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探讨

2015-08-15何廷华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原断奶猪舍

何廷华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新桥镇农业服务中心,552401)

仔猪腹泻的成因十分复杂且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其临床表现却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其中哺乳仔猪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白痢、丙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红痢以及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较为常见,保育期仔猪则以离乳应激引起的下痢以及寒冷、饲料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拉稀较为常见。同时,由于养猪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养殖模式多为散养和小规模养殖,造成仔猪腹泻的发病率较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范围很广,传播迅速,对养猪业的发展影响颇大,现就其如何预防和大家探讨一下。

1 造成仔猪腹泻的成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有传染性因素,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发病的最主要的因素。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引起仔猪腹泻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感染了病原微生物。例如由于感染了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等疾病。感染了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感染了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仔猪红痢等。仔猪感染了这些病原微生物以后,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引起消化功能障碍,于是仔猪就会发病。

1.1.1 仔猪黄痢

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一两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其它同窝仔猪相继发生剧烈腹泻,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此类腹泻在临床中占的比例不高,约为20%。

1.1.2 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猪忽然发生腹泻,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仔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程2—7天,如能积极治疗,科学管理,一般死亡较少,部分病猪可自行康复。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容易剥离,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此类腹泻在临床中占的比例较高,约为70%。

1.1.3 病毒性腹泻

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死仔猪尸体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粘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薄而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此类腹泻在临床中占的比例也不高,为10%左右。

1.1.4 寄生虫性腹泻

以球虫、蛔虫、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此类腹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偶尔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养殖户中发生。

1.2 生理因素

断奶仔猪从吃母乳转为以吃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不高,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仔猪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3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1.4 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温度、湿度及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2 腹泻的预防措施

2.1 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使仔猪尽快适应断奶后的生活,充分发挥其生长发育潜力,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1.1 温度

仔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差,如果在温度低的季节断奶,会加重仔猪的寒冷应激,容易诱发其它传染病。断奶幼猪的适宜温度是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为了保持上述适宜的温度,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注意防风保暖和增加舍内养猪头数以保持舍温,另外可安装取暖设备,保温伞、保温灯、热风炉或煤炉等。随着仔猪年龄的增长保育舍温度可每周以2℃的幅度降低。此外,可以通过观察仔猪的行为得知温度是否适宜。

2.1.2 湿度

猪舍内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可引发多种疾病。断奶仔猪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

2.1.3 环境清洁卫生

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预防传染病。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累加性,对粪尿等有机物要及时清除处理,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的产生,控制通风换气量,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清新。

2.2 加强防疫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仔猪是否发病与自身抗病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凡是体质健壮的仔猪,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有相当的抵抗力。当仔猪健康状态不良时,其抗病力就会大大下降。因此,加强妊娠母猪的后期饲养管理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增强仔猪的体质是预防仔猪疾病的基本措施。

2.3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进行检疫

自繁自养可防止因从外地购买仔猪而带进疫病。仔猪的一些传染病(如仔猪副伤寒、猪瘟等)往往是因购入仔猪把病原体带到猪场而传染给原有的猪,引起发病和流行。实践证明,凡是坚持自繁自养的猪场很少发生传染病。

2.4 建立必要的防疫制度,做好预防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和饲养员进入猪场,必须经过消毒池再进入消毒室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进入猪舍。这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要经常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用具和所有设备必须固定使用;消毒池的消毒液应定期更换,经常保持有效浓度;兽医或饲养管理人员应在每天早晚各巡视猪圈一次,检查猪圈卫生情况,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运动、采食与饮水情况,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2.5 做好预防注射工作

预防注射是防止仔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预防注射工作做好了,一般就可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对于猪的预防注射,应根据本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

[1]何芙蓉,邓奇风,高凤仙.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4(03).

[2]丁香莲.仔猪腹泻的治疗对比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1(09).

[3]曹崇海,仲向前,孙秀红.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5(06).

猜你喜欢

病原断奶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