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2015-08-15吕文鹏
徐 杰,吕文鹏
(四川省通江县回林乡畜牧兽医站,636718)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的血液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有时感染率很高。猪弓形虫病最早的报道是在美国俄亥俄州(1952年),继之在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也相继有发生本病的报道。猪爆发弓形虫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我国于1977年在上海发生的“猪无名高热”,最后确诊为猪弓形虫病。2013年6月我乡新明养殖场发生弓形体病疫情,共感染发病1 27头生猪,死亡23头,笔者参与了其疫情扑灭全过程,现报告于后。
1 流行特点 初期呈爆发,同舍各圈猪相继发病,一次可发病lO~20头,突然发生,症状明显,传播迅速。中后期呈持续零星散发,一圈内发病l~2头,过几天另一圈又发1~2头,一个多月后逐渐平息。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仔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耳尖、阴户、包皮尖端及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仔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个别育肥猪大便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3 剖检变化 仔猪发病后2~3天,生长育肥猪发病5~7天,其体表毛根处有出血性紫红色斑点。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外观呈淡红色,切面呈酱红色花斑状。肝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地较硬实,表面散在灰红色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灰白色和灰黄色斑点。
脾肿大明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肾外膜有少数出血点,表面有灰白色坏死小点及出血小点。肺间质增宽,小叶明显,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液体,有的可夹有血液。肺表面颜色呈暗红色,有的苍白,有的布满灰白色粟大坏死灶。心耳和心外膜有的有出血小点。胸、腹腔液增多,呈透明黄色。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采病死猪淋巴、肝脾送通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得到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磺胺-6-甲氧嘧啶注射液肌注(首次用量加倍),每天一次连用3.4天;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分别肌注,连用3天。
5.2 全场用制菌磺粉剂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3-4天。
5.3 立即扑杀场内所饲养的猫和犬。
5.4 对病死猪严格无害化处理。
5.5.5%苛性钠对圈舍和场地、周围环境、被污染的用具进行彻底消毒(边消毒边用清水清洗)。5.6因该场属新建养殖场,建议将还未投产的种母猪全部淘汰,疫情解除后待生长育肥猪全部出栏后对整个养殖场实施生物学净化后,再进行下一轮养殖。
6 分析与体会
6.1 该场饲养的300余头生猪都是从外地分批次引进的商品仔猪,最近一次引购距发生疫情已有20余天,故不应是引入疫情。场主为防盗养了2头大狼犬,新近因饲料库房出现有老鼠于是又养了猫,在扑杀犬猫后我们采样送检,均检测出弓形体病原。因此禁止养猪场饲养犬猫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6.2 猪弓形体病与猪瘟、猪流感、猪蓝耳病有较多相似之处,在临床诊断上要做好鉴别诊断。
6.3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笔者发现病猪在还未出现精神食欲变化等明显临床症状前2-3天即前驱期就会出现流清鼻液,猪在站立时呈打点滴状,卧时可见嘴下打湿的圈面。场内呈零星散发时一圈内若突然出现1-2头猪总被其它猪欺侮打斗,特别是在进食时,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其有流清鼻液。抓住上述时机立即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防控该病特别是治疗病猪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