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主模式”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与实验
2015-08-14班蕾
班蕾
[摘 要]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提出将“主导—主体”双主教学模式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中。论述了基于双主模式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并对其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应用双主教学模式效果相近;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双主模式比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双主模式;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141-05
一、双主模式的提出和涵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大模式。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的接受和反应,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传递—学生接受”。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成熟和网络的普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认可。这种模式认为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协助者。
1997年何克抗教授在对上述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双主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双主模式综合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模式的优势,十分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双主模式下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设计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的重构
笔者多年从事微观经济学的一线教学工作,深知该门课程抽象、深奥、枯燥,目前基本采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图表模型来讲述经济学原理,使得原本艰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更加无趣,学生对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深入理解,学完后依旧十分茫然,无法将所学知识和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相联系,部分学生还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双主模式为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将双主模式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进行了大胆重构。总的重构原则: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特征灵活选择教学分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单元;2注重创造逼真的情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采用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来保证教学质量,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学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流程
(二)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期望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的学习结果。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一般只包括认知目标,双主模式下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两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1认知目标。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指导自己的消费、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处理信息,利用资源,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经济学原理,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新教学模式将打造新型的师生定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特征分析
双主模式下,教师将整门课程划分成不同的单元,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每个单元进行之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的学习内容。
1知识结构分析
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包括两项内容:(1)了解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先决基础。微观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五大模块:供求规律、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四种市场结构、分配理论,五项内容彼此联系,如果前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后面的知识就比较容易理解。(2)按照前述内容,微观经济学分为五大模块。对于即将学习的新模块,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技能。如果已经掌握,则这部分内容不必要进行,教师只需要作总结性陈述和阶段性考核,对于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具体而言,在每个模式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以访谈、作业、网络沟通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教学需要,进而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
2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两方面进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希望在校期间获得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对于学习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重视要高于理论知识,希望学校的教学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解题能力,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很强,期望毕业后能够拥有参与激烈竞争的砝码。
(四)提供教学资源
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因此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类型的信息就必不可少,比如特定的教材、试听媒体等。学生有了充足的资源信息后,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加工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认真讲解。在每个模块结束后,教师的提炼和总结也十分重要。endprint
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模块开始之前,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件、知识点专题、网络资源链接、案例项目、试听媒体等,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五)制定教学策略
这里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好的教学策略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受到学生欢迎,并且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双主教学模式中,笔者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案例式。
1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是一种实践型教学方法,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每一名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时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从而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将微观经济学分为五大模块,并给每个模块设计了简单易懂的名称:发现价格、学会消费、生产决策、认识市场、如何分配。每个模块都有一项对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事先将学生分组,每名学生在组中的角色不同,分工也不同,全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以“认识市场”这一模型为例,微观经济学将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大米市场、啤酒市场、石油市场、电力市场”进行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竞争状况和价格水平等方面的调查。每组学生假定成立一家公司,参与到某个行业中。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一系列竞争分析,从而对市场结构和经济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将来自觉运用到真实的经济环境中。
2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是指由教师提供一些现象和资料,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根据笔者亲身的实践,使用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和环境,学生对那些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资料更容易探究出正确的结论。下面结合“价格弹性”这一部分内容说明探究式教学的环节。
第一步,观察现象或资料。教师提供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关的现象或资料。例如,教师提供某段较长时期内食盐价格与需求量的时间序列图,并提供同时期某品牌汽车的价格与需求量的时间序列图。
第二步,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运用直觉、经验发现问题或规律。例如,学生发现食盐的价格波动时,其需求量变动不大,汽车价格波动时,需求量变动明显。
第三步,逻辑推理。学生通过推测、演绎来探究现象的原因,得出有关经济学原理。例如,学生探究出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反应不灵敏,非必需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灵敏。
第四步,得出并运用结论。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论,并让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结论解释社会中的其他现象。例如,教师适时提出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案例式教学产生较早,应用也很普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六)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确保教与学的效果,找出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为了检验双主模式的教学效果,设计了两种教学评价: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阶段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成果,并据此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的工作。通过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实际任务来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总结性考核是在全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考核,更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在本次实验研究中,综合运用调查问卷、纸质试卷、财经案例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考核。
三、双主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双主教学模式,哪种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哪种模式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第二,哪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三,哪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获得更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思路:在笔者所授课的班级中选取两个班级,分别定为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模式,实验班级采用双主模式。课程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试卷和项目的形式进行测评,评估两种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1实验样本。选取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3级会计学专业的100名学生和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样本,其中会计专业学生采用传统模式,设为对照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采用双主模式,设为实验班。
2实验假设。双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都较传统模式有显著提高。
3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观察法、测验法和对比法。观察法是教师用自己的感觉和辅助工具来直接观察学生,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测验法是通过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试题等来测试和评定学生某种特性的方法;对比法也称为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来总结二者的差异,借以了解双主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结果
1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
课程结束后,为考察实验班的学生对双主模式的认可程度,也为后期改进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5题,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态度,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经过总结,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endprint
2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对比
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两种形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第一种形式为试卷。考核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共10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第二种形式为案例项目。从财经新闻中选取五个真实的案例,经过改编设计成五个项目,要求学生回答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对策,目的在于考核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项测试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共100分。图2和图3分别表示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试卷成绩和案例项目成绩。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主模式对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笔者运用Excel 201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进行独立样本假设检验,本例以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两班学生试卷成绩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案例项目测试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假设:H0:μ1-μ2= 0 两组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别。
H1:μ1-μ2≠0 两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差别。
由表4和表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双样本方差分析F=1096,P=0324>005,总体方差齐性。
(2)对照班平均分数7021,方差123824,实验班平均分数7795,方差112937,进行t假设检验时,统计量t=-503,P=0000<005,拒绝H0,即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不同,可以认为学习效果有差异。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班比应用双主模式的实验班平均分高142分,经过t假设检验,双主模式效果不显著;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均分高774分,经过t假设检验,双主模式效果显著,这说明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双主模式要比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好。
四、总结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双主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双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强,课堂参与度较高,一改往日微观经济学课堂沉闷的气氛。同时,双主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相配合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双主模式营造了一种“教”与“学”并重的良好氛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双主模式将拥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更广泛的应用平台。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和推广双主模式,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晓霞高校VFP程序设计的双主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4]胡兵基于双主教学设计理论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D]湖南大学,2008
[5]杨林邦基于Moodle的双主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9)
[6]丁娟娟,丁敏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8(9)
[7]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
Abstract: Teaching mode reform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Double一principle” teaching mode in microeconom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micro economics based on double principal mode,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specific course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ory of microeconomics, application simila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main teaching mode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double principal mod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ode.
Key words: “Double-principle” teaching mode;microeconomics teaching design;experiment
(责任编辑:乔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