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015-08-15亚森江阿布都古丽朱新武
亚森江·阿布都古丽,朱新武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1938年,巴纳德在其《经历的职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构想,开启了战略管理的先河。而后1962年,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拉开了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随后,产生了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延续了二十多年。随着市场竞争方式和规律的变化促进了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分化成众多学派。
1.设计学派。把战略的形成看成是一个概念作用和内外匹配的过程。战略过程静态地分为战略制定和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重要分析企业内部优劣势以及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强调战略制定是一个以企业高层管理为负责任的,有控制的、周密的设计、简单而非正规的过程,要产生独一无二的战略。
2.计划学派。以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为标志。该书中提出了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即战略四要素。安索夫把战略定义为“贯穿于企业活动与产品或市场之间的‘连线’”。该学派认为战略过程应该是有控制的,正规的计划过程,有成员对战略制定计划与实施,并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高层管理者要对战略全过程负起责任,通过把战略分解成目标、项目和预算来实施。
(二)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
定位学派。20世纪80年代初,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占上风。波特提出的理论前提是企业战略的目标是获取高额利润,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取决于行业吸引力,行业潜在利润空间,还有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占的地位。他提出了行业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分析方法,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决定了期在该行业中的盈利能力。当行业不理想,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前列十,还能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并提出了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等一般战略内容。
(三)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核心能力学派。普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为代表,形成了核心能力学派。该学派认为,所谓的核心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核心能力具有外辐射,它会促进产生新的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企业能否成功,更多的取决于能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能否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具备了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势。该理论强调,在竞争中企业内部条件的决定性作用。
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战略研究之主流,主要包括两个流派:资源理论。该流派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持续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具备稀缺、异质、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等特点是才成为战略资源,并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四)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战略管理理论
1996年,美国学者穆尔出版了《竞争的衰亡》,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书中,穆尔定义“商业生态系统”为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根基的联合体,包括有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风险承担者,并从整个生态学角度分析商业活动,认为商业活动中的共同进化,比竞争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概念,打破了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局限,产生了全新的以共同进化为目标的战略管理设计思路。
1998年,家里洛夫在《战略网络》一书中提出了企业网络和企业管理网络以及其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把战略网络定义为:具有独特性而又相互联系的营利性组织之间的长期性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以使在网络内部的组织保持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战略网络,战略网络是一种平等、独立的合作协调关系。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从“设计学派”到当今的“战略生态系统理论”,可以从其战略内容,竞争的性质、竞争优势的维持以及战略的范式方面分析,寻找隐含的规律。
(一)从战略的内容看
“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计划与分析。“定位学派”则是强调分析外部产业结构分析。“核心能力学派”则以企业的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到“企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战略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发现的规律是,以企业本身为参照点,内部—外部(企业所处的行业)—内部(有形或无形的内部核心竞争力)—外部(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
(二)从竞争的性质看
“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倾向于要求企业内部与环境的适应,中心在于企业组织结构与环境之间互动,以得到利润和发展,有较小的竞争性。“定位学派”,在分析行业情景的前提下,战略目标是获取行业领导地位,取得高额利润,具有了与其他企业争夺领导地位的竞争性。“核心竞争力学派”认为要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打败竞争对手,甚至以竞争对手的优势来培养自己的潜能,更有了激烈的竞争性。“战略生态系统论”则强调系统内部的企业共同进化,强调合作为基础的内部竞争,其实在系统内部生存更加困难、具有相似性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总结出的规律:竞争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共同进化。
(三)竞争优势的维持看
追求有形的,外在的、短期的竞争优势转变为无形的,内在的,长期的竞争优势的转变。即“定位学派”到“核心能力学派的”演化过程中可以明确地总结出此规律。
(四)战略制定的方法来看
“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派基本假设是外部环境是可以预测,强调战略制定过程是个理性的,均衡的思考过程。而后,随着市场变化的复杂性的增强,20世纪90年代的“核心能力学派”等战略理论思想承认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强调战略过程中的内部“核心能力”,非线性、非均衡的思考战略。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要探究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必须以市场环境为背景,不仅要从各理论学派的理论内容视角的变迁和随着年代理论发展的规律上寻找发展趋势,而且还要结合个理论所产生的市场背景,综合判断。
现在的市场是全球化程度更深,信息更精确更快地流通,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经济不断地增长、人民的收入也在同步增加,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及不断变化,政府管制缩小等包含了许多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的市场。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理论更多的研究动态战略
当今市场,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市场进行中、长期的预测已成为不可能。在这种不可预测的环境中,企业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高额利润,则必须抛弃原有的传统的静态的战略管理思维,发展出更具有灵活性的动态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理论研究则从企业组织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企业整体协调能力出发研究战略,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二)战略管理理论更多地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再造
“定位学派”以分析行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地位制定战略,说明企业要向具有高额利润的行业发展,此与当时的美国市场需求基本达到饱和,但仍有发展空间的情况吻合。“核心竞争能力学派”则要求要挖掘与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相关的资源优势,以该业务行业内获取利润,与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需求对产品要求提高、需求正向多元化发展相吻合。现阶段,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经济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高水平的改善,兴盛了多元文化形态,市场趋于更加细分,消费者对产品提出了更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在市场上更精确更快的传播。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在保持与市场同步发展的同时要及时响应顾客需求。战略管理理论必须要从有形、无形资源和信息分析等方面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并要把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基石,从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研究创造和情报系统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互动等方面进行核心竞争能力再造理论研究。
(三)各层次战略之间的协调研究
战略有业务层、公司层和网络层之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业务更加多元化,产业界限更模糊,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更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战略管理理论要更多的研究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战略一致协调关系,研究企业总战略与各业务层战略之间的协调一致。全球化背景下,战略管理理论要从企业内部条件出发定位企业,研究商业系统内部的战略网络与各独立战略之间的交叉协调合作方式。
(四)更多的视角去研究战略
市场变化预测的不可能性,顾客需求的多变形,使战略管理成为复杂,困难。再有竞争对手的发展能力,战略管理要求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准确的预测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中,人们多科学,多视角去研究战略管理理论。从战略管理研究方法来看,要找到一种普遍使用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不现实的,要从系统的思考,灵活运用各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战略工具箱或各理论学派按环境要求融合运用研究。
[1]白松松,梁亚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J].经管空间,2012,(1).
[2]陈建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J].学术交流,2009,(4).
[3]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05,(8).
[4]姚小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预测,2003,(6).
[5]杨林.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新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