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2015-08-15马润元
马润元
(凉州区丰乐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武威 733099)
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现将一例仔猪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7月,凉州区白猪场共饲养母猪320头,仔猪4100头。7月20日中午饲养时,2号仔猪舍有15头仔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兽医立即进行了对症治疗,7月21日早饲喂时6头仔猪发生死亡。
2 临床表现
发病仔猪体温正常,头部水肿,脸部、眼睑部水肿尤其明显,颈部和腹部皮下有水肿。病猪行走时四肢无力,摇摆,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的仔猪卧地不起,对外界反应敏感,有的病猪作转圈运动盲目前进乱撞,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发出呻吟声或嘶哑叫声,随后前肢或后肢、后躯麻痹,不能站立。
3 剖检变化
解剖死亡的仔猪发现眼睑、头顶部、下颌部等皮下水肿,切开后有将近一厘米厚度的灰白色凉粉样水肿,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的液体。胃壁,肠系膜和淋巴结也有水肿现象,切开呈灰白色凉粉样,有一些液体流出,另外也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现象。
4 诊断
经临床检查及病理解剖学观察,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5 治疗
仔猪水肿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治疗措施,临床治疗较困难,宜采用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发现该病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做到一头发病,对全群进行预防治疗。对于病猪及时隔离并用消毒剂严格消毒猪舍、粪便、场地、用具等。
5.1 发病初期症状较轻的仔猪,喂服缓泻剂硫酸钠或硫酸镁1 g/kg体重,1次/d,连用3d,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排出肠内容物。
5.2 少食、拒食、体温升高的病猪用20%磺胺嘧啶钠20mL/头,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
5.3 卡那霉素(25万单位/mL)2~5mL或2%环丙沙星2~5 mL,肌肉注射,2次/d。
5.4 眼睑水肿、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的病猪用50%葡萄糖液50mL,地塞米松2mL,Vc5~10mL,2.5%恩诺沙星1mL/kg体重,混合缓慢静注,同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VE2~3mL,1次/d,连用2~3d。或用强力水肿消注射液0.5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d。
5.5 卧地不起,需消肿、利尿、强心的病猪用50%葡萄糖液50 mL、20%磺胺嘧啶4~6mL、地塞米松4mL、Vc10mL、安钠咖30ml混合缓慢静注,1次/d。
6 小结与讨论
6.1 对于仔猪水肿病的防治要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水肿病的流行特点,采取彻底消毒、预防发病、早期补料、病源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为避免大肠杆菌被“引入”猪场。必须引种时,严禁从有病的地区和猪场购进猪只。新购进的猪需隔离观察20d,确认无病后才能并群。
6.2 要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采光良好,既保暖也易于散热,通风透气。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减少本病的发生。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每周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三次,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6.3 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及饲养方法突然改变,避免饲料过于单一,多喂青绿饲料,加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仔猪断奶前后,少给精料,缓慢断奶;喂料要定时、定量、少喂多餐,每天5~8餐,每餐8分饱,严防暴饮暴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应激。
6.4 在母猪临产前40d和l5d,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mL肌肉注射。
6.5 仔猪3~4日龄0.1%亚硒酸钠2mL,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7日龄补饲优质乳猪料,促进仔猪器官发育。
6.6 仔猪饲料中每100kg添加强力霉素粉20g、氟苯尼考粉20g、亚硒酸钠VE粉20g,连用7d,可预防仔猪发病。
6.7 在仔猪断奶第一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l%~5%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等.使胃内保持一定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
综此,笔者认为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同时制度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应激发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