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的源动力

2015-08-14宋晓军

辽河 2015年7期
关键词:少女经历小说

宋晓军

有时候,近于现实的梦境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这篇小说的创作基点就源于我一个极有现实体验感的恶梦。

梦中的情景如我在作品中所展示,而惊醒之后的我,心有余悸的不是在梦中杀了人,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怯懦。那种只有在真正面对危险时才会有的感觉,那种在危险到来时的决断,才真正让你了解你自己。而让我感到沮丧的是,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悍,那么英雄,这让从小就力大机灵,向往锄强扶弱的我,倍感挫折。这种深切的心灵体验,已经触及人性最基本的深度,记录并展示真正的人性,正是我创作小说的源动力之一,所以,记录这个梦的想法,植入了我脑中。

我试着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心里就想起了这个防空洞是二十年前在辽宁西柳大集找厕所时看到的,也想起来当年听说过那防空洞里发生过侵害妇女的事件。也想起来一位曾同车北返的黑龙江少女,当然,这些事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的。

高中毕业那年我放弃高考干起了服装零售生意, 西柳——长春这条路我跑了一年,几乎每个月两趟。这其中的经历多杂,与那美丽多情的少女同车北返的事是我最后一趟去海城。同车时发生了几个小故事,使她对我有了好感,并主动给了我她的地址。那确实会发生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因为那次回家后,我的命运因为家里的决定被迫发生了改变,我走上了个人生的另外一条路,与这少女的故事也因此没有开始便结束了。这对我多多少少是个人生的遗憾,因为我那时是年青笨拙的,那美丽女孩儿的主动示爱让我心存感激,至今难忘!为她写些文字,为那同车北返的一夜做些记念,如一种使命,激励我写下这篇类于英雄救美式的小说。

心底里,她,同车北返的那一夜,海城,服装生涯,是我一定要写的,能够写到同一篇作品中,也许是我潜意识里早有的蓄谋。

我不善于写爱情小说,尤其是这种老套的英雄救美式情节的。写这篇,只是想体验一下另一种可能会经历的人生轨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随着他对关键事物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发展。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全部亲身去体验它们。而小说创作却能让它变成一种可能,这种体验,也正是小说创作带给我的愉悦之一。

文中的大环境是二十年前的辽宁西柳大集,其实故事也正是二十年前的事。之所以写成现在的事,是因为收尾时用上了电脑。二十年前是没电脑的,而我想在作品中圆了和她在一起的心愿,又不愿苦等二十年,所以就用电脑成就了“我们”的一段佳话。但愿大家能够原谅我的心急。

那么为什么不用现在的大环境呢?因为我确有二十年没到过那里了,物是人非,那里已经没有我熟悉的生活。编造会失掉可信度,我只好写我熟悉,我经历过的生活。而文中所写,基本是我所经历,我所想写的东西。

在我的创作理念中,文字首先是应当记录一种真实的生活。我的生活虽是我所特有,但确也是受时代所左右的,也是能侧面记录时代的,所以尽可能真实地展示生活,记录生活,侧面记录一个时代,也是我创作小说的源动力之一。

(责任编辑:孙玉英)

猜你喜欢

少女经历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画与理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倾斜(小说)
当这届90后老了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