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5-08-15蔡雨恒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血钙圈舍母牛

杨 庆,蔡雨恒,曹 磊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畜牧兽医站;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733000)

奶牛的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该病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

1 病因分析

1.1 日粮搭配不当:在母牛妊娠期间及分娩前后为满足母婴营养物质的需求,在饲料中补充大量的高蛋白饲料来保证母婴营养需求为目的。但如果日粮搭配不当会引起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如蹄叶炎、产后瘫痪、酮病、乳房水肿、胎衣滞留、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等。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产后瘫痪在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中居第二位,它与奶牛的日粮搭配不当有密切的关系。

1.2 饲养管理不当:在母牛的接产过程中,如果消毒及保温措施不到位,或由于难产而强拉出胎儿等;圈舍不合理,在潮湿、贼风常袭击的圈舍内,母牛在产后易患感冒及消化道疾病等,这也是致母牛产后瘫痪的因素。另外,因饲料单一,如以玉米秸杆、棉秸杆、芦苇、麦秸、灰草等杂草为主,使奶牛喂肠道疾病增多和营养物质严重不足,引起母牛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生产瘫痪。

1.3 母牛产道损伤: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1.4 产后消化不良综合症:怀孕期间,特别是分娩前,由于胎儿体积过大,压迫前胃特别是瘤胃神经,造成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前胃的运动及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机体及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所以,易导致营养衰竭症的发生,使母牛衰竭卧地不起,引起瘫痪。

2 临床症状

典型的生产瘫痪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头3天内,及分娩后12~72h内突然发生,迅速瘫痪;病初奶牛表现为全身抑郁或相反的兴奋。精神抑郁,食欲废绝排尿停止,泌乳量减少,步态摇摆不定,随后出现惊慌不安,站立不稳,后躯摇晃,或者躯干和四肢个别部分的肌肉抽搐,角、四肢和体表变冷。目光茫然,瞳孔扩大;初期症状发生后数小时(多数在1~2h),病牛瘫痪卧地,四肢屈于胸腹下,头颈失去平衡弯向胸侧,这时既使将头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不久而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后期病牛昏睡,体表及四肢发凉,呼吸深而缓慢,心音减弱速度增快,体温下降至35~36℃;由于舌及咽麻痹,吞咽动作即部分的破坏或完全破坏,肠蠕动停止;在直肠中可发现干燥、结实的粪便,膀胱过度充满,照例发生臌气;乳房静脉充血,无乳或少乳;若是在分娩时发病,努责和阵缩都停止,胎儿的排出停止。发生典型症状时,若不及时治疗,1~2h内即死亡。

3 诊断

对该病的诊断主要的依据是患病奶牛为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刚刚分娩不久(大多数在产后3天之内),并出现特征性的瘫痪姿势及血钙降低。如果有部分酮病也发生在产后数天,但对于奶牛在泌乳期的任何时期都可发生,妊娠末期也不例外;患酮病奶牛的奶尿及血液中的丙酮大量升高,并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另外,酮病用钙疗法、乳房送风疗法几乎没有效果。

若患畜同时发生生产瘫痪与酮病,则给诊断会带来一定的困难。用上述方法治疗生产瘫痪有疗效,但病牛仍不很好的采食,此时应检查有无酮病。若在早期患有生产瘫痪的奶牛伴发酮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震颤,步态蹒跚,行走类似麻醉或醉酒,随后卧地,并可能出现感觉过敏和惊厥。

产后瘫痪除后肢不能站立外,病牛的精神、食欲、体温、各种反射、粪尿等均无异常变化,也应与生产瘫痪相鉴别。另外,本病也与瘤胃的酸中毒有相似之处,应注意区别。

4 治疗

依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按病因和发生的机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患畜健康痊愈为目的。临床上采用静脉注射钙剂、乳房送风或乳房内注入疗法,可迅速提高血钙水平,消除脑缺血和缺氧状态,使机体调节血钙平衡的功能得以恢复,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的常用方法。4.1 补钙疗法:治疗原则是提高血钙含量,减少钙的流失,强心补液,缓解全身症状。常用10%的葡萄糖500ml,5%的葡 萄 糖500m l,10%的 氯 化 钙500m l,20%的 安 钠 咖20m l,10%的维生素C30m l,连续输液4天后恢复正常。用钙剂有20%~30%的含4%硼酸的葡萄糖酸钙溶液(以4%硼酸溶液作溶剂,不仅增加钙的溶解,而且性质稳定),缓慢静脉注射效果良好,牛一次量为300~500m l;也可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静脉注射,牛一次量为300~500m l,或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牛一次量为100~200m l,亦可用钙镁混合溶液。由于葡萄糖酸钙的副作用及对组织的刺激性较其他钙剂小,所以在治疗此病时,一般将葡萄糖酸钙溶液总注射量的1/2做皮下注射,其余做静脉注射,注射钙剂时,速度应缓慢,不可过快(一般注射500m l溶液至少需要10min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全身反应,密切注意心脏跳动,如过快或心率紊乱时,应暂停注射。如果一次注射后还未见好转,6h后可重复同剂量注射,但最多不得超过3次,若3次注射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即可证明钙剂疗法对此病例无效,可能是误诊或其他并发症。

4.2 中兽医疗法: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因母畜产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气血淤滞不通而致,治疗以祛风舒筋,活血补肾为主。治疗方剂可用麒麟散、独活寄生汤或补阳疗瘫汤,还可用党参120~150g、麦冬60g、桂枝30~60g,煎服。

4.2.1 麒麟散:当归30g、胡芦巴30g、血竭20g、没药25g、白术25g、巴戟25、骨碎补30g、茴香20g、藁本25g、牵牛子25g、木通20g、川楝子15g,共研末,加黄酒200m l;,开水冲服。

4.2.2 独活寄生汤:独活30g、桑寄生45g、杜仲30g、牛膝30g、秦艽30g、茯苓30g、桂心30g、当归30g、防风25g、芍药25g、细辛10g、党参30g、川芎15g、熟地45g、甘草20g,煎服。

4.2.3 补阳疗瘫汤 当归30g、黄芪45g、益智仁45g、川断30g、骨碎补45g、枸杞子30、桑寄生30g、熟地30g、小茴香30g、麦芽45g、青皮25g、甘草20g,煎服。

临症如见瘫痪不能起立,可与针灸配合治疗,如用硫黄火针,扎抢风、百会、大胯、小胯穴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5 预防措施

相关调查资料表明,预防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首先要解决母牛围产期营养平衡。近年来,国外一些营养专家提出在分娩前三周喂阴离子盐(如含Sˉ、CLˉ的饲料)能有效地控制奶牛产后瘫痪、酮病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同时还要强调的是母牛分娩后机体内激素的不平衡,由于钙的吸收、转化主要受制于甲状旁腺素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分娩时血浆雌激素大量增多,进而阻碍骨钙的吸收,出现血钙水平低的现象。

5.1 加强管理 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奶时可集中饲养;临产牛要有产房或单圈饲养,圈舍要清洁、干净;运动场宽敞,能自由运动,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平时要勤扫圈舍,保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夏季做好防暑遮阳工作,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5.2 补充维生素D制剂 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的吸收的一种辅助物质,所以补充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离子的吸收,预防产后瘫痪的一种有效措施。分娩前8~2d,或产前24h肌肉注射维生素D,如未按预产期分娩,则每隔48h重复应用一次,都可降低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必须注意的是,采用以上方法后,若不能精确预计分娩的时间,分娩前过早就开始用药,反而会增加发病率。另外,在母牛妊娠期增加光照时间,补充胡萝卜、鱼肝油及维生素D,有利于饲料中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5.3 严格消毒和减少初乳的排出 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防止继发感染,不能用力过猛,造成产道组织损伤。在怀孕期间,要时刻注意母牛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治疗原发病。产后推迟泌乳,挤出少量初乳,或少量数次挤出初乳(按产奶量的多少挤出1.5~2.5kg)且不要急于挤奶,初次挤奶时不要把奶挤净。正确的挤奶方法应是,少量多次,逐日增加。一般在产后30~60min即可挤奶。第1d,每次只挤出2kg左右的乳汁,够喂犊牛即可;第2d,大约挤日产奶量的1/3;第3d挤1/2;第4d挤3/4;第5d可将乳房中的乳汁全部挤净。这样既有利于奶牛尽早恢复体质,又能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钙骤降而造成瘫痪。

6 病例介绍

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一农户家的奶牛于某晚7h产犊,晚11:30突然躺卧不起,不时呻吟,后肢僵硬,末梢发凉。畜主将奶牛拉到所在地的门诊进过检查,发现奶牛T 38.4℃、P 84次/min、R 84次/min。结膜发绀,卧地时头颈呈S状弯曲,鼻镜湿润,瘤胃蠕动音弱,粪便干燥,阴门外有少量粘性分泌物流出,经2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开始站立,但行走时摇摆。根据以上情况可初步诊断为生产瘫痪,并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①青霉素240万IU,10%安钠咖30m l,混合一次肌肉注射。②镇跛痛注射液30m l,肌肉注射。③10%葡萄糖1000m l,10%糖酸钙700ml,氢化可的松500mg,维生素C4000mg,混合一次静脉注射。④补中益气散500g,开水冲,一次灌服。治疗2天后病牛恢复健康,痊愈。

猜你喜欢

血钙圈舍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