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事业对中国方志馆建设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

2015-08-15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藏书

白 昆

(哈尔滨市方志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上看,除了博物馆之外还包括地方的方志馆。从传统的方志馆到现如今的方志馆的建设和发展上可见,这是一种展示优秀文化的固定场所。事实上,我国的方志馆出现的时间比较短,以前的方志馆都在开放的过程中需要依附于藏书阁,所以说,图书馆对方志馆的发展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早期藏书机构和方志馆的历史渊源

图书馆被人们所认识是在上个世纪初期,但是从我国的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历史上的皇家、书院以及寺庙的藏书都有具体的藏书机构。这些藏书机构和方志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考证可以看出,一些早期的文献可以直接追溯到周期。无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还是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收藏了大量的地方志藏书。可见,图书馆在建立之前主要是以方志馆的形式出现。

2.近现代图书馆与方志馆的融合机制

2.1 秉承传统,收藏志书,传承方志文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藏书机构不断进行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图书馆形式。图书馆和方志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图书馆的藏书中,包含着大量的地方志,其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从某种程度上具有方志馆的基本职能。我国的不同省市都具有这样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对地方志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收集地方志也是管理工作的一种。图书馆和方志馆的功能具有交叉的部分,在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秉承传统的文化,收藏志书为主。

2.2 “藏”“用”并重,多措多举,大力开发利用方志资源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国的图书馆在管理方式和职能上不断分明。图书馆的馆藏主要以纸质为主,从这一点上看,图书馆和方志馆的联系比较密切。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以藏、用并重的方式为主。在方志馆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主要是利用图书馆来实现成分发挥方志资源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文化的高效发展,图书馆和方志馆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二者的融合机制愈加明显,其作用也比较突出。

3.当代图书馆对方志馆建设的示范导向作用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不断增强。在各种机遇接踵而至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将与时俱进和求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当代图书馆工作中,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对我国方志馆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启示作用。

3.1 启示之一:以开放理念拓展事业空间

图书馆事业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发展模式都是内部工作。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业日益注重“复合图书馆”概念的倡导和建设实践。图书馆已经或必定要沿着这一序列,从作为一个场所的图书馆向作为一个逻辑存在的图书馆演进。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的复合,是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过渡图书馆。

这种观念还影响了图书馆传统的运行模式,目前即使在同一场馆中,人们也开始打破单一封闭运行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多种方式的交叉融合。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国家还采取了有效举措加以推进。在一定意义上它其实也承担了国家方志馆的功能,这也是新时期各方资源互补共享的一个典型范例。

这种变革对方志馆建设的启示在于:应改革方志馆传统的建设理念和定位模式。它既是一种纸质的固态物体和静态形式,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和发展过程,如用作动词时,系指用文字、符号等各种形式加以记录、记载等等,古时“志”便可作“誌”解。所以虽然传统方志馆是以展示方志等典籍文献为主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新型方志馆仍等同于单一形式的纸质志书馆。其实它既可以是存放传统纸质方志的“志书馆”,也可以是对一“方”区域地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动态记录和综合展示传播的场所。

3.2 启示之二:以现代化手段构建发展新平台

当今时代,图书馆等传统文化场所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实体存在的物理空间,而是越来越注重依靠“智慧城市”等全新理念和现代化数字手段。对大量志书的数字化成果,既可使大量束之高阁的珍稀文献与社会见面,使当代读者足不出户,通过现代化手段便能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于现代化手段,目前图书馆业界的视野已不再局限于一地一馆,而是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内构建网络,拓展领域。

这种变革对方志馆建设的启示在于:在中国历史上,以纸质志书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方志馆,对保存、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出现以前,事实上不可能出现其他形式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方志馆。而且即使在当代社会,仍应建设和保留一定数量这种类型的方志馆,它对显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和厚重度,对延续和弘扬区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要看到,传统纸质志书等历史文献的地位在古代社会之所以如此显赫,对人们的影响之所以如此重大,与当时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单纯、视野闭塞,与当时文化的传播形式单调、速度缓慢等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4.总结

借鉴不是“克隆”,学习不是照搬,图书馆和方志馆毕竟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关键是如何在借鉴基础上提升,在改革基础上创新,这才是长期以来图书馆业改革发展的真谛真经,也是对方志界建设当代新型方志馆最重要的启示。

[1]邱文杰.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分期与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情报资料工作”,2012(2).

[2]顾志兴.浙江藏书史(下)[M].杭州出版社,2012:10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藏书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珍惜每一本藏书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