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论修身

2015-08-15屈建军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人孙中山功夫

屈建军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正如一个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一样,一个民族也需要自我反省,这是民族成熟的重要标志。自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屡遭外来侵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苦痛深渊。残酷的现实迫使志士仁人重新审视自己,探求民族沦亡的根源。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也曾痛心地反思民族性格和国人行为。修身则是其重塑民族精神的一个侧面。

孙中山对修身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924年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演讲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所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根本原因是中国人丧失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1](P242)在如何恢复民族精神的问题上,孙中山非常重视道德的作用。在孙中山看来,大凡一个国家能够强盛,起初都是由于武力的作用,但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则需要文化的发扬和道德的感召,有了良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举例说,亚洲古时最强盛的民族,莫过于元朝的蒙古人。元朝的时候,全欧洲几乎被蒙古人吞并,比起以往中国最强盛的时代还要强盛很多,但是元朝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很久。究其原因,就是元朝的道德不及其他各代的道德那样高尚。其他如宋朝忘于蒙古人,但后来蒙古族还是被汉族所同化;明朝忘于满洲人,后来满族也被汉族同化。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民族的道德高尚,即使政权灭亡,民族也能够存在,并且有力量同化外来的民族。“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道德先恢复起来。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图恢复。”[1](P243)

关于固有道德,孙中山主要强调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至于修身,孙中山是放在“固有的智能”篇里讲的。孙中山强调,中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最典型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深奥的理论,任何外国的政治家和哲学家都没有发现,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保存的。孙中山解释说:“这种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理,本属于道德的范围,今天要把他放在知识范围内讲,才是适当。”[1](P247)“修身”本属于道德范畴,为什么要放在知识范围里讲呢?这大概与孙中山推崇“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有关。既然“知难行易”,就有必要先使国人真正懂得“修身”的重要性,这样行动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民族主义》演讲中,孙中山重点批评了国人不修身、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随地吐痰、乱打喷嚏、牙齿黄墨、大声放屁、留长指甲等等。他举例说,一位中国公使在美国船内贵重的地毯上随意吐痰,当美国船主当其面用自己的丝巾擦拭地毯上的痰迹时,这位官员并未显露内疚之情,仍是一幅“不经意的样子”。孙中山感叹地说:这位公使在那样贵重的地毯上都吐痰,普通中国人大都如此,由此一端,便可见中国人举动缺乏自修的功夫。又如,上海一位大商人宴请外国人,在宴席上放了响屁,弄得外国人脸红耳赤。他不但不检点,反而以丑为美,站起来大拍衫裤,得意地对外国人说:“Excuse me”(意思是“对不起”)。孙中山抨击道:这种举动,真是野蛮陋劣之极!而中国的文人学子,亦常有此鄙陋行为,实在难解。有人甚至说有气必放,放而要响,才有益健康,更是恶劣之谬见。再如,中国人常常爱留长指甲,甚至长到一寸多都不剪去,以为这样显得很文雅,并以此表示自己不是做粗工的人。而“不想做粗工,便和我们国民党尊重劳工的原理相违背了。”[1](P249)还有中国人的牙齿常常是黄墨的,总是不去洗刷干净,也是自修上的一个大缺点。“象吐痰、放屁、留长指甲、不洗牙齿,都是修身上的寻常功夫,中国人都不检点。”孙中山希望国人努力纠正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修身与否看似生活小节,国人每谓无伤大雅,其实社会影响是很大的,危害也是严重的。鸦片战争后,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国人和外人开始交往,中西文化的碰撞也随之显现。某些国人的行为陋习常致外人难堪和反感,既有损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确是需要认真反思的。孙中山认为,国人不重视修身、行为不检点至少造成了下列危害:一是有失人格尊严,影响国人与外人交往。孙中山批评道:从修身方面看,我们中国人对于这些功夫是很缺乏的。中国人一举一动都欠检点,只要和中国人来往过一次,便看得很清楚。所以普通外国人总说中国人没有教化,是很野蛮的。以中美交往为例,中国人初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本来是平等看待,没有什么中美人的分别,后来美国大旅馆都不准中国人住,大的酒店都不许中国人去吃饭,就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自修的功夫。他举例说,有一次,一个外国大酒店会餐的时候,男男女女济济一堂,优雅非凡,忽然一个中国人放起屁来,于是同堂的外国人哗然哄散,店主便把那位中国人逐出店门。从此以后,外国大酒店就不许中国人去吃饭了。孙中山感叹道:“假如大家把修身的功夫做得很有条理,诚中形外,虽至举动之微亦能注意,遇到外国人,不以鄙陋行为而侵犯人家的自由,外国人一定是很尊重的。”[1](P249)二是有失国格威严,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孙中山说,古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很高,真可谓万国倾慕,四方来朝。自近代中西交往后,外国人发现中国人的修身功夫很缺乏,连心理和行为的自我调控都做不好,于是推论中国不能自治。“外国人看见中国人不能治国,便要来共管。”[1](P248)因而更激起外国的侵略欲望并为其侵略野心提供了借口。孙中山分析道:“现在各国的政治都进步了,只有中国是退步,何以中国要退步呢?就是因为受外国政治经济的压迫,推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人不修身。”[1](249)三是有失文化品位和民族精神。孙中山说,本来中国是四千余年文明古国,人民受四千余年道德教育,道德文明比外国人高若干倍。但自满洲贵族入主中国后,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一落千丈。中西通商后,外国人一遇见中国人的行为陋习便以为很野蛮,便不情愿过细来考察我们的知识和智能,更看不到我们也有精密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总之,这些行为陋习有损人格国格和国家荣誉,有辱民族尊严和文化品位,致使西人愈发贱视我国、我民、我文化。在这里,孙中山已经把改变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节,上升到事关国家兴亡和民族盛衰的高度去认识。

那么,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修身呢?对此孙中山提出了两种途径:一是国人应该学习古圣先贤这些道德楷模,如学习孔子“虽一坐立之微,亦很讲究”的功夫,即所谓“席不正不坐”;学习宋儒时代人们重视自我修养,讲究生活细节的良好风尚;并告诫人们这样做并非易事,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予以重视,然后才能去下功夫把自己的修身“做得很有条理”。二是国人应该学习外国人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孙中山自幼接受西式教育,成年后又多次旅居海外,欣赏倾慕西人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抨击国人修身方面诸多陋习的同时,孙中山希望国人模仿西人,向文明世界靠拢。“今天讲到修身,诸位新青年便应该学外国人的新文化。”[1](P249)

实事求是的说,孙中山关于修身的论述有欠妥之处。如他把近代中国致弱致祸的终极原因归结为“中国人不修身”,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但修身作为道德层面的一个节点,关乎民族精神和国家荣誉,则是不容置疑,须臾不能忽视的。孙中山如此重视国人修身,亦见其“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今天重温孙中山先生的谆谆教诲,对于矫正国人的某些不良行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 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国人孙中山功夫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