚、福尔马林、二氯异氰尿酸钠、百毒杀、漂白粉等进行交叉喷雾消毒、发病期1天2次,病愈期1周不少于3次。
4、预防与结果:
药物注射使用的第1、2、3天分别死亡鸡360羽,58羽和6羽,第4天病情基本得到控制;20天后用鸡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每羽鸡2头份饮水,疫情完全控制。
疫病发生原因分析:
①国家实行畜禽疫病强制免疫后,非强制免疫病种鸡新城疫的免疫行为有所弱化,散养或小规模养殖的鸡新城疫免疫重视程度不高。
②中小型养鸡场免疫计划制定不完善或有计划而执行不到位,且基本没有监测意识和检测手段。
③放养的黄山黑鸡野性强,活动范围较广,接触野生禽鸟机率增多,消毒覆盖面达不到100%,家禽极易接触到各类细菌和病毒。
结论:按照鸡新城疫的免疫程序按时按质进行免疫和强化养殖环境消毒是控制本病发生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