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矛盾冲突与解决路径探析

2015-08-15汤洪俊副教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1期
关键词:过度市场经济矛盾

■ 汤洪俊 副教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引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步的要求。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在我国经济取得飞跃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凸显。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锐减,湿地减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严厉指出:“不惩治腐败要亡党亡国,不消除环境污染,不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亡党亡国”(汪涛等,2013)。

党中央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于1993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并于1994年3月正式通过了关于21世纪我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报告更是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报告十二个部分内容之一来陈述,并历史性地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那么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之间有没有矛盾冲突之处?笔者粗浅地认为二者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之处。

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矛盾冲突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最基本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要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配置经济资源。例如市场的某一种商品需求增加的时候,价格会随之上涨,那么生产这种商品必然会获取更多的利润,在竞争机制的引导下,自然会有更多的商品生产者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来进行这种商品生产,反之,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减少时,人们会纷纷撤资,减少其生产。比如前些年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较大,很多大型企业都开始涉及房地产行业,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来进行房产开发。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市场经济是通过供求关系来配置经济资源,而能够通过供求关系配置经济资源的原动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商品生产者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当然商品生产者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一方面体现了人对于财富的本能需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存在着竞争关系,谁的商品质好物美、适销对路,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就处于劣势,那么就可能赔本和破产。因此,市场竞争残酷性也迫使商品生产者追求物质利益。

人类自在地球上生存以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这三种文明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而生态文明与前面三种文明不一样,却是一种“倒逼式”文明,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目前努力构建的一种文明形态。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造成了人类的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20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人类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一种显现。文明是指人类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总和,而生态文明的内涵最基本的解释是人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所取得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地球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是如果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过了地球的自我修复功能,就会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而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条件的生态环境,例如: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适合的温度等,如果人类的活动让生态环境成为人类无法生成的生态环境,那么就等于人类为自己掘了一个巨大的坟墓。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的活动为什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呢?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对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无视或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生态危机。人类在市场经济中这种破环生态环境的行为必然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要求发生矛盾冲突。

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矛盾冲突的具体体现

市场经济推动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矛盾冲突的基本方面。这一矛盾冲突的基本方面有以下具体体现:过度生产与适度生产的矛盾冲突,过度消费与适度消费的矛盾冲突,科技的经济利益使用与科技的生态保护使用的矛盾冲突。

(一)过度生产与适度生产的矛盾冲突

本文所说的过度生产是指人类生产活动在已经满足人类正常和合理的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继续扩大再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的生产行为。那么如何界定人类消费是正常和合理呢?笔者粗浅地认为,人类为了生存的消费肯定是正常和合理的,那么在生存的基础上人类去追求享受消费的度就要依据生态环境的状态,如果人类的享受消费引导的生产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那这样的消费就是不正常和不合理的。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去扩大生产,这具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就非常荒谬和可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必然要扩大生产。商品生产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去扩大生产,肯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人类生态危机的形成来看,人类在原始文明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到了农业文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人类对于地球的局部地区(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然而从全球整体这个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是良好的。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疯狂地追求经济利益,拼命地扩大再生产,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先进、生产能力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犯了“大跃进”这样的不尊重经济规律和极端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是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生产情况,尽管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但是许多行业和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投资和过度生产的现象是存在的。例如,“2013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全国政协记者会上指出: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钢铁、铝、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甚至风电设备、光伏电池、多晶硅等行业都是严重过剩的”(胡苏敏,2013)。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人类纠正过度生产的错误,转向以不破坏生态环境的适度生产,也就是生产的实施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经济利益的无止境的追求,生产的无限扩大,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只会让人类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过度消费与适度消费的矛盾冲突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人们生产的商品如果滞销,那么生产将难以为继,因此,生产与消费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在工业文明以前,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较低。到了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所指的过度消费就是指由人们过度生产所决定的,同时也对人们过度生产具有重大反作用的消费行为。没有过度生产,就没有过度消费,同样没有过度消费,过度生产也无法存在。在现代,西方资本家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为了让过度生产能够延续下去,通过广告宣传、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导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时代,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0%,消耗物质材料和能源却占全世界的80%,人均消耗的能源和物质材料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和50倍”(肖显静,201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整体上来说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在西方享乐主义和一定程度过度生产等的影响下,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现象。具体表现为消费中的浪费严重,存在一定程度炫富消费、攀比消费和奢侈消费现象。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不能破环生态环境,其实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必然会影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只要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遵循自然规律,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施适度生产和适度消费的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科技的经济利益使用与科技的生态保护使用的矛盾冲突

科技的经济使用是指科技的使用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工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在工业文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使用科技的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造成人们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内在驱动力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能够实现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必要条件就是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破环了生态环境。其实,商品生产者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一原因,也是为了生存,因为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有的商品生产者的科技先进,那么他们不仅劳动生产率高而且商品质量也比较好,生产出的商品价廉物美,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反之,就可能被淘汰。因此在利益追求和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商品生产者在不断地改进科学技术,尤其到了现代,科技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这也造成了商品更新很快,这其实在加剧过度生产和消费,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环。

因此,科技的使用一方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环境的影响,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使用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化肥的使用推动了人类农业的发展,另外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和退化;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交通的快速和便捷,但是小汽车在使用中排放的尾气造成了对大气的严重污染等。二是科技推动了人们过度生产和消费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有99.25%的时间我们都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而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就变成地球的致命寄生虫”(张兴成,2003)。

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摒弃现代的科学技术,让人类倒退到农业文明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需要科技的生态保护使用,一方面在使用科技时不能破环生态环境,例如人类可以用有机化肥代替传统的化肥,电动小汽车代替燃油和燃气小轿车等,另一方面科技要在适度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上使用,而不能让科技成为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助推器。

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矛盾冲突的解决路径分析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而生态文明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那么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笔者粗浅地认为,依据我国国情,从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矛盾冲突出发,主要从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合理使用科技、加强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民生态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解决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控制人口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问题和养老问题。因此,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就呼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笔者认为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迫使我国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这对于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其实也是法制经济,人们要在法制的约束下去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在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危机的今天,一定要依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法制来遏制人们的过度生产和消费行为,通过法律来引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让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同时在执法方面需要进一部加强生态环境的执法力度,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地方上一些对环境造成巨大破环的企业,在执法方面非常的宽松,甚至不按相关法律办事,这就造成经济虽然增长了,但是生态环境被污染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了。

(三)加强宏观调控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没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尽管市场经济具有灵活、高效、开放、平等等优点,但是也具有微观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点,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优势,各级政府要摒弃“惟GDP之上的政绩观”,通过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府一方面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适度生产,人们适度消费,来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必要时可以直接运用行政和指令性计划手段对企业进行调控,使其适度生产。

(四)合理使用科技

在生态危机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理念,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让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窘境。然而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其实也离不开科技,人类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者,为了摆脱生态危机,我国必须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使用科技,要逐渐开发和使用环保的科技来代替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科技。同时,我国要注意科技对人类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的影响,在适度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上使用环保的科技。

(五)加强国民生态道德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是社会意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反之,不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冲突解决的主体是人民,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因此要加强国民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国民良好生态保护意识,通过良好的生态意识来指导国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生态道德教育应该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要积极探索适应小学、中学和大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师和相关经费等教育资源方面一定要配套到位。其次,各单位也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再次,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要通过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最后,电台、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要加强生态道德宣传,帮助国民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只有全国人民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

结论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由于我国科技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再加上其他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贾治邦(2009)指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土地沙化面积达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生物多样性锐减,有15%-20%的动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高于10%-15%的世界平均水平。湿地大量减少,有36%的天然湿地已经消失,8.5万座水库1/3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贾治邦,2009)。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我们肩负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使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又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因此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发展经济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生态文明又必须处理好市场经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环问题。所以,我们要依据国情、从二者的矛盾冲突出发,采取相应举措,解决好二者的矛盾冲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而美丽的国家。

1.汪涛,朱红军.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不消除环境污染会亡党亡国[EB/OL].(2013_06_07)[2014_07_02].http://news.ifeng.com/shendu/nfzm/detail_2013_06/07/26205127_0.shtml

2.胡苏敏.李毅忠张平两会反思产能过剩[EB/OL].(2013_03_08)[2014_08_08].http://www.dfdaily.com/html/113/2013/3/8/957796.shtml

3.肖显静.消费主义盛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EB/OL].(2010_11_10)[2014_08_08].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4520

4.张兴成.现代性、技术统治与生态政治[J].书屋,2003(10)

5.贾治邦.解决生态问题关键在树立生态文明观念[EB/OL].(2009_08_01)[2014_08_16].http://news.qq.com/a/20090801/000787.htm

猜你喜欢

过度市场经济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市场经济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