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你们不懂我的心——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

2015-08-15邓丽华

科技视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求助者误会考研

邓丽华

(湘潭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1 一般资料

1.1 当事人基本情况

黄翠(化名),女,22 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父母在外打工,与弟弟妹妹、表弟表妹数人跟随外公外婆生活。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高三时与一个远房表哥在一个班,表哥对她很照顾。进入大学,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动与同学交往,现为13 级某班新生养成辅导员。

1.2 主述

开学(至来访时两周)以来感觉很累,焦虑、郁闷、苦恼。越想越心烦,越想越害怕。

事情是这样的:学校调寝室,我们8个室友要分到两个寝室住,为了不离得太远,特意选了两个阳台相通的寝室。但到底哪四个一间,大家争论不休,有几个私下里跟我说要与我住一个寝室,包括我最好的朋友,我不好当面拒绝,都答应了。我是寝室长,她们要我定,考虑到进入大三了,有些考研、有些找工作,我就说按考研和不考研来分吧,后来就这样分了。但分好后,两个寝室间经常闹别扭。好朋友也不太理我了。还有,当时有个室友的老乡想搬到我们寝室来,室友问我,我说我们刚好8个人两个寝室,不能加人了。我觉得我没说错呀,结果那天晚上她老乡打电话骂我。我觉得她太过分了,真不讲理,可又不敢说。后来,班长知道了我们的不合,出面调解,主要批评了她们。这下关系彻底恶劣了,她们根本不理我们了。了解到是住她们寝室的某同学也是我们班团支书,告诉班长的。我就把8个同学找来坐在一起好好谈谈,化解误会,也想让某同学说出真相,解除她们对我们的误会,但她一直不说话,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觉得她真虚伪。但这次谈话还是有效果的,几个同学都说了自己的感受。我的好朋友说她特别生我的气是我当面答应住一起,又找考研的借口回绝她,分寝室后还老说要考研要学习不想参加活动,不想跟太多人交往,好像在暗示她不想跟她交往了。

本来事情该结束了,可我突然觉得很累,很没味,真心对人,却遭来误会,做人太失败了。唉,像那个骂我的同学和团支书,我能说服自己原谅她们,因为她俩比我小,不成熟。但我怎么都不能原谅我的好朋友,她有能力,成熟,却因这么点小事对我意见这么大,一点也不体谅我,太让我失望了。表哥也有了女朋友,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了。唉,我现在整天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让人误会了,而且一感觉身边同学心情不好就担心是自己的原因,不敢与同学多交往了,觉得很累。

2 诊断

2.1 依据与鉴别诊断

求助者长期缺乏父母关怀,还需照顾、谦让弟弟妹妹,可以依赖的表哥去年也有了女朋友,感觉不如以前关心自己了,心里感到失落;寝室的8 名同学原本亲如姐妹,但在分寝室过程中以新分寝室为团体产生了矛盾,并在此后半年中矛盾不断升级。自己也与最好的朋友发生了误会。虽然,通过努力化解了部分矛盾。但感觉生活无趣、很累,没有可信赖的人,害怕说错话被人误会,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

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我选择SCL--90 项症状自评量表和EPQ 作进一步评估,结果如下:

SCL--90 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为:躯体化:1.79;强迫1.70;抑郁2.16;人际关系2.03;焦虑1.14;敌对1.83;恐怖2.40;偏执1.83;精神病性1.81;其他1.14。总分:182,其中抑郁、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P:67;E:57;N:74;L:32,偏外向不稳定。

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有求助愿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不长,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分析,将该求助者诊断为出现一般心理问题。

2.2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物原因:本案例未见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一是从小与父母分开生活,缺乏父母的直接关怀、照顾,还需照顾、谦让弟弟妹妹,认为照顾弱小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内心也渴望得到大人们的关心、爱护。二是人际关系方面,小学中学几乎没有主动交往的朋友。大学里积极主动交朋友,很在意他们的看法和态度。三是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既想交朋友、又觉得耽误了学习,很矛盾,个性追求完美。

3 咨询方案的制定

3.1 咨询目标的确立

(1)近期目标:解决目前烦躁的状态,平静情绪,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好朋友的关系

(2)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2 措施和方法

采用认知疗法和模仿法(角色扮演)

4 咨询过程

4.1 开始阶段

了解了黄翠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后,做了相关的心理测试,确定了主要问题,并和她一起商谈咨询目标。

4.2 指导与帮助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黄翠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分两步完成:

首先,在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运用认知疗法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内心渴望被人理解、关心,过于依赖关心自己的人;形成了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我根据认知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辩论,如经过一次和好朋友的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人与人包括和好朋友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与朋友产生了一次误会——我们产生了误会”可以改为“与朋友产生了一次误会——我们在这件事上产生了误会”。这样不会因一次误会质疑甚至否认二人的友谊。

然后,运用角色扮演。我先扮演求助者的好朋友,内容为分寝室时的对话,了解求助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的好朋友,我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好朋友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语言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适当的交际语言、语调、语气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4.3 巩固与结束阶段

回顾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进入大学后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努力和同学相处融洽,主动去和班上同学交往,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学业、就业等现实问题又使自己觉得用在人际交往中的精力时间太长,想把精力放到学习上,但在处理这件事上有些急,言语使同学产生了误解。对朋友和自己的要求过于完美。要学会宽容自己和自己信赖的人。

5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能体谅好朋友的心情了,能像以前一样同同学相处了,心情好多了。我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心理测验复查:SCL—90 中恐惧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咨询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Camille Helkowski,等.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计划[M].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6.

[3]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求助者误会考研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