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痘的诊治体会
2015-08-15字若良
字若良
(巍山县庙街镇农业综合中心畜牧组,云南 大理 672403)
羊痘(Qrf)是由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地方流行的特征,羊群发病后在无体毛或少体毛的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痘疹,常见的部位是眼周围、唇、鼻颊、乳房、阴唇等无毛处,发病初期出现红斑、丘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引起水疱、脓疱、最后干燥结痂。成年羊死亡率不高,为1~2%,羊羔发病后死亡率高达20~50%,母羊感染后易发生流产或产死胎,多数治愈后会丧失生产能力[1]。现将一例绵羊痘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庙街镇润泽村委会麻杆房字某饲养13只黑羊,从2013年2月24日起,羊群陆续开始发病,患病初期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2.3℃,呼吸困难,眼睑发生肿胀、流泪,混有大量脓性黏液,鼻孔中流出大量黄色鼻液,口腔流出浆液性或粘性涎水,在四肢内侧、脸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疹,病情发展1~2d后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丘疹逐渐增大之后变成淡红色或灰白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经过3~5d的发展后扩大呈顶端扁平的水疱,随后发展为出血性大疱或脓疱,在疱疹的中央有呈脐状的凹陷。有一只羊发生死亡,其余12只羊经过药物治疗后逐渐康复。
2 剖检变化
剖检后发现病羊的呼吸系统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在鼻腔、喉头、支气管黏膜等部位出现丘疹和溃疡,肺部出现干酪样结节,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前胃和皱胃黏膜上有大小不等、圆形或半圆形的坚实结节呈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结节部位形成糜烂或溃疡,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3 诊断
根据病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可综合诊断为羊痘。尤为注意的是要跟羊传染性脓包性皮炎(即羊口疮)进行鉴别诊断,羊口疮病变主要发生在口唇和鼻周围皮肤上形成水疱和脓疱,之后结成厚而硬的痂,无全身反应症状,羊痘的病变部位可遍及全身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2]。
4 防治措施
养殖户和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早、快、严、小”的原则,制定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4.1 将假定健康的羊隔离至清洁消毒后铺有垫草的羊舍,将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和养殖有关的所有器具使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全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将死亡的病羊焚烧后进行深埋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4.2 进行免疫接种,对健康羊只使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在羊的尾部或股内侧皮肤注射0.5ml/只的羊痘疫苗。
4.3 对症治疗,在患病羊的皮肤痘疹处涂抹碘甘油,使用0.1%的高锰酸钾液清晰出现病灶的黏膜,之后再涂抹碘甘油,持续治疗3~6d。也可使用盐酸吗啉胍(病毒灵)100~500mg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使用2d。
4.4 中草药治疗,使用100g黄连,50g射干,25g地骨皮,25g栀子,25g黄柏,25g柴胡,混匀后置入10000m水中,大火煮沸后文火煎至3500,使用3~5层纱布过滤两次后装入灭菌瓶中备用,根据羊只大小进行皮下注射,2~10ml/次,2次/d。
4.5 防止继发感染
使用160万IU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进行肌肉注射,2次/d,对于体质较弱的羊只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
4.5 再次接种
经过上述治疗之后一个月观察患病羊的康复情况,对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康复羊只可再次使用羊痘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 小结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羊感染后少毛或无毛的皮肤会出现化脓性炎症,可使人发生感染,具有较高的危险性[3];本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春、秋两季多发。
本次庙街镇字某家养殖的羊群发生羊痘的直接原因是从外地引进种公羊前后对饲养的羊群没有进行羊痘疫苗的注射,根据治疗的效果来看,坚持疫苗免疫注射是防治本病的唯一途径,对于发病地区和受威胁的羊进行定期预防接种是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
[1]吉文斌.山羊痘的诊治体会[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2(2):71-72.
[2]魁发龙.山羊痘的诊治体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7(11):156-156.
[3]李艳丽.一例羊痘的诊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4,5(18):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