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世界城市发展看我国大都市发展及人口控制

2015-08-15

城市地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工业用地城区职能

许 璐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1.绪论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在全球经济份额与日俱增,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为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提供了发展机遇及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周边要素极化吸附效应强烈,城市规模的加速扩张,使得城市问题突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联动性不足。

2.世界城市人口分析

2.1 世界城市人口吸纳力分析。在人口吸纳能力方面,近二十年来,伦敦、纽约等世界中心城区的全球化移民增加,人口恢复增长,吸引年轻高素质的国际移民成为这些城市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是我国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以上海为代表,虽然人口控制并未被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但在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却成为了最多关注的议题之一。

2.2 我国大都市人口问题分析。以上海市为例,一个城市的人口变化由三个指标构成: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迁移人口。依照我国上海市的人口普查中稳定的生育率及死亡率来计算,如果人口控制持续产生作用,那么上海市百岁图的结构将从2010年的枫叶型逐渐变成蘑菇型。从一个拥有巨大劳动年龄群的健康结构逐渐变成了一个超不稳定结构:巨大的老年人群体盘踞在百岁图的上方,而下面则是孱弱像一条线一样的劳动年龄人群和学龄人群来勉力支撑,这样的城市必然是没有竞争力和未来的。

分析世界城市,以日本为例,虽然其全国的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经完全失调,但对于东京都这样的全球城市,却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年龄结构竞争力,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70%上下浮动。而以伦敦、纽约等城市为例,其城市人口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搬离城区,寻找更好的学区和更宽敞的居住环境,从而使城市在中老龄人口上会呈现净迁出态势,即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不大幅度增大,也能保持健康的比例。但是对于上海而言,上海人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置业买房,养育后代,守着全国数一数二的医疗和福利设施所在地,他们不会选择搬离上海,所以在现今极低的死亡率情况下,又缺乏有效机制鼓励老龄人口迁出上海,那么上海的老龄化现象越演越烈。即使现在上海具有人口红利,但是建立在一种极不稳定的年龄结构上,对外来人口具有极高的依赖性。那么,想要冲淡上海市指数型增长的老龄化率,就只有适当放开户籍控制,按比例引入年轻人口。那么对于人口总量的控制,要通过其他模式解决而非简单粗暴的控制外来人口进入。

从用地视角分析,对于我国现在占比例过高的工业用地,未来势必有所缩减。按照工业用地正常的15%-30%的比例,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将有大量的工业用地发生置换,其主要方向有两个:工业用地转换为第三产业用地,即“退二进三”,那么将大量提高就业岗位总量;工业用地转换为居住用地,提高居住用地将增加住宅的供给和居住容量,进而提高人口规模。由此可以看到,在总用地不减少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一种用地调整方向,其结果都指向了人口规模增加。而结合我国现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建设用地“零增长”的政策导向,占比例过高的工业用地调整势在必行,这又会与控制人口规模的目标发生冲突,给人口调控带来困难。

所以,我国人口调控的关键就在于城市职能的疏散,采用“圈层分异,廊道拓展”的空间组织模式,疏散具体包括居住与就业职能,避免产生区域性的“职住分离”。以此形成不同难度等级的疏散产业。引导城市向多中心体系发展。

3.世界城市职能发展分析

在城市职能发展方面,各国首都经济圈得出,首都地区世界职能的国际化、区域性职能拓展是其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区域走多元化产业升级路径,保持高端服务功能向中心城区集聚,各类专业化服务、生产功能加速向区域转移。

4.世界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分析

在空间组织模式,空间政策体系,综合交通体系,生态网络空间四方面看,四大世界城市的空间布局大部分采用“圈层分异,廊道拓展”的组织模式。15 公里范围内的中心城区各高端服务功能高度混合;15-30 公里范围是中心城区的配套协作区,是新兴职能拓展的主要区域;30-60 公里主要沿交通走廊布置专业化的产业新城,是疏解首都职能的重点区域。为保障不同圈层的有序发展,各大城市制定“分类分区,差异管制”的空间政策体系,如首尔划分拥塞抑制区,增长管理区及自然保护区。对于交通系统,世界城市均采用公交优先和交通需求导向的策略来适应人口和功能扩张,在空间组织上采用多层次多方式集合的模式,中心城区15 公里以内是综合枢纽集中分布的区域;15-30 公里范围是国家级区域性交通网络廊道集中分布区域;30-60 公里圈层范围主要以城际轨道和市郊铁路来承担客运交通。各国对于生态网络空间总的来看是在“环形+斑块+网络”的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建设区域绿道、国家公园等,30 公里以内采用“楔形绿地+环形绿隔”来组织绿化隔离带;30 公里以外分布生态保护区等。

5.总结

通过研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可以相对应的认识到我国上海北京等大都市未来的职能调整方向及空间拓展模式。在职能方面,推进首都职能的区域化发展,按照“首都核心区-首都功能区-协调发展区”等层次考虑;在交通方面,北京应加快中心城区轨道网向郊区延伸,并形成主要通勤量大的走廊地带多条轨道网格局;在空间体系方面,应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的多中心体系,依托轨道网络加强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便捷联系并沿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多个综合功能生活圈,在中心城区外围培育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化城市;在区域管控方面,应建立起跨区域的刚性管控和弹性协调规划体系。

[1]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全球城市(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

[2]刘龙胜、杜建华、张道海,轨道上的世界——东京都市圈城市和交通研究(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年8月

[3]左学金,世界城市空间转型与产业转型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4]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第4 期

猜你喜欢

工业用地城区职能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出土石器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浅议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