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审慎视角下银行监管研究评述

2015-08-15刘辛元博士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传染宏观系统性

■ 刘辛元 博士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产生,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都对危机的扩大起到放大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概莫如此。因此,对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维护金融及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传染渠道及方式、风险的度量、监管与防范等方面,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微观审慎监管视角对系统性风险加以研究。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同样暴露出当前以巴塞尔相关协议为基准的监管规则所存在的不足,即当前的监管规则不仅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还可能进一步诱发系统性风险。当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及国际监管组织普遍认识到,在金融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有效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必然选择。在实践中,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构建本国及本地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也提出构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但自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2014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3%,为近20年来最低点。同时,银行业不良贷款及隐性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我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近两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原则。因此,加强对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研究,对于防范与化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推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研究

Borio(2003)等从直接目的、最终目的、风险性质、机构间共同风险暴露相关性、审慎控制衡量标准五个方面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比较,提出要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风险进行识别与监管的观点,并初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Kaufman(2008)结合金融危机的实际,系统地分析了微观审慎监管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金融监管改革的原则和措施。但上述学者所提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并不完善,真正系统而完整地提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是G20(2009)在伦敦峰会上所做《强化合理监管,提高透明度》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包括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流动性要求、杠杆率要求等。CGFS(2010)对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进行补充,指出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和通过逆周期的调节缓减金融周期的波动,从而有效增强金融系统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能力。Galati&Moessner(2011)提出需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并对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上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等方面。

关于宏观审慎分析的研究

宏观审慎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风险的定量分析与测度,判断系统性风险基本状况,再根据系统性风险的状况发出风险预警,为监管层的监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对系统性风险测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于银行间业务相互关联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与测度

利用银行间业务的关联性分析主要从支付系统渠道和银行间市场渠道对风险进行测度。Diamond &Dybvig(1983)、Chakravorti(1996)对支付系统传染方面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多。而学术界对于通过银行间市场渠道测度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较多,主要方法是矩阵法和网络分析法。

1.矩阵法。Furfine(1996)利用矩阵法分析了美国大型银行的银行间市场双边头寸数据和银行破产引起的传染效应,认为即使银行间业务关联紧密,通过这种方式传染风险的效果也不显著。Wells(2002)则利用矩阵法分析了英国银行间风险传染的过程,认为单个银行的破产冲击一般不会在系统内引起连锁反应,风险传染程度关键在于银行间贷款结构分布和违约损失率。Christian &Andreas(2002)、Upper &Worms(2004)利用矩阵法分析了德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特征,认为德国银行间市场在安全网不存在的条件下,银行破产具有很强的传染效应,而设置安全网,可以有效减少银行间风险的传染。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如马君潞等(2007)利用矩阵法估算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双边传染风险。周再清等(2012)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危机传染具有明显的乘数放大效应。

2.网络分析法。对于网络分析法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多,如Humphrey(1996)、Angelini等(1996)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分别对美国、意大利两国银行间市场结构和风险传染进行了定量测度,他们认为不同国家银行间市场结构的差异使银行风险传染程度不同。Chan(2010)应用财务数据建立了网络分析模型,并对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和资本损失进行了模拟测算。Gai等(2009)建立了一个较全面的金融网络传染分析模型,研究表明尽管发生风险传染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形成风险并在银行系统内传播,这种危害就会在传播中扩大,并形成巨大的危害。

国内学者对于网络分析法的研究不多,万阳松(2007)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理论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对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黄聪等(2010)构建了我国金融网络的风险传染模型,发现我国银行间网络表现出明显的重要结点与局部团状结构共存的结构特征。

(二)基于个体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的系统性风险测度

基于个体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测度单一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贡献程度来测度系统性风险的大小,主要测度方法如下:

1.CoVaR方法。Adrian &Brunnermeier(2009)建立CoVaR 模型,以此反映单个机构对系统的影响和边际贡献。Roengpitya 等(2009)应用CoVaR 方法测度了泰国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后,该国单个金融机构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贡献度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而递增。Zhou(2010)在CoVaR 模型基础上,并提出了系统性影响指数和脆弱性指数,并可计算单个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度,而不同个体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度具有一定的可加性。

2 .边际期望损失法(MES)。Brownlees &Engle(2010)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衡量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提出了边际期望损失的计算方法,并使计算出的风险具有一定可加性。Acharya 等(2010)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提出用系统性期望损失来衡量当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时单个机构的边际风险贡献度。

3.动态相关性指标法。该方法测试的指标更综合,将指标扩展到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如Lehar(2005)基于期权定价公式通过衡量银行资产组合的动态相关性来测度系统性风险。Patro等(2010)提出大型金融机构的股票收益相关性可以作为衡量系统性风险状态指标。

4.其它方法。还有一些学者对于如何衡量系统性风险大小从其他角度进行了探索,如Huang 等(2009)提出通过对大型金融机构发生大额损失事件时的保险价格作为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指标。Tarashev 等(2010)提出Sharply值法,发现随着单个金融机构的规模增大、行业份额占比增加,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将以更快比例提高。

(三)基于外部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和银行内部经营指标的系统性风险测度

Demirguc &Detragiache(1999)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与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通常宏观经济指标好时,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反之亦然。Borio &Lowe 等(2002)也分别构建了经济和财务指标对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也得出类似的结果。IMF(2006)也提出了基于“骆驼”原则的核心指标集和鼓励指标集组成反映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用于评估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以反映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欧洲央行提出了一套更全面反映风险的指标体系,即宏观审慎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全面反映宏观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

(四)基于压力测试的系统性风险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首次提出将金融压力测试运用于金融稳定评估当中,各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开发了不同压力测试系统。如瑞典国家银行的DSGE模型、意大利央行的BOI`S季度模型、欧洲中央银行的压力测试模型等。

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如Illing &Li(2003)选取加拿大银行的相关指标变量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实证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金融压力事件的发生。Cardarelli 等(2009)研究了为什么金融压力事件会导致经济衰退,他们用金融压力指数来识别金融动荡事件,并且提出银行的经营困境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在所有金融部门中,银行系统在经营出现风险时的金融压力事件所引起的经济衰退远比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其它金融部门更加严重和持久,如果银行业市场化越发达,则更容易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Hakkio &Keeton(2009)提出堪萨斯城市金融压力指数,该指数对过去20 年里所发生的金融危机能较好地识别。

关于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研究

Saporta(2009)认为微观审慎监管失效的原因在于没有解决金融系统在时间维度上存在顺周期性和空间维度上存在系统性风险的两个问题,因此当前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也需要从这两个维度入手并解决这两个维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降低时间维度顺周期性

Kashyap &Stein(2004)认为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可使银行在经济衰退期有足够的资本,从而保持正常的信用创造能力。Repullo 等(2009)认为实施新资本协议时,可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在新协议内评法的输入端实施逆周期乘数,从而减少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FSA(2009)则建议在银行信贷扩张期增加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2%-3%的缓冲储备,从而使银行有足够资本充销不良贷款,又可在经济下行时保持正常的信贷扩张能力。CGFS(2010)认为逆周期操作工具包括逆周期的资本要求和动态拨备。

(二)防范与化解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

对于如何防范与化解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学术界认为主要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限制杠杆率、限制流动性风险和限制相互关联性的工具。

1.限制杠杆率的工具。Goodhart &Persaud(2008)认为,通过对资本结构限制可以限制银行的杠杆率,而动态调整最高贷款价值比率和贷款收入比率等措施可以影响信贷的供给与需求,达到限制银行杠杆率的效果。

2.限制流动性风险的工具。Perotti &Surez(2009)认为可增加额外的流动性资本要求,从而缓解可能的货币错配造成的流动性风险。Brunnermeier 等(2009)提出通过约束银行的融资行为,从而减少流动性风险。

3.限制相互关联性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二是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工具的监管;三是加强对系统税制度的监管;四是加强对金融机构保险制度的监管。Goodhart &Persaud(2008)认为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可以减少风险在系统对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Acharya&Richardson(2009)则认为根据单个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征税,可以减少金融机构成为“大而不能倒”机构的负向激励。Hanson 等(2011)认为实行金融机构保险制度,可以达到在市场机制下发现系统性风险价格和抑制银行道德风险的目的。

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协调机制的研究

实践证明,宏观审慎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除了需要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当局、财政部门、税收部门乃至相关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共同合作之外,还需要与此相对应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财政政策、汇率等政策的有机配合。

但在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方面,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还不多。李文泓(2009)认为,虽然货币政策不同于金融监管政策,但是要实现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目标还是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Caruana(2010)认为由于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传导、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等的共同作用。Bernanke(2010)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除了考虑币值稳定这一目标外还需考虑金融稳定。Bean 等(2010)的研究也表明,要使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更有效还需要货币政策的有机协调。Hannoun(2010)认为要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控制等方面需要协调。王力伟(2010)提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行需要金融监管当局、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等众多参与者。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梳理如何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监管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宏观审慎视角下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是目前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必要途径,其基本方法是构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通过宏观审慎分析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同时配合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及相关政策的相互协调,是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

但目前在政策协调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政策由不同部门制定与实施,而不同政策目标又不尽相同,因而要使不同的政策达到共同的目标变得非常因难。如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而金融监管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稳定,这两个目标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断下行的情况下存在明确的冲突。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不断下行,央行不得不实行降准备金率乃至降息、放松房地产政策等刺激经济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必将进一步刺激房地产行业,使本来就有较大泡沫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进一步加大,从而进一步增加银行业的风险;另一方面近两年来金融监管当局不断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行业、政府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政策,这些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政府近期为刺激经济增长,又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审批力度。这些不同政策在当前宏观经济情况下目标间存在较大冲突,使政府既要实现保持经济稳定,又要实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因此,越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金融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政府的相关政策一定要相互协调,否则不但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还会使整个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的风险增大。

1.Acharya,V.,Richardson,M.,Restoring Financial Stability:How to Repair A Failed System,Hoboken,New Jersey:John Wiley &Sons,2009

2.Acharya.V,.Santos.J,Yorulmazer.T..Systemic Risk and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s[J].Economic Policy Review,2010

3.Bean,C.,Paustian,M.,Penalver,A.,Taylor,T.,Monetary Policy After the Fall,paper presented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Annual Conference,Jackson Hole,Wyoming,2010,28 August

4.Bernanke.B.,Monetary Policy and the Housing Bubble[R].Speech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Association,Atlanta,2010

5.Borio,C.,Towards a Macro-prudenti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3,49(2)

6.Brownlees.,Engle.,Volatility,Correlation and Tails for Systemic Risk Measurement,2010

7.Cardarelli.R.,Elekdag.S.,Lall.S.,Financial Stress,Downturns,and Recoveries.IMF working Paper,2009

8.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CGFS).Macroprudential Instruments and Frameworks:A Stocktaking of Issues and Experiences,CGFS Papers,2010

9.Diamond.D,Dybvig.P.,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1(3)

10.Furfine C.Interbank Exposures:Quantifying the Risk of Contagion[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3,35

11.Galati,G.,Moessner,R.,Macroprudential Policy– A Literature Review,BIS Working Paper,2011,no 337,February

12.G20(Group of Twenty),Enhancing Sound Reg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ransparency,2009,25

13.IMF.Financial Soundness Indecators Complication Guide,2006

14.Kaufman,H.,The more Free Market Oriented our Economy,The Greater Its Need for Official Financial Supervision,Financial Times,2008,August 6

15.Wells.S.,U K In te r-b ank Exposures:Systemic Risk Implications[J].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2002

16.Zhou.C.,Are Banks Too Big to Fail? Measuring Systemic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010

17.黄聪,贾彦东.金融网络视角下的宏观审慎管理[J].金融研究,2010(4)

18.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探讨[J].金融研究,2009(7)

19.马君潞,范小云,曹元涛.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系统性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7(l)

20.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传染宏观系统性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宏观与政策
宏观
宏观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宏观资讯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