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南岛开发热潮与宋子文返乡之行
2015-08-15
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宋氏家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档案资料的解密和当事人的回忆,对宋氏家族成员的研究也持续升温。进入21世纪,宋子文成为宋氏家族研究的亮点,《宋子文与他的时代》等一系列著作相继出版以及相关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使宋子文研究不断深入①。研究者的重点集中于宋子文担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长的作为和抗战外交活动,海南地方学者则关注宋子文与海南的乡情关系。以笔者目力所及,宋子文与民国时期海南开发关系却为学者疏于研究②。本文以民国时期海南开发热潮为背景,就宋子文1936年首次回故乡文昌并视察全岛的史实,探讨民国时期海南岛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宋子文对海南开发的贡献。
一、海南岛开发热潮产生的背景
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遣马伏波将军平南越后,始设珠崖(海南岛北部)、儋耳(海南岛南部)两郡,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三国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祸患不绝,遂有避乱之人渡海来到海南。及至唐宋时期,虽然海南岛文化有所进步,但因雾露气湿,交通不便,商业不盛,在一般人心目中不过是一块蛮荒恶土,不被朝廷重视。汉代朝臣贾捐之曾作《罢珠崖对》,其中写道:珠崖“颛颛独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又非独珠崖有珠犀玳瑁也,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1]隋唐以后,海南岛便成为朝廷放逐贬官犯人之地。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贬于崖州,面对茫茫贬途,作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昌化军后亦长叹:“并鬼门关而东鹜,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2]即便到明清时代,文人骚客和当朝幕僚仍对海南岛充满了轻视和偏见,认为“得其地,不足益国家分毫之赋,得其人,不能当一物之用……取之且不可以一朝居,立城池学宫衙宇仓库俸食,徒糜朝廷无虑之金钱耳。”[3]
但是到民国时期,朝野上下对海南岛地位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并由此掀起开发海南的热潮。海南岛在中国地位发生巨大转变③,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日本等列强对海南岛的觊觎之心和窥伺行动,引起国人的警觉和关注。鸦片战争后,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开放海口为商埠,海南岛孤悬海外的情况发生变化。1886年法国吞并越南后,列强无不对海南岛起窥伺之心。对英国来说,海南岛距其殖民地香港咫尺之遥,如海南岛成为某一国的军事基地,不但降低香港的军事价值,而且会断绝香港与新加坡的联系;对法国而言,海南岛与法占安南关系密切,如被他国所占,则安南与大陆的阶梯便失去作用,而且还关系到安南的防御以及法国在太平洋战略上的地位。因此,1897年法国要求清政府允诺“海南岛不割让与他国”,藉以作为法国向华南及太平洋进出的保障。列强当中,日本觊觎海南的目的最为露骨。日本自《马关条约》攫取台湾、澎湖列岛后便谋求向南发展。华盛顿会议后一贯主张南进的日本海军省提出“新南进政策”,即以台湾为根据地向南太平洋发展,以南洋和华南为目标,此政策获得大财阀、大资本家和日本政府的支持。1936年9月3日,“北海事件”④发生后,日本海军部即有新论,提出“海南岛应为日本南进的中心”,日本报纸和杂志纷纷讨论海南岛的重要性及其与日本海洋政策密不可分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军大佐石丸藤太的论调,他直言不讳地说“海南岛是日本的生命线”,其论见认为:
“日本所称为南进论,不外确保第三条生命线之意义。此南进论近来以非常之势,风靡朝野,余(石丸自称以下仿此)不胜欣快之至。惟余尚有一疑问,即此等主张南进论者,曾知与海南岛有何等关系?……海南岛不仅对中国南部有重要关系,而在日本之南进论中,尤负有重大之任务。”[4]
“海南岛对两广作战最有利的根据地;若将来日本能以榆林港为军港,使优秀舰队集中于该港,则不独可牵制中国南海的舰队,且香港的军事价值必将减少,萨伊港的法国舰队可以折服,美国优秀舰队航程亦得控制,这样一来,外南洋海权必随之而入日人之手,日本便可成为南洋的主人了。”[5]56-64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对海南岛的野心昭然若揭。事实上,日本对海南岛已不仅是讨论而已,而且是有所行动,这使海南岛的重要性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从而激发国人对开发海南的迫切期盼。
第二,民国朝野国防意识加强,认识到海南岛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海防上说,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的目光转向太平洋,英美法日四国在太平洋的争夺日趋激烈。英国为联络香港、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的军事行动,斥巨资建设新加坡军港;美国扩建巴拿马运河、珍珠港、关岛、马尼拉等地的军事设施和防御;法国占领太平洋的九小岛,以巩固越南的防御;日本对台湾岛的军事设施建设更是不遗余力。这使民国政府认识到,四国中无论哪两国发生战端,角逐场必在中国南海一带洋面无疑,到那时,中国即使不愿卷入战争漩涡也势所难免。所以,我国不能不先建设牢固的军港,筑起西南防线。海南岛有榆林港等天然良港,其海防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从陆防上说,台湾和海南岛被认为是“中国东南的两只眼”,在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占据台湾后,海南岛与中国西南的关系可谓唇亡齿寒。时人分析有如下论述:
盖今指西南乃包含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西康、西藏八省区也。而此八省区若比一屋宇,则两广为此屋宇之门户;而琼崖又为此门户之锁轮(匙),琼崖存,则两广存,琼崖亡,则两广亡,两广亡则西南危矣。……盖琼崖与两广之距离,均在五百哩之内,苟敌人将此岛占据,而作为战争之根据地,则两广遭海空之攻击,与乎军队之上陆,均有莫大之自由。若又以此岛为封锁我门户之根据,则不仅我西南国防震动,即英之香港新加坡,法之西贡及南洋一带,亦将感受莫大之威胁,而失其军事上之价值也。因此之故,琼崖之得兢兢业业以保存,实帝国主义国家互相猜忌之原因也。夫西南,我国民族复兴之根据地也,欲保存西南,则不得不善存琼崖;琼崖若失,则西南虽存,亦将失其重要之凭依。吾人开发琼崖,建设琼崖,即保全琼崖,保全琼崖,即所以保存西南,巩固我复兴民族之根据地也[6]。
由此可知,随着国防意识提高,国人普遍认识到开发海南与国家安全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公众舆论对政府开发海南的举措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三,民国政府希望物产丰饶的海南岛成为中国的富源。海南岛地处热带,与南洋群岛气候相同,物产丰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原料物产区,森林、矿产、畜牧、渔盐、水产资源俱佳,还蕴藏丰富的铁矿、锡矿、水晶等矿产资源;海南岛各地宜于畜牧,牛羊成群,每年可供应香港近千万人口食用;由于四面环海,阳光照射强烈,海水盐分厚重,盐业、渔业资源丰富;海南岛还是我国出产橡胶、椰子的唯一地区,橡胶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和航空事业。椰子不但可供食用,还可作一种战略物资。所以,清朝末年,曾纪泽、张之洞曾主张开路凿险开发海南岛。民国初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拟定在榆林港开辟中国第一渔场,之后伍朝枢、孙陈铭相继有经营海南的愿望。甚至有美国人拟投资500万美元从事垦荒,还有英国人拟集资种植甘蔗。所有这一切,使开发海南岛以发展实业成为民国政府和民众的共识。
同时,英占香港后,在远东的贸易中,香港不仅是太平洋商业的中心,而且是中国、印度、东南亚地区乃至欧美各国对远东贸易的中继站,控制广东甚至中国金融资本和商业贸易的咽喉,使广东成为其巨大市场,影响了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为补救广东的经济,抗衡香港,民国政府考虑另辟商港挽回我国利权。海南岛物产丰富,有开建商港的条件,有望通过招商投资,使欧亚和南洋的商业集中于此地。果如此,则“广东和西南各省的繁荣,以及国计民生,当有无涯的发展,这可断言的。”[7]时人还将海南与台湾相比较,认为台湾开化在海南之后,物产也在海南岛之下,但经日本人几十年开发,到民国时已成膏腴之地。民国政府相信海南岛经过若干年经营,也必将成为富庶之地。
二、开发声中宋子文视察琼崖
海南当时隶属广东省,自1929年起,军阀陈济棠利用广东军政府内部矛盾,取代李济深独揽广东大权,与广西的李宗仁分掌两广实权。直到1936年,两广倒蒋未成反生内战,蒋介石用收买和分化手段,使陈济棠内讧失败,离穗赴港。广东结束了半独立状态,还政中央,重归蒋介石控制。南京政府从陈济棠手中接管了海南岛,广东省撤销原来的琼崖绥靖区委员公署,将全省划为九个行政督查区,琼崖设为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区。广东还政中央后,开发海南岛的时机似臻于成熟。
1936年11月,海南文昌县清澜商会拟具《开发琼崖条陈意见书》,呈请广东省财政厅转致全国经济委员会。稍后,军政部次长兼广州行营副主任陈诚、广东绥靖主任余汉谋也致电行政院,认为“琼崖关系两广及国防甚巨,有设特区必要”⑤。
在此背景之下和开发海南的舆论声浪中,1936年12月2日,“邦国闻人”宋子文返乡海南文昌并视察全岛。这是宋子文第一次返乡海南,他当时的身份是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要员,加上特殊的政治背景和身份,其海南之行受到外界的极大关注,尤其受到旅居广东和香港的琼籍人士的热烈欢迎。其行程如下:
宋氏一行于11月下旬先行抵达香港,23日,香港琼崖商会举行欢迎会,宋子文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11月26日,宋子文自香港抵达广州,琼崖旅省同乡会聚会广州中山纪念堂欢迎。12月2日,宋子文、宋子良兄弟及随员14人分乘三架飞机从广州飞往海口,随行者除了亲属,还有广东军政要员、穗港的银行家及铁路专家曾养甫。上午10时30分抵达海口,海南各界在海口市中山纪念堂举行欢迎大会,宋子文、余汉谋相继演讲开发琼崖之意义。正午,各界设宴为宋等洗尘。当天下午宋子文回到老家文昌,受到踮足等候多时的乡亲父老的热烈欢迎。欢迎会后,宋氏一行驱车返海口。4日早上,离开海南飞广州,在海南停留的时间比计划提前结束了一两天。
宋子文历史性的回乡之行虽然短暂,但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使命之旅,在宋氏家族以及海南开发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先,宋子文返乡寻根问祖,承载着父辈的教诲,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怀乡念祖情结,激发了琼岛民众对海南发展的热切期望。宋氏家族第一人宋耀如于1875年离开故乡海南,在海外飘零十年后,1886年1月从美国回到上海,当年夏天回到文昌老家,看望阔别十年的父母,此后直至1918年逝世再也没有回乡。距宋耀如回乡50年后,其子宋子文、宋子良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其桑梓情怀在返乡的旅途中屡屡表露。20世纪30年代初,有一次宋子文路过香港,琼籍在港巨商周雨亭、周成梅家族及商界乡贤们,特意邀请他吃了故乡特色的文昌鸡饭宴。席间彼此畅谈乡情和故乡海南岛有待开发的话题,宋子文就表示想回海南看看。1936年11月,在香港琼崖商会的欢迎会上,面对原籍父老,宋子文热情洋溢满怀感慨地说:“兄弟虽然是琼州人士,但是从未回过家乡,许多年来,时时想回去看看,因为没有相当的时间,总未如愿。今天得许多同乡欢聚一堂,仿佛已经回到琼州,精神上觉得非常愉快。”回到文昌当日,他又对欢迎他的各位乡亲说:“兄弟虽是琼崖人,但是从来未回过家乡。今天到文昌,得与各位同乡见面,真是平生最愉快的事情,同时对于故乡抱有无穷希望。”以“琼州人”“琼崖人”自许的宋子文,此趟家乡之行实现了多年的愿望,的确是非常高兴,其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发言中,宋子文回顾父辈敢于奋斗、远涉重洋谋生的情景,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琼崖人很像欧洲爱尔兰人,在家乡无容身之地,只有向外以血汗换衣食,此种不甘坐以待毙、非常冒险的毅力,便是我琼崖人真正的魄力。”“父亲嘱咐,做不成人,不能回去文昌认祖宗、见父老,现遵父之嘱回故乡来与各位相见。”宋子文的讲话不但表达了对家乡的亲情,更表达了对海南发展的期望,他以自己当天三小时凌空视察全岛一周为例,说:“从前办不到的,现在必能办到;从前非常困难的,现在轻而易举,是开发琼崖最确当最良好的一个比喻。”[8]一席话,激起全场热烈掌声,更激发了琼岛民众对海南开发的热切期待。
其次,宋子文返乡之旅,其意义不仅在于回乡认祖,更在于实现孙中山开发海南的遗训。民国初年,孙中山就酝酿了开发海南的最初想法。1912年孙中山曾说:“甲午之役,台湾割让于日,日人经营十年之久,自铁道开设,行政教育制度整理以来,昔者硗确之地,今变为膏腴之府,旅行台湾者,不胜今昔之感。”孙中山在《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写到:“夫台湾一岛,其幅员与琼州相等,自日本经营后,每年岁入数千万。倘琼州改为行省,数年经营之后,其收入必有可观,无庸疑也。”孙中山也看到海南岛在国防上的意义,“夫以中国之大,仅有台湾及海南二大岛。……今台湾既去,海南之势甚孤,倘一旦为外国所占领,不仅该岛人民受蹂躏之祸,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即神州大陆亦必受其影响。”[9]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海南的具体思想,勾勒出以火车、渡船连接海南与大陆交通的最初设想:“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10]在其《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又写道:“海南固又甚富而未开发之地也。已耕作者仅有沿海一带地方,其中央犹为茂密之深林,黎人所居,其藏矿最富。”[10]在此前后,孙中山还多次提出海南建省问题,并陈述其理由在于巩固海防、启发富源、文化政策、移民垦殖等,这些最早开发海南的书面计划,在军阀割据的情况下无法付诸实现,但却深深影响了后人,也成为宋子文开发海南思想的来源。宋子文在文昌家乡的欢迎会上说,他的父亲曾向孙中山提出“十年之内在中国建设二十万铁路”的计划,可惜志未竟成,他表示要继承父辈的遗志,投资3000万元修建环岛铁路。由于交通问题和地理条件限制所造成的落后,正是后来宋子文要全力建设海南交通的认知基础。他认为,“琼崖赋有天然的富源,又蕴有毅力的民族”,至今不能发展主要在于三大障碍:第一是治安问题,第二是政治问题,第三是交通问题。宋子文特别重视交通问题,说:“我们知道开发任何区域,最大关键,首须解决交通问题。琼崖沿海,现无海港建设,腹地更无铁路运输,兄弟此次与余总司令、铁道部曾次长、宋厅长、黄专员,几度讨论,已将交通基本计划,定有办法,且琼崖的开发,与全国国防上、经济上有重大联系,用各省的财力,来帮助完成交通计划,一定可以办到。”他满怀信心地说:“在最短时期内能够实现总理开发琼崖的遗训。兄弟是琼崖一分子,从前虽报着开发的愿望,还是仅凭一种理想,今天到了故乡,觉得脑海中有无限的感动。在奉行总理遗训之下,和琼崖同乡、全国同胞所渴望之中,无论何时何处矢以全力,追随各位之后,以底于成。”[8]这些话语,使琼崖人士热血沸腾,备受鼓舞。正是带着实现父辈遗训的决心,宋子文海南之行可谓开发海南之先声,具有了号角般巨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再次,宋子文视察海南最重要的目的是规划海南岛的开发与建设。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因国防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关注西部地区的开发,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军政经界大员都参与了“西北开发”,作为全国经济界领袖的宋子文也是西部开发的积极倡导者和实施着,并于1934年亲自前往西北视察设计甘肃建设事宜,参与了当局“西北开发”的计划和实施工作。与此同时,在开发海南的呼声中,宋子文又以其特殊的身份,亲自视察海南岛,开始规划海南的开发。
当时的报刊舆论对宋子文即将视察海南进行多方报道,1936年11月28日《中央日报》香港中央社讯称:“此次宋子文南来,闻对开发琼崖,负有重要使命。”中央社11月29日香港电稿亦称:“宋子文夫妇偕贝淞荪、郑铁如,廿九日晚十时乘佛山轮赴省,将会同曾养甫等赴琼崖视察,开发富源。”宋子文在返乡的途中,在各场合都介绍他对开发海南的设想和计划。1936年11月,在香港琼崖商会举行的欢迎会上,他论述说:“琼崖面积有九万多方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如树胶、咖啡,椰子尤为唯一特产,其他物品,亦应有尽有。若能尽量开发,实在是我国的一个富源。……如果我们把琼州开发起来,其地位在南洋之重要,自不待言。”他告诉同乡:“兄弟在时间上事务上,如果可以分身,拟回故乡一行,实地考察,做初步的张本。更希望与各位同乡,共同努力,为桑梓谋幸福,为党国辟富源,建设一个新琼州。”[8]在广州琼崖旅省同乡会上,他介绍开发琼崖的初步计划有二:(一)由海口至内地及矿山,应有健全铁路;(二)开放投资。在老家文昌的欢迎会上,宋子文陈述开发南海的大计,如开铁矿、筑铁路、建设清澜港等,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开发海南的三大障碍:第一是治安问题,第二是政治问题,第三是交通问题。
可见,宋子文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为规划海南的开发作实地考察。在其随行人员中,有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广州特别市市长曾养甫、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宋子良、虎门要塞司令陈策、第一行政督察专员黄强、广东银行总行稽核长霍宝树、董事李树芬,香港中国银行行长郑铁如,香港琼崖商会会长周文治,广州市府秘书翁桂清等人。军政要员、穗港银行家及铁路专家随行,是宋子文计划在海南修建铁路的实际准备。返回南京后,12月14日,他在接见新闻界时发表谈话,认为海南开发计划最为要者是开辟海港、建筑铁路,约需经费2500万元至3000万元。
宋子文视察海南,一路感受同乡的殷殷之情,深为感动。他通过媒体表示:“琼崖十六县同乡,在省港及海外各地者颇不乏人,深盼咸以各人经验与资力,返乡参加开发事业。本人为琼人一分子,自当尽力协助。”⑥可以说,宋子文返乡之行,为海南开发奏响了前奏曲。
三、宋子文对海南岛开发的贡献
宋子文海南之行在当时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他运用自已与海南的特殊关系和影响力,在民国海南岛的开发热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海南岛的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
其一,宋子文视察琼崖,使海南岛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时间,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海南开发的著述和文章,过去被国人弃如敝屣的海南岛得到国人全面的认识和重视。舆论对宋子文视察海南的评价和期待都很高,从引导国人认识海南岛的地位转向讨论如何开发海南。如潘瀛江的《对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宋子文先生返琼的希望》、王少平《菲岛琼崖印象记》、张维汉《海南岛》等⑦。王少平在《菲岛琼崖印象记》中说:“自我国经委长宋子文氏南来,倡开发琼崖之议,而孤悬粤海之南,数千年国人认为鲸鳄獞黎之乡,犵鸟蛮花之域者,遂为中外经济实业学者之视线之所及。”张维汉在其所著《海南岛》一文中写道:“琼岛今日地位之重要,已非昔比,自宋子文先生视察以后,已引起全国人士之注意。”[8]舆论对海南开发充满期待,认为“琼崖已唱出开发、建设的呼声了,而且这呼声是中国朝野一致的腔调!事实还告诉了我们:去年底全国经济界领袖宋子文氏的海南视察,而且声明以三千万元巨资充作开发之用,就是开发中的前奏曲。……政府开发海南的决心已具备,开发的资本也有了,相信货弃于地的海南岛,在不久的将来,必会一举而为中国复兴的一条生命线的。”[5]这些评论反映了宋子文视察海南所带来影响的热烈程度,开发海南的舆论声浪由此达到最高点。
其二,宋子文亲自参与拟定海南开发计划,不遗余力推进琼崖的铁路建设。继宋氏之后,各界人士纷纷赴海南考察。在此之前,宋子文提议香港海南商会会长周成泰组织先遣考察组回乡考察,在港琼籍商界人士立即响应。1936年11月间,考察组抵达海南,日夜兼程环岛考察,草拟出一份环岛铁路策划报告,准备在宋子文来到海南时当面汇报,以便决策。如前所述,宋子文认为开发海南首先须解决交通,因此,在海南修筑铁路是他特别予以关注的问题。按照宋子文计划,随后应成立琼崖铁路工程局,制定环岛铁路计划。首期东线以临高为起点,经澄迈、琼山抵海口,再出文昌经加积、陵水至榆林,全长361公里;二期西线经福山、和舍而至那大,全长67.2公里。在宋子文之后,相继有政府方面人员如实业部次长程天固1937年5月视察海南;铁路专家曾养甫会同杭甬铁道工程处主任张海萍南下,为拟建的环海铁路主持测量事务[11]。民间琼籍人士群起响应宋子文的号召,纷纷返乡组建公司准备开发海南,如郭新等集资一百万元合组琼崖实业公司,海南华侨集资一千万元组建琼崖华侨实业团。1937年2月,中华棉产改进会拟具开发琼州岛植棉计划,呈送全国经济委员会。不久,上海永安公司经理、永安纱场经理郭顺考察海南后也决定投资,在海南购地2万亩试种棉花。由此可见,由于宋子文的海南之行和他的全力推动,国人关注海南岛开发的热情甚高,对海南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开发海南岛乃国之大事,1937年广州《中山日报》发表社论《开发琼崖之三种力量》,文章说:“我国政府久有开发琼崖之计划,最近中央尤为积极进行,实业部次长程天固日前率领京粤有关系之机构之长官及专家十一人飞琼崖视察”,“中央政府之开发琼崖事宜,确具绝大决心,集中资本,广揽人才,并限期完成铁道之建筑及港湾之开辟,此乃国人周知之事实。”[8]
在开发海南岛的计划当中,由于宋子文的影响,推进最快的是铁路建设计划。1937年5月22日,实业部召集交通、铁路两部及全国经济委员会代表会商琼崖各种建设事项,决议特许设立广东铁路公司,予以在琼崖境内筑路开矿及开发事业的特权。6月10日,铁道部就提出了《琼崖铁路计划》,内容包括:路线经过地点,路线测勘情形,工程计划。很快,广东省建设厅长杨澄波宣布琼崖建设计划,称敷设铁路之款将向英国借贷。所有交通机构及改造马袅港之所需,由国府、省府、南洋侨团三方面分担。不久,又宣布琼崖建设资金以中国为主,一亿元中,外资约占40%。向英国所借款项,用于购定机械材料⑧。至此,琼崖修筑铁路计划几近完成。王少平在《菲琼游记》中这样记载:“廿五年(1936)宋经委长到琼视察以后,政府对于建设海南,颇见积极。故马袅港,已实行测量开为商港,而环海铁路,其起点亦在斯地,将来落成,水陆交通,均臻便利,成为南中国之最良商港,海南岛之中心要地矣。”[8]如不受随之而来的战争影响,海南的铁路建设是极有可能很快完成。
再次,开发海南的举措刺激了海南设省之议再次提出。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初年开发海南的计划中多次提出海南建省问题,并陈述其理由在于巩固海防、启发富源、文化政策、国内移民、便宜行政等[9],但在军阀割据的形势下难以实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海南改省的议论。随着海南岛国防地位、经济地位被国人所认识,在筹划海南岛开发的形势下,军政部陈诚首先从国防意义提出:“琼崖关系两广及国防甚巨,有设特区必要。”同时,广东省主席余汉谋也声请在琼崖划置特区,直接由中央管辖。1937年5月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举行了第一次“琼崖划设特区讨论会”,会上,内政部专门报告了1932年海南筹设特区的经过,提出两项讨论议题:(一)琼崖划区制度问题,以行政系统应属于广东省政府,国防建设应属于中央;(二)琼崖设特区,长官以军事资历最深人充任。同月下旬,国民政府各部再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琼崖设立特区事宜。经过反复斟酌商讨,并会同全国经济委员会参照西北先例,就海南设特区后行政、铁路、公路、航运、商港、水利、实业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翔实可行的计划。至于行政问题,各方均认为琼崖设特区行政长官应以军事资历最深人员充任,以突出其军事地位的重要[8]。宋子文是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可以想见他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6月18日,就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半个月,宋子文又率领财政金融官员及专家陈行、贝祖诒、戴铭礼等十余人到广州,整顿粤桂金融及计划开发海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海南改设特区及诸项开发建设事业在炮火声中遂告中止。民国海南开发的热潮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迅速退潮,成为历史上短暂的一页。
结 语
自晚清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先后提出开发海南岛的设想,宋子文遵照孙中山的思想及其父亲的理想,竭尽全力实现开发海南的愿望,并为此作出了贡献,1936年宋子文的返乡之行,是实现孙中山先生遗训的使命之行,已超出怀乡认祖的意义。宋子文运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影响,发出了民国开发海南的先声。作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的宋子文,亲自赴海南实地视察,筹划海南开发建设事宜,实际制订开发建设方案,并推动海南铁路建设计划的实施,在海南开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注释:
①吴景平、郭岱君:《宋子文与他的时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其他著作有吴景平主编:《宋子文与战时中国(1937—1945》,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吴景平主编:《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陈永祥:《宋子文与美元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杨青:《宋子文家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②相关文章主要有:钟一:《1936:宋子文还乡海南的前前后后》,载《海南日报》2009年4月13日;马振犊:《宋子文与西部开发》,载吴景平主编:《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③陈献荣:《琼崖地位的过去与现在》,载《东方杂志》,1934年4月,第125-129页。
④即1936年9月3日,日本人中野顺三因被疑为间谍而在北海被中国民众殴伤致死。事件发生后,日本海军命驻上海及青岛的多艘驱逐舰南下北海,进行武力威胁。日本驻华大使向南京政府提出严重交涉。12月30日,中日双方达成中国政府付给中野遗属抚恤费3万元的协议,事件遂告结束。
⑤王鹏:《抗战前的海南开发计划》,《民国春秋》1997年1期。
⑥马振犊:《宋子文与西部开发》,载吴景平主编《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9页。
⑦其他文章如萧世伟:《海南岛的开发》,载《社会知识》第1卷第1期,第56-64页,1937年5月15日;日火:《开发琼崖的总检讨》,载《实践月刊》1937年第 1卷第 2期,1937年 7月 10日,第21—29页;林朝杰:《海南岛的展望》,载《新生活月刊》,1937年第5-6期,第88-99页,1937年5月,等等。
⑧马振犊:《宋子文与西部开发》,载吴景平主编《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111页。
[1]班固.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001.
[2]苏轼.苏轼文集:第2册[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707.
[3]何绛.平黎立县论[M]//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3167.
[4]方秋苇.日本觊觎之海南岛[J].东方杂志,1937(2):23-29.
[5]萧世伟.海南岛的开发 [J].社会知识,1937(1):56-64.
[6]张俊德.琼崖开发与西南国防[J].边事研究,1937(1):59-63.
[7]陈献荣.琼崖地位的过去与现在[J].东方杂志,1934(4):125-129.
[8]钟一.1936:宋子文还乡海南的前前后后[N].海南日报,2009-04-13.
[9]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中央社杭州.琼州拟建环海铁路[N].越华报,193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