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储蓄过剩与大规模资本流入现象解析

2015-08-15石毅刚副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内资利用外资储蓄

■ 石毅刚 副教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我国居民储蓄及外资引进现状

(一)居民的储蓄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国内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加。以2002 年为例,国内居民人均储蓄为6766 元,和1978 年人均储蓄22 元相比,增长达到了近310倍,平均年增长约27%。截至2006年8月底,我国居民的储蓄余额约15.64万亿元,平均人均储蓄额高于1万元;2010年年底,国内居民的存款余额达到71.3 万亿元。

按照中央银行的最新公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超过了4000亿元大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超过30万亿元。

(二)我国外资引进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大量引进并充分利用外资,有利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国内的直接利用外资总额已超过了借款,自1992 年至今,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超过了我国的对外借款额。1994 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338 亿美元,而对外的借款额为120亿美元,两者之间的比重为2.8∶1。

我国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较快,而且比重逐年高升。截至2012年,我国的工业增长值较2011 年增长近18.03%。对于全国工业而言,国有企业的增长为5.52%、集体增长比重为21.47%,而三资企业的增长是最快的,约28%。外资的不断增长,进一步优化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领域与产业结构,自2009至2013年年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资总额不断提高,其中通信设备产业与光电子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实际使用的外资涨幅超出了53.76%、50.97%以及48.64%;同时保险、银行、电信、运输、旅游商贸等服务领域成了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我国储蓄过剩条件下的外资流入

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现象为:面对国内储蓄过剩条件,同时又有大量的外资流入。外资的大规模流入与外汇或储蓄缺口密切相关,然而较少研究将外资引进和国内的储蓄过剩相互联系起来;加之一国的储蓄未能较好地满足其本国的投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个规模相等的进出口赤字寻求平衡,就急需进一步引进外国的资金、储蓄。引入外国资金有效弥补本国的外汇或储蓄缺口,有效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现阶段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运行特点而言,我国仍借助引进外资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从1990年至今,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5218.67亿元涨至2002年的80005.37亿元,而整个20世纪90年代我国储蓄率平均高出40%;金融机构中的新增存款总额明显高于新增贷款总额,而且存贷差比例逐年加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 年1 月15 日公布有关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82 万亿美元,较2012 年提高了约5097.2 亿美元。

双缺口模型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提出的,主要是分析发展中国家进口大于出口、投资大于储蓄的经济模型。当储蓄比投资额少时,即会出现“储蓄缺口”;当进口大于出口时,即出现“外汇缺口”,为此应通过引进外资,进一步刺激出口,更快地提高国内的储蓄水平,最终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按照《华尔街日报》的统计数据信息表明:1982 至1996 年这十四年间,从我国内地流出的资本总计超过2635.582 亿美元,这一数值约占同期净流入我国的外国资本的约1.57 倍。截至2014 年8 月底,约有2250.82 亿美元资金从中国流出,这一流出的数值约占2013 年我国的经济产值比重的3.02%。资产的大规模外流将会降低本国的外汇储备、降低国内外汇储备的能力,最终导致本国货币出现贬值,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规模流入原因分析

(一)国内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

国内的金融体系当中,各项金融机制有待完善与健全,进而影响了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加上现有的已形成的储蓄配置不当,因此造成较低的投资效率。从微观层面而言,储蓄到投资转化的方式比较单一,国内多数居民的储蓄方式主要以银行存款方式为主,进而借助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进行投资的转换。受到国内微观经济低效率影响,加上通货膨胀现象的加剧,国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便有效控制国内民众的储蓄低效使用,由此造成了我国储蓄闲置上升现象。

为进一步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就急需外资的注入,为此政府采用各项优惠措施以吸引外资的不断流入。可见导致国内储蓄过剩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微观经济出现较低的效率,加上国内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低效率机制。由此造成储蓄到投资的转化方式不畅通,造成转化的效率偏低,造成了储蓄过剩与大规模外资并存的现象。

(二)各地方政府存在引资错误行为

政府作为宏观引资的主体,在引资利益目标上出现“错位”,政府利用外资主要是缓解国内的资金短缺问题,为此国家重视利用外资并给予优惠的引资政策。少部分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时,存在盲目追求市场效益、行政意识较为浓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哄抢外资”的局面。更有部分政府未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引进外资、利用外资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待,最终加剧了我国资源的过剩局面。

对于解决资金、利用外资等问题方面,少数经济效益好的、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可以较快地从国内通过其他方式筹集到资金。但是因外资“超国民待遇”造成的部分内外资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原因,就会促使其他企业放弃在国内寻求资金,从而转自国外进行融资,通过与外商合作进行融资。因此外资就替代了这部分企业内资的投入,加剧了对资金的需求,面对内资供给不足或受限等条件下,最终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

(三)缺乏管理与技术导致无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这里所说的缺乏管理与技术,指的是我国面临的技术约束瓶颈,因缺乏必要的管理与技术,导致国内的大部分企业无法充分吸收并利用各项资源,最终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既有落后的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又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及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应该通过吸引外资方式,进而提高管理与技术经验,更快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国内的通货膨胀日渐加剧,使得国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用以有效控制国内的储蓄低效使用,这就加剧了我国国内储蓄的过剩。此外为了较好地实现经济的发展,就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方式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由此也会加剧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规模流入的现状。

(四)外资流入与内资外流

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规模流入并存的原因还与外资的流入与内资的外流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为了更多的吸引外资,国家对外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资企业所得税为33%,还享有五年的免税特权,而内资企业的所得税高达55%。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并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加重了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从而诱使大规模的内资外流,为了得到这些优惠政策,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假外资”形式套取优惠。

从外资的来源地区而言,多数资金源于港澳台地区,这些外资当中,多数是从内地流出然后又以回流方式流进的资本。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经济业务往来密切,使得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大量外资的涌入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会受到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影响,又会导致后期巨额利润的流出。

(五)国内金融市场的局限性加快了外资内流及内资外流局面

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局限性,导致内外风险出现不对称,加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慢、各项制度有待完善、期货也仅仅是实物商品的期货,而远期外汇市场还未起步等原因,导致国内企业不能进行套期保值抵补风险。相反国外的金融市场发展早、各项制度相对完善,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外资必然会流入我国,而我国的大规模对外投资回报与收益却滞留在国外。因此导致国内出现了储蓄过剩及大规模资本流入并存的局面。

化解国内储蓄过剩与大规模资本流入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高效的储蓄转化机制,提高对储蓄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国内的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进一步较快实现国内资本的合理配置,加快国内资本转向高效率的领域或产业。疏通融资方式与渠道,减轻国内企业的税赋、进一步调整融资结构、有效消除融资制度的不足或障碍,提高国内企业的投资能力。加快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与平台,培育出较为高效的市场投资主体,进一步缓解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流入现象。

(二)充分利用外资,有效弥补管理及技术缺口

通过充分利用外资方式有效弥补管理与技术缺口,重视提高对外资利用的效率与质量;根据各地方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有效弥补国内企业的管理、技术缺口。对于外资利用中出现的储蓄替代倾向加以重视,努力实现国内贸易的均衡发展;通过有效的指引外资进行新热点领域的投资,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

通过引进、利用外资,全面带动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机制的转换,同时有助于优化当前的组织管理,逐步改善资产的结构与质量,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民间投资主体功能,弱化政府的投资功能

通过加强民间投资主体功能并强化政府的投资功能,可缓解国内出现的储蓄过剩与大量外资流入的问题。为此政府应将引资的重点转向产业的扶持与市场环境的改善方面上,增强引资的服务功能,有效消除套利倾向及行为。重视发挥市场的调节与配置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对土地、劳动力及能源等要素的需求,确保提高各个要素的使用效率。由此促进国内产业及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进一步延伸我国的产业供应链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对外资结构的优化,切实提高引资的效率与质量

在充分引进外资的同时,应当重视其数量与运营效率,同时还要重视外资和内资之间的关系:要意识到内资和外资有可能是代替或竞争的关系,也有可能是互补性的关系这一问题。因竞争性的外资在引进后,对内资的代替弹性高,故大量的外资涌入就会加重国内储蓄的过剩。为此通过合理地引入外资,对解决国内储蓄过剩与大量外资涌入并存的现象起到缓解作用,较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1.陈享光.论我国储蓄过剩与外资流入的矛盾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4(8)

2.王福军,蒋迪艺.浅析外资流入带来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3.董旭楠.新形势下外资流入的尴尬地位[J].商业时代,2006(4)

4.郭建平.东欧六国外资流入与分布[J].东欧,1995(3)

5.陈明森.外资流入陷阱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J].东南学术,2003(5)

6.方兴.浅析金融深化与外资流入[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6(1)

7.杨宏恩.区域间引进外资竞争和中西部扩大外资流入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朱慧明,韩玉启.外资流入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统计测算[J].商业时代,2002(1)

9.马友君.俄罗斯吸引外资的历程及其前景[J].西伯利亚研究,2004(1)

10.黄廷明,毛萍.外资大量流入利弊探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猜你喜欢

内资利用外资储蓄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利用外资概况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