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5-08-15李连补
李连补
(大同市卫生学校,山西 大同037009)
语文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语文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读、写、听、说能力,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和专业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与人沟通,并通过优秀篇章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差,教学质量屡提不高,与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虽然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紧密联系的,但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经过多年地摸索,我发现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出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
1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鲁迅先生的杂文深奥、难懂,课堂上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口才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同学们齐声说不知道,但很想听,我继续说:“一次访法欢迎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告诉你们冯先生的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机智幽默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和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我激发出来,带着兴趣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动之以情,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本选入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名人母亲的故事、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歌曲。课上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诵读一条条名人名言,特别是《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唱响时,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适时地提出问题:“生命的教育,谁能担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母亲。”情感铺垫非常到位,讲述课文时,学生们用心感受到老舍母亲平凡而清苦的一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母亲崇敬、感激、愧疚的心情。
3 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赞可夫也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古文比较枯燥,学生们面对之乎者也,往往提不起精神,单靠老师说教、提醒,根本起不到作用,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乏味。我在讲授《鸿门宴》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史料。课堂上,学生讲述了秦朝暴政,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刘邦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我强调了项羽钜鹿之战歼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而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有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并适时地提问:“想不想了解鸿门宴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学生们怀着对历史的极大兴趣阅读学习 《鸿门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 表演场景,激发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本中选录了大量适合学生编排情景剧的课文,例如《项链》、《雷雨》、《荷花淀》等。在讲述这些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处场景编排情景剧,比如讲《项链》时,我让学生编排了玛蒂尔德“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的情景剧。通过表演,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
5 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语文教学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述《离太阳最近的树》时,我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红柳与冰山有什么相似之处?把红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义?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账”的过程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红柳根燃烧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程?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对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和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理解得很透彻,对破坏生态环境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环保意识教育。
6 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还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语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增加古诗积累,提高文化素养,组织了以“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古诗诵读比赛。新生入学,举行“趣说自己”的主题班会,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正确认识自我,增进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反思能力。此外,还举办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以卫生常识为主题办手抄报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切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才能切实提高。
[1]刘增杰.召唤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2003,3.
[2]郭常安,主编.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语文[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杨启亮.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J].语文教学通讯,2003,1.
[4]倪文锦,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