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2015-08-15徐丽丹
文/徐丽丹
一、内部审计沟通的内容和意义
审计沟通是指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有关事项、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积极有效探讨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既是内部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地审计沟通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与组织领导的常态沟通、二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三是与其他部门配合沟通、四是审计机构内部专业沟通,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各阶段。
通过与领导层良好沟通,实现服务大局,提升审计地位;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减少审计冲突和误解,更好地搜集关键信息,保证审计质量;通过与其他职能有效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等,强化审计的专业性;通过审计内部交流和沟通,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形成良好地协作分工,加强内部审计凝聚力。
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现状和问题
(一)组织领导不重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通常属于单位的一个综合管理部门,领导层日常更为关注运输安全、生产和效益,与内审机构负责人沟通机会也少,导致审计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重财务轻审计。
(二)审计人员定位不准,与被审计单位无沟通
部分审计人员找不准定位,又缺乏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善于沟通,造成有些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拖延敷衍,有的甚至在审计报告交换意见时推翻原有证据,影响审计项目质量和进度。
(三)业务部门本位主义,浅尝辄止地沟通
业务部门总是从部门自身利益出发,罔顾企业大局的经济性和效益性,自身对审计部门也存在偏见,担心被审计单位问题定责会延伸至本部门,不愿意与审计部门深切沟通。
(四)审计部门内部的少沟通, 审计标准不统一
审计项目通常以审计组为单位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和职业判断,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衡量尺度,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审计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保证审计标准统一性。
三、审计沟通中的技巧运用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个别口头谈话、召开座谈会、发查询书等形式,灵活地运用各种沟通技巧,藉以识别被审计单位内控的薄弱环节,察觉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调整审计重点,并最终转化为审计证据。沟通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定位,摆正心态。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审计人员不是“警察“,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二是客观公正,避免先入为主。良性的互动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中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节,不可强词夺理,更不能不听对方的解释,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被审计单位。三是利用环境,良性互动。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审计人员要巧妙利用环境,营造轻松地谈话氛围,使谈话人员放下戒备打开谈话局面,实现交流互动。四是耐心倾听、把握节奏。审计人员要学会倾听,并针对性地采用提问、回应、重述、讨论等方式确保对问题的全面正确理解。还要掌控谈话地节奏和方向,避免偏题太远,不之所言。四是察言观色,善于发问。审计人员谈话时要注意察其色、闻其言、观其行,及时发现问题线索,抓住细节趁热打铁、循循善诱,引导收集所需信息资源。
四、重视四个方面的沟通,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一)加强与组织领导层的沟通
内审部门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审计负责人应当与单位领导加强沟通,围绕单位重点工作、重点问题合理确定审计项目,以审计服务企业发展大局;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汇报并进行分析总结,从体制、机制层面查找原因,提出管理建议,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利用有单位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审计问题整改联席会,大力宣传审计工作及成果,扩大审计影响。
(二)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
审计效率地提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密切相关,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地效率和效果,沟通贯穿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的各个阶段。
审前调查阶段。审计人员以电话沟通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经营重点,通过审前调查表可了解业务环境、运营状况和内控程度。良好的审前沟通易于拉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的关系。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进驻时,通过审计进点会等形式,就审计目标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地沟通。一方面对内部审计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说明审计重点内容、时间和单位范围以及审计纪律,让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扭转其“怕审计、烦审计、躲审计”的抵制心理。另一方面通过被审计单位的介绍,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经营结果有一个整体的初步印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围绕审计目标进行调查、取证,取得真实、完整、可靠的信息,进行分类甄别,对发现的内控薄弱环节及时沟通,共同分析探讨、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潜在的或更大的损失。对违规违纪线索,进一步搜集证据,直至查实问题。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审计人员要就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发现问题和处理建议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情况是否属实,是否同意审计处理意见。对于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诉求,审计人员要历史地看待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确保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真正实现一审二帮三促进。
(三)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
内审工作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审计部门应畅通与财务、业务、纪检监督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充分的信息。如:通过参与相关财务制度和财务预算地修订,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使内控制度更趋完善,财务指标和预算更贴近基层单位现实情况;通过“专业征求意见书”等形式,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建议的可执行性;通过审计案件移送与纪委受理结果反馈的衔接,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各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实现办案成果与案源信息的共享;通过在各部门设立兼职审计员,抽调其参与审计项目,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实现信息双向流通,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扩大审计影响,又强化各部门规范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大局意识。
(四)加强审计内部的沟通
内部审计通常是以审计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审计组长是审计前线的指挥官,是审计人员与审计部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审计组长一方面要与加强与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将工作进度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以利于部门负责人及时掌握审计工作进度,布置下一步工作计划。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审计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如:在审前任务布置会上,审计组长通过与组员的有效沟通,了解审计人员各自性格特点及专业特长,据此分工,充分动每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审计过程中召开审计组会议,讨论审计发现问题和线索,传达上级部门的指示、明确查证方向和重点;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内群策群力对问题的定性、处理建议逐一推敲,发挥团队作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审计报告的严谨性。通过多种形式沟通实现审计组内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机构内部为了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全面性,可推行关键岗位轮岗制,实现审计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充分沟通交流,开拓审计思维、转换工作思路和审计视觉,避免惯性思维形成的审计盲区。
内部审计只有切实加强与审计部门内外各方沟通交流,求同存异,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配合,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1]司春萍.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
[2]中国会计网.重视四个方面的沟通.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3]圣才学习网.内部审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