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职院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

2015-08-15

运动 2015年15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课院校

黎 琴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6)

1 高职院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意义、模式及作用

1.1 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意义

俱乐部教学是为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手段,转换传统的以完成体育课程的思想及强制性教学的模式。为了迎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健康为第一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地以教育为基础,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俱乐部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体育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奠定终身学习、锻炼、交流、语言等的基础。

1.2 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模式

俱乐部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找到体育爱好并终生受益的根本,将体育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并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项目,通过部分自由训练时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是预热的准备环节,最后将某项体育活动做到最好,从而提升学生自身整体的适应能力。

1.3 体育课俱乐部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以活动健身和娱乐休闲为目的,开展各种的球类、体操类、武术类和田径类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余的时间进入俱乐部释放学习的压力和增强身心的健康,同时锻炼体育技能;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都是通过会员制的流程进行训练,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加时间观念、金钱观念,珍惜锻炼的机会,从而加强训练的效果;为以后步入社会坚持运动也打下了基础。

2 高职院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现状

2.1 没有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加上自由选择项目和运动时间的优势,吸引了很多学生进行报名;应根据学生所选择的项目和自身运动量的大小程度,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层教学;但是很多体育俱乐部都没有体现出针对教学的迹象,往往体育教师都会为了接受能力差的同学,降低训练的强度,不仅拉低了素质高的学生运动的进度和强度,也不能很好地将素质低的学生很快地提升上来,不利于体育课的开展。

2.2 过度遵照学生的选择

学生利用自主选择的优势,导致部分 项目的人员很多,受到场地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地教学,跟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什么区别;由于人员的问题,只能将人员和课程进行调整,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俱乐部自由锻炼的优势;而部分项目报名的人很少,导致俱乐部出现严重偏差的现象,这样的形式,学生只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2.3 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烈的 自由性和个性化,向往自由的生活,这时教师要做出正确的指导,使其认识到体育的好处,以及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但是,很多的体育教师,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使其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不能将知识点进行无限延 伸,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水准,导致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共同的交流话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其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滞后的教学知识发生冲突。

2.4 体育设备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俱乐部的好感,多数是因为锻炼的设备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强度,教师教得好与学生学得好,都需要设备的辅助作用,但是一旦设备不完善,缺失或损害没有及时处理,会导致教师浪费更多的精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学到的和探究的体育技巧得不到实践,就会使学生造成懒惰的心理,思维也会受到限制,没有体现体育课的价值和俱乐部的教学效果。

2.5 制度不合理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考勤,是基础的管理项目,也是体现是否正规的标准。一旦俱乐部没有规范化的管理、考勤和考核,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规范化和吸引力,并且对一些专项的学生,没有记录跟踪,导致学生进度跟不上,造成学生由于不重视经常性逃课和早退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持续性锻炼的开展,也不利于体育教师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和调整。

3 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俱乐部应围绕过国家现行的法律,参照社会标准俱乐部的管理模式,结合高校办校的各种宗旨,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规定每种项目每个时间段的人数,继续合理分配,并将参加人数少的项目进行美化,使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报名和合理分配,使学生都可以通过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到俱乐部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并将监督和管理的义务下发给各个同学及工作人员,使其俱乐部的运营更加规范化,也可以实施奖惩和责任制的措施,提升每个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3.2 强化俱乐部管理的流程

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俱乐部的管理 制度,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建立全面的档案管理,对于各个时间段的各个项目的体育学生数量、姓名、学院等情况,详细地记录,做好出入登记等考勤的记录,并做好考核成绩的记录;一旦有转换项目的同学,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以及特殊人员的相关体育活动资料等;并定期进行档案的输入,做好分类管理和储存的工作。

3.3 加强俱乐部的利用率

高职院校应加强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意义的宣传,并将各个分院不同的年级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多增加一些体育课时,保证学生劳逸结合;同时多利用俱乐部的场地,进行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增加俱乐部的宣传;并及时开设多种体育活动,当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考核,并及时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其专业度,以免损伤身体。同时引进先进的健身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光顾量;并将原有的设备进行定时的检查和维修,保证数 量、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体育设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释放学生的天性,以此提高运动的技巧,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良好的心态。

3.4 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运输知识的载体,同学们通过教师的点悟,找到学习的技巧,从而体会人生的真谛;对此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高职体育课俱乐部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体育授课经验、一定的专业素质,保证俱乐部教学法稳定的运行,并根据经验将课程设计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效。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组织会议讨论,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其快速地成为国家优秀的教育骨干;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使其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的学生,像残疾、自卑等情况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并放下师道威严,从而使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育的锻炼。教师还需要一定的现代知识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基础技巧,与高职的学生有一定相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及时的指导;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身心,以不断巩固基础,提升自身的优越度,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和企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成就,从而回报社会。

4 高职院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 探究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背景

就国家高职院校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没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在体质、交流及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不仅没达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标准,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国外很多的毕业生,不仅有活泼创意的心理,还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所以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可以更容易渗透到其中,保证了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

4.2 体育俱乐部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

4.2.1 对学生的优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阶段,也是理解能力、身体发育、思想稳定、个性独立的阶 段;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的自主选 择、自拟时间等环节,也是充分地迎合了高职院校学生个性选择的心理,对此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教学的形式,会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尊重自己的选择。

4.2.2 对体育教师的优越性 学生对于项目的选择,一部分是自己的特长爱好,另一部分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而项目火的教师,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的效果;反之就说明了体育教师的上课技巧和学生的心理分析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此,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升高职整体教育的水平。

4.3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经被很多高校所应用,并且学生反馈的效果都很满 意,因为俱乐部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还有一定的过渡性,打破了传统的强制性和固定性,此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拥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都有所锻炼和提升,所以考核的标准也很严 格,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好地建立,也使得考核的成绩更加优异。因此,高职院校这种教育模式,也将从应试教育很快地走向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这种模式也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的厌学、选择不定、不自信等行为习惯,在无形的锻炼中,逐渐地提升学生的热情和体育的接受度到终身的学习意识;这种思想在运动中已经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而思想是主宰行为的使者,对此这种思想习惯会促使学生的活动锻炼,继而促使好习惯的养成。

5 结 语

体育俱乐部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进行分析,不仅加强了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好 感,提升了此教学方法的关注度,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的水平,以此形成中国特色化的教学模式。

[ 1 ] 陶晓斌.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 吴向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分析与研究[D].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

[ 3 ] 王雷.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方法研究[ J ].时代教育,2015(6):57.

[ 4 ] 薛猛.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 (4):33-34.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课院校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