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坛驰骋闻新论 诗海遨游放扁舟——柳成栋君《长铗文丛续编》(三卷)述评

2015-11-28邵长兴陆奇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黑龙江

邵长兴 陆奇

2014年,中国地方志文化事业出现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号召像强劲的东风,推动神州大地史志鉴类精著妙文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我国史志诗联赋宿将柳成栋先生的“夕阳红三部曲”即《长铗文丛续编》(三卷),犹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滋润着志苑、文坛、诗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笔者与成栋先生相交有年,彼此相互激励交流,与时俱进,友谊深厚。2008年在成栋行将退休之际,他将自己在岗位工作期间,所写的有关方志、地方史、诗词学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文史随笔、序跋、诗词歌赋等,结集成书,名曰《长铗文丛》,分为《方志论稿》《志馀漫笔》《诗论序跋》《诗词联语》四卷,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我们有幸拜读了四卷大作。事后,笔者之一曾撰写了《志苑春风三十载,喜看硕果满枝头——柳成栋方家思想研究》的论文,对成栋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在这篇文章的最后笔者写道:“由衷祝愿成栋兄夕阳无限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转眼六年刚刚过去,成栋又新出版了《长铗文丛续编》三卷。“堆金积珠玉,溢彩泛流光”,手捧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三部厚重的大书,深深地为成栋在退休五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所感动。读后仔细品味三部书的内容,领略成栋的退休生活,感觉到成栋真个是夕阳无限,霞光满天;志苑驰骋,新论迭出;视野开阔,学丰识广;亦文亦史,多姿多彩;广交文友,甘做嫁衣;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夕阳无限 霞光满天

成栋退休后五年来的文化、学术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硕果累累。有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成栋除了读书学习,参与一些修志活动外,曾多次外出采风,参加各种文化论坛、学术会议,应邀为出版社审订书稿,为朋友出书作序,并受聘于黑龙江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继续为地方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添砖添瓦以外,最主要的是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铗文丛续编》(以下简称《续编》)。《续编》包括《志苑杂论》《志馀琐笔》《退食吟稿》三卷,共计120 馀万字。

其中《志苑杂论》分为方志论稿、地方史志、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诗苑浅论、孝心文化、企业文化、学者访谈、附录9 个板块。共收录作者方志学、地方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诗词文化等方面论文38 篇,文化学者访谈文章4 篇,共计47万字。全书融学术性、资料性、地域性于一体,是研究方志学、地方史、民俗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志馀琐笔》分为关东风土、黑水春秋、心香一瓣、诗联杂话、序跋荟萃、辞赋汇集、人物传奇、杂感随笔8 个板块,共收录地方风物、民俗文化、诗词楹联文化、山川人物等方面的文化(文史)随笔、散文、辞赋、序跋120 馀篇,共计47.5 万字。全书融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妙趣横生。

《退食吟稿》,共收录成栋近年新创作的旧体诗词550馀首,楹联210 馀副,以诗词楹联记述了五年多来的退休生活。人退休之后,远离了世事纷争的漩涡,案牍劳形的束缚,身心得到了放松,如释重负,仿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退休了,可以想读而以前未有时间读的书,想写以前要写未来得及写的文章,想去以前要去而未能去的地方。利用馀热,继续发光,进一步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最有意义的。换句话说,退休只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一个转折点,它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新的征程新的生活的开始。人生如一部交响曲,退休它只是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个乐章的结束,而新的华彩乐章正等待着去重新奏响。

退休后的第一个新春成栋写道:“杖乡未肯逐波流,学海徜徉岂罢休。多少文章需我写,伏案犹当做黄牛。”“砚田有梦堪挥笔,案牍无忧好读书。”是的,读书生活、写作生活、学术研究,它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正如成栋为自己的“长铗归来斋”撰写的楹联所言:“人归林野,红叶无边,缥缃万卷神先醉;心扫凡尘,豪情满腹,诗赋千篇笔正酣。”退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并不能彻底离开自己曾经从事和酷爱的地方志事业。“诗书无意争王冕,史志有心评一流”;“留得夕晖情似火,敢为志苑再添砖”,正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志苑驰骋 新论迭出

成栋离开工作岗位,首先是集中主要精力是编纂《黑龙江通鉴》,对400 馀万字的《黑龙江通鉴》进行总纂、统稿。前后历时将近三载,四次增删,这从《志苑杂论》附录中邵长兴所写的《留得志苑情似火,敢为志苑再添砖——访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柳成栋》,和收录在《志馀琐笔》中《〈黑龙江通鉴〉前言》《〈黑龙江通鉴〉编后记》》中,便可以看出为编纂《黑龙江通鉴》付出了心情的汗水。由于《通鉴》书稿成于多人之手,体例不统一,文风不一致,详略不当,交叉重复,个别词条一事多出,前后抵牾;有的史实不准,年代错乱,甚至张冠李戴等各种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成栋大刀阔斧地对《通鉴》进行斧削笔润,删繁就简,增删词条,统一体例,解决交叉重复、越境而书问题,核对史实,增强著述性,精心编校,为保证《通鉴》的编纂质量作出重大贡献。

其次,撰写方志论文,进行方志理论研究(包括对黑龙江旧志的研究)。成栋退休后,“仍然没有停止对地方志事业的关注和对方志学研究的思考,而且思考的范围越来越广,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大,但却都是以方志为基础,以方志文化为中心所进行的。”(《志苑杂论自序》)对方志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收录在《志苑杂论》中的方志论文共有17 篇。其中主要的论文有《论方志的著述性》《浅论地方志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提高地方志的文化品位》《地方志与民俗文化》《张国淦与地方志》《黑龙江方志考略》等。

众所周知,方志的著述性,是方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成栋所撰《论方志的著述性》一文,系2008年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之约,参加《近三十年方志著述性研究评述》一书的撰稿,为此,曾搜集全国近三十年有关方志著述性的论文约40 篇,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论方志的著述性》的论文,发表于《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11 期。

成栋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加强志书著述性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志书科学性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志书阅读性的可靠保障,是志书不断创新的有效措施,是增强方志学术性的重要手段。志书缺少著述性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著述意识,对“述而不作”理解不够;缺少总纂意识,对志书总纂不够;缺少学术意识,对志书的学术性理解不够;缺少“科学的资料书”意识,对方志是“资料书”的观点理解片面。增强志书的著述性方法很多,主要是加强科学性,提高志书科学水平;加强学术性,提高志书学术品位;加强资料性,提高志书史料价值;加强可读性,提高志书应用价值;加强地方性,提高志书地方特点。不乏真知灼见,对于地方志编纂工作,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方志的开发利用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志用志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秋成栋应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邀请,参加“纪念山西省新方志工作开展三十周年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交了《浅论地方志的开发利用》一文,发表于《中国地方志》2011年第7 期。

成栋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随着地方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地方志功能与价值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政治建设服务,方志是的决策依据;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志是参考凭藉;为文化建设服务,方志是资料宝库;为社会建设服务,方志是珍贵史料;为生态建设服务,方志是可靠记录。深入和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必须广泛征集方志文献资料;编好《方志志》;编好志书索引、方志资料类编等工具书、资料书;进一步搞好旧志整理;搞好特色志书的编纂;加大地方志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方志年鉴一体化战略步伐;保证质量,搞好二轮修志。这篇文章系统总结了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如何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很有指导意义。

方志的文化品位是地方志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和方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2011年7月,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之邀,为参加方志文献国际研讨会,成栋撰写了《如何提高方志的文化品位》的论文,被收录在《方志文献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之中,并发表于《广西地方志》2012年第5 期。

成栋在这篇文章指出,要提高方志文化品位,丰富方志文化蕴含,不但是全面落实志书质量标准的需要,增强志书文化审美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志书功能的需要。要提高方志的文化品位就是要努力提高志书的科学性,保证志书的科学水平;努力提高志书的资料性,增大志书的信息含量;努力提高志书的著述性,提高志书的学术水平;努力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增强志书的普及性;努力提高志书的审美性,增强志书的审美意识。注意突出地方特点,抓住记述重点;加强对事物深层次的记述;努力提高志书的文化内涵。该文理论色彩浓郁,文化内涵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全面系统,对如何提高志书的文化品位、加强志书的学术性,颇有参考价值。

张国淦是著名的方志学家,他曾著有《中国古方志考》一书,影响颇大,但是至今为止,尚无一篇系统研究张国淦方志学思想的论文。为撰写这篇论文从最初搜集资料到论文撰成前后经历了大约30 馀年的时间,并得到了张国淦先生在美国的女儿张传玲女士的支持,获得了《张国淦文集》及《文集》的《经学卷》《方志卷》,为撰写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进一步参加旧志整理与研究。众所周知,成栋在黑龙江旧志整理工作中可以说是作出了突出地贡献。他曾自己整理出版了宣统《巴彦州志辑略》、民国《巴彦县志》《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依兰旧志五种》等,同时参加了《黑龙江志稿》的整理工作。另外还与黑龙江省图书馆合作编辑了《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黑龙江卷》,并参加了由金恩辉主编、胡述兆主编,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新旧《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任《索引》和《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1949—1999)的副主编;与宋抵合作整理编辑出版了《东北方志序跋辑录》。退休期间还帮助宁安市志办公室编辑了《宁古塔旧志七种》,并撰写了前言。同时归纳总结了黑龙江旧志整理出版情况,写成了《黑龙江旧志整理概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4 万馀字的《黑龙江方志考略》论文。这篇论文是系统研究黑龙江旧志的第一篇论文,填补了研究黑龙江旧志的空白,并以这篇论文参加了“两岸四地方志文献研讨会”。

又次,撰写志书评论。志苑杂论中收录了成栋撰写的《浅评〈晋中市志〉》《哈尔滨市地名志——一部权威的地名工具书》《方志学年鉴学著作提要与评述的新成果——〈全国新版方志学年鉴学暨相关编著述略〉读后》等文章。其中《浅评〈晋中市志〉》发表在《沧桑》2011年第4 期上。

视野开阔 学丰识广

成栋治学,不但研究领域广泛,而且视野开阔,《志苑杂论》中所载论文不仅有涉及方志学的力作,而且还有地方史、民俗学、诗词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学科的论文,充分显示了成栋博学多才,学养丰厚。首先,涉及地方史的论文有《鄂伦春族的历史贡献》《宁古塔流人在文化上的特殊贡献》《吴大澂在督办吉林边务中的历史贡献》《墨尔根城的建置及其历史作用》等。其中《鄂伦春族的历史贡献》论述了鄂伦春民族六个方面的历史贡献,即为保卫祖国边疆,抗击沙俄侵略;为维护祖国统一,应征参加征剿;为保护地方安定,消灭胡匪势力;为创办漠河金矿,开辟黄金之路;为中华民族存亡,抗击日本侵略;为解放战争胜利,继续流血牺牲。宁古塔流人在文化上的特殊贡献,主要表现在这些流人创造和弘扬了详细记载地方历史的方志文化、边情浓郁的诗词文化、知山仁水的游记文化、感人至深的尺牍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原传统文化等五个方面。五者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构成了深厚凝重的宁古塔文化。《吴大澂在督办吉林边务中的历史贡献》一文详细记述了吴大澂在督办吉林边务过程中大力实行移民实边,驻军屯田政策,设置驿站、建设道路;修筑军事设施,加强军事训练,和边防建设;化敌为友,奖惩分明;建立军事工厂,发展军事工业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勘疆划界过程中,以理据争,收回被俄罗斯强占去的土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巩固边防,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立下了不朽功绩。

《墨尔根城的建置及其历史作用》一文详细记述了墨尔根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筑城,黑龙江将军移驻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裁撤墨尔根副都统设嫩江府这213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保卫边疆、抗击沙俄侵略、屯垦戍边、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作出了重大贡献,书写了辉煌篇章。

其它,还有民俗学论文如《浅谈黑龙江民俗文化》《地方志与民俗文化》《弘扬祈福文化,创建和谐社会》,以及《志馀琐笔》中的《鞭春牛》《龙与民俗》《虎与民俗》《兔与民俗》《蛇年说蛇》等民俗随笔等;诗词学论文《如浅论诗情画意》《如何提高诗词创作质量——浅谈诗词的修改》等;地域文化的论文有《北大荒与北大荒文化》《大力挖掘保护利用东疆旅游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有《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这些论文的素材和资料大多来源于地方志,是成栋知识和治学经历长期积累的结果。

亦文亦史 多姿多彩

首先《续编》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既有资料翔实、构思缜密、论述充分的学术论文,又有亦文亦史、灵活多样长短不一的文史随笔、诗文序跋,更有色彩斑斓的诗词歌赋,还有短小精悍的杂文小品。其中在《志馀琐笔》中仅辞赋就有《天安门赋》《敦煌赋》《金源神龙赋》《北大荒赋》《龙志赋》等。这些作品大多都深入浅出,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其次,亦文亦史,文史交融。《续编》旁征博引、钩沉辑佚,具有较强的资料性。正如成栋在《志馀琐笔》自序中言言道“文史历来不分家,《志馀琐笔》中的文章多可视为历史文章,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成栋近三十年来修志成果的积累和转化。如《黑龙江的诗社》《林纾与东北名流的交往》《吴玉如其诗其书其人》《程德全与寒山寺》等文章均经多年征文考献、钩沉辑佚所得,皆可作史来读。其中《黑龙江的诗社》一文,依据有关资料13 种,详细记录了黑龙江清代至民国以来黑龙江18 个诗社的兴衰发展过程,文章长达16 500 字。《黑龙江将军中的诗人》,记录了乾嘉以来永琨、观明、斌静、特普钦、宝善、德英、恩泽、程德全、周树模、宋小濂等10 馀位将军(巡抚)和庆霖、富增格两位副都统诗人及其诗作。《林纾与东北名流的交往》,记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翻译家、“译界泰斗”林纾与寓居在北京的东北名流特别是吉林、黑龙江名流的交往,其中包括素有“吉林三杰”之称的成多禄、徐鼐霖、宋小濂,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哈尔滨名士、中东铁路总办马忠骏,依兰道尹阮忠植,曾任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吉林督军兼省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孙烈臣等人。填补了黑龙江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史,黑龙江诗歌史、文化史的空白。

其三,多姿多彩,文采飞扬。《志馀琐笔》中有的相当一部分随笔、散文写得自然流畅,富有文采。如《漫话历代咏龙诗》《漫话历代咏虎诗》《历代咏兔诗》以及《玉镜照来关塞外,冰轮涌出海云边——漫谈清代流人的中秋诗》等都是亦文亦诗、诗话结合的随笔和散文。有些文章清词丽句迭出,妙语佳篇相连,颇具文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一些序文跋语和几篇辞赋中。仅以《北大荒赋》一段为例:

“解放战争之际,荣军解甲,英雄回转,兴垦支前。一犁划出曙色,大荒春晓;农场开新纪元,北塞秋灿。共和国风云,染绿黑龙江原野;垦荒队激情,点燃北大荒春天。杨桦志愿带头,北京青年誓言如磐;王震将军振臂,垦荒报告迅速批转。铁流滚滚,进军黑土;马达轰轰,叩醒春天。番号依次排列,农场群落涌现。春雷一声,响彻蜀川;官兵十万,涌向荒原。泥浆沾衣裤,蒿丛没膝;蚊虫叮肌肤,血汗透衫。炊烟万缕,彩虹飘落,百鸟惊天飞起;野甸千秋,沃土泛油,群鸥嬉水齐欢。”

这样优美华丽的语言除在《志馀琐笔》的辞赋中随处可见以外,在《退食吟稿》中所收录的500 馀首诗词中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其中有的咏怀抒情,生动豪放,如:“喜庆新华六十年,铁流滚滚越长安。一声问候三军吼,万众歌吟九域欢。花笑旗飞掀巨浪,龙骧虎跃向尧天。银鹰展翅空中舞,玉宇划开作锦笺。”(《庚寅迎春曲》二十首之四)有的深沉细腻,委婉凄美,如:“严冬难以锁伤愁,心底泪花依旧流。廿载冰封惟白雪,一函书伴是《红楼》。梦中有忆皆思母,坟侧无言空叩头。寥廓寒天回音渺,纸钱烧透别山陬。”(《亡母逝世二十周年祭》二首之一)有的意蕴深厚,哀婉苍凉,如:“九月吟坛雪雨濛,芳魂化鹤赴辽东。情悲韵海长留憾,泪洒荧屏恨不公。杜宇声哀因血尽,泥鸿迹渺是诗终。长辞何故封消息,欲送君归路万重。”(《悼念〈塞北诗声〉主编张玉伟女史》三首之三)有的咏史怀古,意境高远,如:“五国城头草色青,当年故垒迩遐名。契丹魂往追鹰路,女直尘消掩汴京。北狩孤灯三万里,南归残梦八千程。满洲肇祖惊奇变,神鹊高飞百鸟鸣”(《五国城怀古》)。有的咏物吟怀,藉物言志,如:“一声呼啸震云空,跨岭穿山越树丛。目射寒光烛双炬,额藏王气领群雄。松涛月浣长风起,梅爪花开险路逢。欲使斑斓时入画,丹青犹在自然中。”(《虎年咏虎》)有的题赠酬答,富有哲理,如:“从来儒雅重修炼,文化犹需太极功(《贺鲁仲平诗词集付梓》);“风流逝处风流涌,霸业衰时霸业兴”(《题贺衣殿臣先生〈咏史绝句八百首〉》);“诗心皆頼禅心写,画境尤将意境传”(《参观月照上人禅画展》)。有的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如:“半隐苍天半隐烟,香炉结伴赖诗缘。一泓碧水溪流聚,满目青山暑气残。唧唧虫鸣人踏碎,翩翩蝶舞客追还。梵音四起僧何去?忘返游人自问禅。”(《游香炉山》三首之一)

广交文友 甘做嫁衣

成栋退休之后,虽然潜心书斋,但并未停止社会活动,仍然与志友、文友、诗友保持广泛的社会联系。继续助人为乐,甘为他人做嫁衣。从《志馀琐笔》《志苑杂论》就收录了为有关文友、诗友撰写诗文序跋书评、诗评近30 篇,撰写学者访谈文章4 篇。成栋以文会友,以诗会友,以书为友,仅在《续编·退食吟稿》中赠给邵长兴先生的诗词、楹联就有六七首(副)之多。其中赠送的楹联长达68 字,联曰:“身在鞍山,名逾辽海,看大事年年,精心记录,甘为他人做嫁衣,捧出群星璀璨,寰宇光照;心连禹甸,笔写春秋,将新书部部,仔细钩沉,更使论著成提要,集成史册辉煌,志坛功垂。”将邵长兴先生为地方志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进行了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概括。为了宣传方志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学者的学术成就,成栋写下了四篇学者人物传记,分别是《原始森林的植树者,乡邦文化的著书人——记饶河县志办原主任〈饶河县志〉主编姚中山晋》《耕耘在民俗文化的田野上——记牡丹江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专家宋德胤先生》《江河文化的守护者——记当代作家、历史文化学者范震威先生》《桦树皮国画艺术的创造者——记黑龙江工艺美术大师朱波》,在弘扬四位学者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为弘扬方志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作出了贡献。

含饴弄孙 尽享天伦

成栋生于民国戊子年六月十六日(1948年7月22日),在其年满花甲,刚刚退休之际,他的小孙子腊月十二日(2009年1月7日)降生了。孙子恰好与其同一属相,均属鼠。这不但象征着新的生活的开始,更给成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成栋也对孙子寄托了无限希望,亲自取名为“志远,并取表字“凌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于是在鼠年即将离去,牛年即将到来之际,成栋写下了“长子生长孙玉鼠临世,腊梅开腊月金牛踏春”的对联,同时还写了一首《戊子暮冬志远孙降生喜赋》的诗:“啼声报晓共擎觞,柳氏门中喜满堂。玉鼠弄璋临世早,金牛踏雪播春忙。河东祖业传薪火,山左遗风泽北疆。花甲令余最欣慰,诗书有继载芸香。”

转眼,志远孙开始咿呀学语,除先叫“妈妈”“爸爸”以外,首先称成栋为“栋栋”,成栋听后,得意忘形,立即写下了《孙孙唤余“栋栋”感赋三首》绝句“

一声“栋栋”泪花盈,花甲犹能得昵称。

幼小心灵凝挚爱,爷爷听罢更年轻。

“成栋”声声耳畔鸣,老夫得意获尊称。

祖孙牵手心欢喜,稚趣迷人脚步轻。

咿呀学语醉雏声,尤爱孙孙喊姓名。

“栋栋”全家欢笑起,天伦之乐绕门庭。

成栋不但在诗中描写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的快乐,在《志馀琐笔》中,还有《含饴弄孙幸福多》《咱们不是一家吗?》的两篇文章,更看出了这位“硕鼠”对“小鼠”的喜爱之情。

当志远带上爷爷帽子、围上爷爷围巾玩耍时,成栋又欣然命笔,写下了《嬉孙》一诗:“敝巾旧帽惹孙亲,头戴脖围玩耍频。憨态犹怜增快乐,笑容可掬倍欢欣。儒冠赓续多来者,衣钵传承有后人。奶奶一旁忙摄影,童真抓紧最温馨。”

从孙子的玩耍中,成栋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诗书可以传家,衣钵有人继承,这便是天伦之乐。正如徐景波先生在《退食吟稿》序文中所谈道的:“这首诗截取了祖孙间的一个特写镜头,把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首联描摹,孙子用爷爷的帽子、围巾打扮起来,一副寒儒之象;颔联写动作神态,见爱怜之情;颈联寄托希望,他期待孙子不但外表学爷爷,将来的事业也要做个固穷的君子;这样的理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获赠成栋老友《长铗文丛续编》之后,捧读再三,获益匪浅,感赋小诗一首、楹联一副,附之篇末,以表祝贺。祝贺成栋身体健康,著述丰收,再创佳绩。诗曰:

退隐林泉笔未休,文思泉涌兴犹稠。

志坛驰骋闻新论,诗海遨游放扁舟。

多彩多姿挥翰墨,亦文亦史写春秋。

斜阳满目芸窗照,把卷高吟独上楼。

联曰:

志坛之子,史坛之子,征文考献,著书立说创佳绩;

诗苑其人,词苑其人,啸月吟风,颂水歌山赋新篇。

2015年仲春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黑龙江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Write a caption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黑龙江弃风博弈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