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中藏经》的版本系统见其流传

2015-08-15李晓艳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华佗流传古籍

李晓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共一卷,原托名“汉华佗撰”,是一部兼述医学理论与治疗方剂的早期医学著作。《中藏经》之所以终究能流传至今,正因为这是一部具有系统、简明、精辟、实用、完整五大特点的医著。本文仅从《中藏经》的版本角度来论述该古籍的流传和存佚状况,以便于读者检索与利用。

《中藏经》的现存版本及其源流的研究,首见于郑樵《通志艺文略》,此后秘书省续编到四库缺书目》、《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并有著录,均记为一卷。在一九八二年卫生部制定了《1982——1990年中医古籍出版规划。一九八三年又从规划所列五百种古籍中,筛选出十一种,先行整理,并确定为卫生部的重点科研项目。《中藏经》就是这十一种古籍之一。其研究成果是:

一、此书内容可见于以下早期医书中:

1.王叔和《脉经》卷5的部分文字,特别是“扁鹊华佗察声色第四”一篇。

2.《千金要方》卷38“脉法”的部分文字》(以上均见于今存本《中藏经》第47—49篇)。

3.北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卷11“问咳逆”引有“《中藏经》治伤咳逆”方佚文,用丁香、柿蒂、甘草、良姜四药。而此方载于今存的吴本《中藏经》卷6中。

二、流传

《中藏经》一书在宋代以前,传本情况不详,宋代以后在流传过程中,出1卷本外,又有2卷本、3卷本及8卷本,均为1卷本析出。关于此书撰者姓名,除大多数记以华佗外,也有题作扁鹊者(如朱肱所引),也有题作“灵宝洞主探微真人”。而此书的内容在流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增删,如在楼钥的跋文中说:闽中本较之陆本“或改定数十百字”,“药方增三分之二”。又如明吴勉学本卷7“地黄散”下记有出自北宋僧人“文莹《湘野山录》”字样。南宋以后,此书虽然流传不广,但有三类刊本系统。

第一类是三卷本,始自南宋楼钥校刊本,书末有楼氏跋文,系根据闽中本及陆本所校刊,包括49论及60余方。元代时,书法家赵孟頫曾据此抄录二本。清代孙星衍有校本3卷(收入《平津馆丛书》)。光绪十七年(1891)周学海有校本(收入《周学海医学丛书》中)。此后又有1935年《丛书集成》本,1936年《中国医学大成》本及195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关于赵孟頫薛写本的原件,既知一种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种下落不明。此外,尚有此本的写本二种,一部藏于上海图书馆(缺卷上1——9篇及卷中),一部藏于辽宁图书馆。

第二类是明末清初旧钞的一卷本(见周锡瓒跋),也是49论,60余方,内容与三卷本大致相同(今佚)。

乾隆五十年(1785),周锡瓒据一卷本参照吴勉学本,将该书析为二卷,卷首附有邓处中序(此本也佚)。嘉庆五年(1601)又重刊一次(上海第一医学院收藏一部)。

第三类是八卷本,为明代吴勉学校刊,于万历二十九年收在《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中,共49卷,130方。内容与三卷本互有增删,但全书体例未变(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处收藏)。此本也有多种复刊本及批校本、精校本,其中复刊本有:日本宽保二年(1742)刊本(即吉冈玄昌训注本),光绪六年(1880)徐舜山刊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均有收藏),上海书局刊本(泸州市图书馆藏),冯烘记刊本(广州中山图书馆藏),二十世纪初源自徐本的文瑞楼石印本,千顷堂石印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均有收藏),蜚英书局石印本(中华医学会、上海图书馆等处藏)等。

批校本有民国间柯逢时手抄本(中国中医研究院收藏)。

精校本有道光十四年(1834)何尤英永德堂抄本(湖南中医学院藏)。

综上所述,《中藏经》现存最早版本为赵孟頫写本。通行本为吴勉学《医统正脉》系统的八卷本及孙星衍刊本系统的三卷本,其次为二卷本。以上所述是《中藏经》的版本及流传的过程,而其书的真伪也可以在《中藏经》序跋题记简录中见其真容,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历代学者对该书辩证之言。其中《中国医学书目》(黑田源次)中记录:《华氏中藏经》八卷五册,九行二十四字,框横一四,七,纵,二二,三。堀元厚鉴定,吉冈仁庵训注,宽保二年大阪吉文宇屋市兵卫、河内屋茂兵卫刊。新校正中藏经序(十街信敏 宽保元年)、新校正中藏经序(三宅玄甫 元文元年)、新校正中藏序(吉冈玄昌 元文元年)、新校正中藏经后序(伊藤玄乘 元文元年)、序(邓处中)、目录。

上述文字记载了《中藏经》卷次、册数、行款、版式、以及校注、序跋等信息,为从事古籍工作以及文献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鉴定版本的依据。

《中藏经》全书所论以脏腑脉证为中心,以《内经》、《难经》以及上古医经中的理论为圭皋,提纲挈领,发挥奥义,形成了我国最早以脉证为中心的脏腑辩证学说,首创了脏腑辩证的理论基础。是一部切合实用的中医经典。正如前贤所言:“论脉论证,皆洞见阴阳升降虚实之微”,“其议论卓然,精深高远,视脉察色,以决生死。虽不敢以为真是元化之书,若行于世,使医者得以习读之,所济多矣”!因此,《中藏经》成为历朝历代被医家和文献学者研究探讨其原因也在于此吧。

[1]马继兴著,经典医籍版本考.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7.1

[2]高文铸主编,华佗遗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5

[3]李聪甫主编,中藏经语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

猜你喜欢

华佗流传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我是古籍修复师
小华佗拜师
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