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15-08-15李元同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化后勤官兵

李元同

(军事交通学院政治部,天津30016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官兵,在视察济南军区部队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切实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部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后勤部队官兵,是后勤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后勤部队的大众化,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入广大后勤官兵头脑,打牢官兵履职尽责的思想理论基础,从而转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自觉行动。

1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要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认识。

1.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些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1.2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要求,使其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后勤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阐述党的创新理论,使之更好地为后勤官兵所理解、所接受,成为后勤官兵高度认同和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成为后勤官兵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形势下,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大众化。

1.3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理论只有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现实的强大物质力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一理论抓住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揭示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是一种彻底的理论,而且能够说服人、掌握人。这一科学理论一经后勤官兵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导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这一伟大实践,进而解决后勤部队科学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成为后勤官兵信得过、学得通、用得上的科学理论。

2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后勤部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后勤部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2.1 教育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总体上看,后勤部队从事专门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是过硬的,他们大多具有专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推进后勤部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主力军、突击队的作用,但是一些教育主体的素质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后勤部队编制比较特殊,大部分为队、站、室、所、库等非建制单位,实体规模小,多数单位不设机关,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干事、参谋人员,缺少中间层,抓理论教育工作的力量相对薄弱。一些部队中缺乏“科班”出身的理论教育者,这些原本学习后勤、指挥等专业的同志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可以,但是在面对官兵关心的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时候,自己都看不透、弄不懂,结果只能讲不清、道不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是个别教育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带头做到真学、真信、真用,教育者人格魅力的缺失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理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真理的力量和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二者统一于教育者本身。教育者只有自己真学、真信、真用,形成极强的人格魅力,才能增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官兵接受、认可和信仰。

2.2 教育客体文化层次多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需要教育主体具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需要区分受教育者的层次,做到因材施教。后勤部队“小、散、远”单位多,大多为医院、仓库、干休所等服务保障性单位,随着体制编制改革调整和社会化保障程度的提高,后勤部队人员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军人,又有文职人员、公勤、在编职工,还有社会聘用、劳务承包公司派驻的人员等。这些人员思想素质参差不齐,且与地方接触和交流较多,性格差异较大、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多元:有的干部、高级士官专业基础深厚,立足军营、以学习求发展的意愿较为强烈;有的同志服役期短,没有长期打算,精学深学的动力不足,等等。在部队体制编制调整、社会变革加剧的大环境下,个人现实状态、生存环境、发展前景必然会对学习意愿、学习动力、学习投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就容易“众口难调”,出现有的人“不解渴”,有的人“喝不了”的现象。

2.3 信息网络影响教育效果

当前,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相较于作战部队对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严格管理,后勤部队的管理相对宽松一些,而且跟地方发生业务往来常常需要用到手机、互联网等。同时,青年官兵也习惯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获取、发送和交流信息,快餐式、碎片化阅读已成为青年官兵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为一些错误思想和观点的传播带来了便利,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同时涌现到互联网阵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也纷至沓来。加之后勤部队青年官兵以80后、90后为主体,独生子女多,大多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一些官兵对我党、我军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知之不多,对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一系列基本制度认知尚浅,缺少大风大浪和艰苦环境的考验,面对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思想观点,容易发生精神缺“钙”、灵魂变质的危险。

3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建议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眼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伟大目标,紧贴后勤部队实际,紧贴后勤官兵实际,深入研究后勤部队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清思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发展。

3.1 紧贴后勤实践,培育教育人才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凝聚后勤官兵士气,为广大后勤官兵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指导包括军队后勤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能够回答和解决包括军队后勤建设在内的各种问题;能够推动后勤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满足广大后勤官兵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一方面,后勤部队教育主体必须既懂马列又懂后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军事后勤实践,及时发现、回答和解决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实践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后勤部队大众化的创新发展,实现后勤理论教育人才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把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突出出来,按照总部“人才战略工程”规划,以“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比武、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学观摩,评选优秀旅团党委书记、“争创先进政治机关、争当优秀政治干部”等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理论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解决影响和制约后勤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

3.2 擅用特色语言,增强官兵认同

大道至简。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包括他写的哲学著作,普通人就可以读懂,所以他的重要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掌握。邓小平同志的许多重要论断言简意赅——“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所以才能为广大干部群众耳熟能详。因此,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要遵从这一规律,把党的创新理论同广大后勤官兵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用官兵听得进、读得懂、具有军事后勤特色的语言,把深邃的理论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用贴近后勤官兵生活,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科学理论从书斋和课堂走向军营和生动的军事后勤实践,成为广大后勤官兵的普遍信仰和自觉行动。

3.3 区分受众层次,做到因材施教

在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和普及,要区分对象层次,因材施教。对于团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要以能够用党的创新理论增强修养、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之既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掌握习主席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团以下干部和战士,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他们具体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接受水平等区别对待、分类实施,要使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于文职人员、公勤、在编职工、社会聘用人员等,要加强形势教育和法规政策教育,不断用发生在身边的“正能量”事例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于细微处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4 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育方法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创造过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做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时代和实践背景,后勤部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后勤官兵实际,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首先,后勤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引领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今,后勤部队出现了一些大的腐败案件,特别是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丧失了灵魂,沦为权利和金钱的奴隶,造成了恶劣影响,给整个后勤部队官兵的信仰带来了冲击。要肃清腐败分子给后勤部队官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造成的消极影响,后勤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真学、真信、真用上发挥引领作用,树立起领导干部的好样子。第二,充分尊重广大后勤官兵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后勤官兵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硬性灌输,要引导后勤官兵独立思考、在反复实践对比中不断提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针对后勤官兵思想上的“疙瘩”,用贴近时代、贴近后勤实践、贴近后勤官兵的大众化语言讲出理论的科学性,解疑释惑,传道授业。第三,重视发挥现代新兴网络媒介的优势,构筑立体化的教育宣传平台。注重依托军网整合互联网资源,加强网络管理与网络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形成大众化宣传普及的长效机制,建立组织推动机制、骨干牵动机制和典型带动机制,不断探寻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努力扩大阵地、增强效果。

4 结语

后勤部队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后勤部队官兵头脑,指导军事后勤实践,增强后勤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军队后勤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大力加强、不断推进。只要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发扬光大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在后勤部队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后勤部队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早日实现强国兴军的伟大梦想。

[1] 总政宣传部.党的十八大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要求[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35.

[2]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猜你喜欢

大众化后勤官兵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