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答疑
2015-08-14
年青小伙子为何会患上周期性瘫痪
山西原平读者高某来信说: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前不久,我的同班同学小王踢完一场足球后,接着喝了一大瓶可乐并吃了大量蛋糕,半夜睡醒时,他突然发现双腿不听使唤了。舍友们紧急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说,小王患的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通过输液补充血钾,小王终于能下床行走了。请问这么活跃的年轻人,怎么会突然瘫痪呢?
答高某读者: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通俗讲,就是跟遗传基因突变有关的一种肌肉类疾病,发病病因跟血钾出入细胞的通道不畅有关。这类疾病属于先天性疾病,但家族遗传情况不明显,常起病于青年,男多于女。
疲劳、饱餐、寒冷、酗酒和精神刺激等,都是周期性瘫痪的常见诱因。小王刚刚踢完足球,身体疲劳,又进食了大量高糖食物,会增加血液代谢速度,从而加大周期性瘫痪的发病基础。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类型,以发作性肌无力、伴血钾降低、补钾后迅速缓解为特征。
周期性瘫痪发病时间常于饱餐后夜间睡眠或清晨起床时,发病前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口渴、多汗、少尿、潮红、嗜睡、恶心等症状。发病期间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吞咽、咀嚼等活动正常,但肢体肌肉对称性无力或完全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可伴有肢体酸胀、针刺感。少数严重病例可发生呼吸肌麻痹或各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周期性瘫痪一般不会致命,大多数人可自动恢复,少数人发病时需要尽快到医院输液补充血钾,极少数人有窒息危险需要医生进一步急救。
认清周期性瘫痪的疾病性质,尽量减少发病因素,是公众防范这种疾病需要做的普及性工作。周期性瘫痪跟自身体质也有一定的关系,体质虚弱者更容易受到“攻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少食多餐,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饱、受寒、酗酒、过劳等。
广西医科大学 主任医师 吕 斌
为何老年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
陕西读者刘某来信说:我的老父亲今年76岁,患有糖尿病多年。以往服用糖适平和二甲双胍,听人说优降糖的疗效要比糖适平强得多,我父亲便在诊所开了一盒优降糖,与二甲双胍合用。用药后3天血糖便降到了7.0毫摩尔/升以下。但数日前的早上起床时,老人感到乏困,头晕和虚弱,稍微活动便会全身无力、颤抖和出汗。急忙去医院检查,血糖不足3.0毫摩尔/升,诊断为低血糖。医生告诉我,老年糖尿病人是低血糖的好发对象,这是为什么?
答刘某读者:
人到老年,机体调节功能普遍有所减退,其中包括对血糖的调节功能。罹患糖尿病的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血糖自动调节功能极差,因此血糖更容易波动。特别是对作用强而快速的降糖药敏感,如优降糖、胰岛素等,容易在此基础上诱发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人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差,使得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症状不典型,很少在低血糖早期有头昏、饥饿感、出汗、面色苍白、颤抖、视物模糊等典型表现,就如你父亲那样。许多老年糖尿病人在低血糖早期只是感到不安、嗜睡、乏力、出汗及颤抖等。如果早期不能发现,拖延下去就会造成低血糖神经损害,出现发呆、答非所问、精神恍惚、昏睡、肢体及面部痉挛等症状和体征;重者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昏迷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
因此,老年糖尿病人不但要关注高血糖的危害,还要对低血糖的不良影响有足够的警惕,加强自我防范。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尽量将作用温和、持久的口服降糖药作为一线用药;一旦在用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颤抖和情绪不安等症状,应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并马上喝些糖水、蜂蜜水或果汁,或吃上几块饼干、糕点,以尽快缓解症状。如果自行处理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或者出现了意识不清、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和诊治,以避免引起严重神经系统损害。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主任医师 魏开敏
幼儿不宜穿
带响声的鞋
海南读者詹某留言说:我的宝宝现在1岁半,会走路了,前几天家里亲戚给孩子买了一双带响声的鞋,孩子非常喜欢。请问,孩子穿这种鞋好吗?
答詹某读者: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童鞋,符合孩子好奇的心理,很是讨孩子喜欢。但是最好不要给孩子穿这种鞋,尤其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般这种鞋的音响设备主要是装在鞋的后跟,只有脚后跟用力踩地才能踩出响声和闪出亮光,这样就促使孩子走路时先将脚后跟使劲着地。
本来人走路应该是先前脚掌着地,随着身体重心的移动,脚后跟跟着着地,这样才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变化,也缓冲了脚着地时通过脊柱对大脑产生的冲击。而孩子穿上有响声的鞋后,会改变正常走路的姿势,这样不但会养成孩子不正确的用脚走路的习惯,而且也会对大脑造成不良冲击。另外,有的孩子只顾低头看鞋的闪光,也容易养成孩子含胸走路的习惯,这样不利于孩子胸廓和脊柱的发育。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周一海
老人晨练后再睡个回笼觉好不好
福建厦门原某来信说:我今年70岁,知道晨练可以使人充满活力,所以一直坚持晨练,可我却喜欢在晨练完后睡个回笼觉。有朋友对我说,晨练后立刻睡觉,身体会由运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使代谢废物积聚于体内,不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请问晨练后睡回笼觉真的会损害健康吗?老年人在晨练后又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恢复体力呢?
答原某读者:
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质量欠佳的问题,平时因失眠到医院求诊的老人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一般老百姓缺乏计算适合自己的运动量的具体认知,所以很容易在失眠及运动量过大的情况下,造成身体负荷过大。但老年人体力较差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这部分老人会在晨练后选择睡回笼觉,属于正常的生理需要。
对于长期失眠的老人,即使在白天感到困倦时,也不应抑制自己的睡眠欲望,只要感到有睡意,就要尽快上床睡觉。有部分老人害怕白天睡着了,夜晚就会失眠,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长期缩减睡眠时间,只会阻碍体内促进睡眠的激素分泌。而且,晨练后适当补眠有助于老人加快恢复体力,这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晨练后心肺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即使要进入睡眠状态,仍要保证身体继续有较高的吸氧量。而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卧室的空气会比较浑浊,此时如果不打开窗户帮助室内换气,人就会因空气不流通而感到不舒服,的确对心肺健康没有好处。所以,老人在睡回笼觉前最好先打开卧室的门窗,赶走昨夜遗留下的“废气”。在睡眠时,同样要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老人晨练应以身心舒畅为原则,晨练时要把握好运动量。若在晨练后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反而是疲倦乏力的话,则说明要减少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了。
另外,老年人在晨练结束时要做些整理运动,如缓慢的徒手体操、散步、原地踏步等,调节身体状态,也能起到减轻疲劳的作用。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李艳鸣
短信平台
158****2224:
我今年70岁,近一年来我曾两三次犯两眼一过性眼黑症,失明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眼黑时头不晕,身体也能站立,神智也清醒,无不适感觉。最近,去医院做了头部CT平扫检查,诊断为双侧额叶缺血灶和左侧基底带后腔隙性梗塞灶。后又做了颅内、颈部、椎-基底、肢体、血管检查,结果颈部、颅内各血管未见异常;又做了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也未见血管异常。至今我病情仍不能确定,请告诉我患的是什么病?为何?
答:腔隙性脑梗与平常所说的中风不是同一个概念,不一定是由脑前区循环支硬化或栓塞造成的。可能是脑内微动脉畸形损伤所致,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建议您在短期内复查,对症治疗,改善脑供血,同时预防脑梗塞、脑卒中的形成,并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
182****4702:间歇性跛行是动脉还是静脉硬化?用血管彩超可以确诊吗?老人可否手术治疗?间歇性跛行症初期应该如何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如何治疗?
答:引起间歇性跛行的原因颇多,腰椎病变、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均可引起。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间歇性跛行只是疾病的表现,如果不治疗原发疾病,难以延缓其发展。当然,如果是腰椎病变引起,可通过康复操(如小燕飞动作)予以缓解。
《家庭医学》新浪微博开通啦!您希望了解哪方面医学知识或希望专家答疑,就来@我们或给我们留言吧!短信平台仍然竭诚为您服务,电话:1393847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