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
2015-08-13朱伯伦
朱伯伦
摘要:阐明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理论;从行业分布多元化、受教育程度较高、性别比例趋于平衡三个方面阐释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信息获取难、管理混乱、内容针对性差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校企主导力量、强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9.27;G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2-3068-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2.069
Research on Vocational Training of the New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U Bo-lu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angzhou 310053,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some theories of new migrant workersvocational training; stated some new features of new migrant workers in three ways pointed, including diverse industry distribution, high level education and balanced sex rate. Based on a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he paper discussed some problems of new migrant workersvocational training, such as difficulties of gaining trai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fusion and lack of pertinence.In the end, related suggestions such as playing leading power, strengthening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erfect guarantee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ew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training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职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校企合作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优势、以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新生代农民工学校教育在企业的延伸,更是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自我追求的重要途径。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城乡一体化的提出,更是促进了政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和职业培训发展。
1.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这一批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群体,在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步入外出务工的行列,他们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对于其充分就业和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获得职业培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大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都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制定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与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不仅需要接受专门的技术培训,还需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了解必要的法律常识,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1.2 劳动力转移理论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劳动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每个部门。市场经济实现了这一最优配置,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于按比例分配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培训和教育的推动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劳动力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可以实现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换,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教育和培训是息息相关的。
乔根森的人口转移模型认为,劳动力转移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农村必须有剩余劳动力,且转移的劳动力对于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 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们认为提高人的技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升人的水平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强调了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视教育工作的开展。
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强化人力资本的技术技能,就必须开展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补偿性投资。
2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传统农民工相比,更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他们进城务工经商不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更注重精神的追求,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对工作有自己的要求,希望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无论是从行业分布、受教育程度还是就业的性别比例而言,都突显出一些新的特点。
2.1 行业分布趋向多元化
首先,从行业类型来看,老一代的传统农民工大多从事建筑业等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然而,随着灵活就业方式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可选择的行业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餐饮企业、住宿行业等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比例有较大的提升,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由图1和图2对比可知,传统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1.5%,从事建筑业的比例达到27.8%,从事住宿餐饮行业的比例仅为5.9%。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业分布情况较传统农民工而言有一定的改变,制造业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44.4%,而从事建筑行业的比例有明显的降低,仅为9.8%;同时,从事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呈现出增长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较为安全、发展前景较大的工作。
其次,从行业性质来看,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优先选择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领域。有调查表明,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农民工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而从事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超过12%,这些领域与国有企业、事业机关相比工作稳定性较差,待遇较为一般,而劳动力强度反而较大,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行业。
2.2 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与上一代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年限均有所提高。相关数据显示(表1),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达到中专的为9.0%,传统农民工仅为2.1%;达到大专及以上的为6.4%,传统农民工为1.4%,其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也比传统农民工多1年。从职业培训的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比传统农民工高3.9个百分点。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水平比传统农民工高。
2.3 性别比例趋向均衡
首先,从不同性别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来看,餐饮行业、服务行业、纺织行业等行业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居多,而建筑业仍旧以男性为主。
再者,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依旧较大,这与男性需要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有较大的关系,而农村女性需要相夫教子、照顾老人,因此外出务工的比例较小。由图3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农民工的比例逐渐降低。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占比为40.8%,比上一代女性农民工高13.9个百分点;分年龄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其中16—2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50%。因此,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性别和工作性质来实施不同的培训方法。
3 校企合作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转变,相对于上一代传统的农民工而言整体具有较高的素质,学习能力更强,接受培训和教育的需求更强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培养人才、留住骨干,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在国家大力发展“三农”、高职院校迫切求得生存的背景下,校企合作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应运而生。然而,校企合作模式下现存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的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参与技能培训意愿”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本次回归模型中的R值为0.950,证明模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回归密切程度很高。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为:
培训参与意愿=0.338+0.124×培训成本+0.628×培训效果+0.203×培训信息+0.021×培训内容+0.021×社会因素
表2中5个因素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都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培训效果因素”的相关系数为0.628,是5个因素中最大的,说明产生的影响最大。
3.1 培训信息获取困难,认可度不高
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非常希望获得相关技术、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为了满足其需求,提高其专业素质,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大组织和机构也十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信息无法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地区。这就使得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培训“闻所未闻”,更不可能真正接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由图4可知,熟悉国家培训信息的新生代农民工仅占4%。值得一提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大都工作时间长、工作量较大,他们能够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很难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途径获取相关的培训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培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职业培训的了解情况和认可程度不高,即使他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培训信息,但是会因为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培训效果等方面的原因而放弃接受职业培训。例如,新生代农民工考虑到是否需要辞去工作接受培训,或者是无法预知培训后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或收获更好的发展平台,因而不愿意参加培训。
再者,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城市居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信息的获取上有一定的局限,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没有准确的认识,因此在选择参加培训类型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作的认识也较为模糊: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企业为了降低培训成本,获取自身的经济效益,一般只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简单的岗位培训,而对于技能、技术以及专业素质的培训仍然不到位;另一方面,学校尚未形成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意识,忽视甚至不愿意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因此,无论是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还是从企业、学校的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职业培训时都有较大的难度。
3.2 培训管理较为混乱,有效性较低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管理权责不分明、管理范围不清晰,相关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学校、企业以及各个服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机制也尚未形成,培训资金管理较为混乱,难以实现低成本的高效运行。
国家为了加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其培训的效率,确保培训机构拥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农民工培训的补助;但是,一些学校和企业仅仅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是开展培训工作,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得国家的补助。他们大大缩减了培训课程的成本,设计一些简单易行、实践性较差的培训项目,同时,为了减少开支,仅配备低水平的教师来开展培训工作,这样一来,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真正获得高水平的职业培训,也就很难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总的来说,目前学校和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上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质量都较低。
3.3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费用较高
新生代农民工更趋向于选择发展前景较大,工作环境较好的企业,但是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仍旧停留在简单的专业技能教育上,培训内容指向性不强,针对性较差,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需求。同时,职业培训目的是为了让新生代农民工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以实现自身的追求,然而,目前的职业培训工作实践性较差,相关的培训经验也不够充足,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的培训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
再者,虽然校企合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得到了国家的补助,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仍旧需要支付较高的培训费,这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他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一方面,职业院校所获得的国家资金补助难以支撑办学教育,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基本停止;另一方面,企业考虑到自身的投入与回报比例,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培训流动率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说,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校企合作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开展的基础。
4 校企合作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壮大的优质选择。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良好的桥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职业培训的广度、拓展了职业培训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提升了教育的内涵。
4.1 发挥校企合作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和企业应该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途径来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工作中去。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真正转变观念,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由上而下的宣传来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培训工作刻不容缓。
再者,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发挥其主导作用。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在高职院校里接受专业的理论课程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企业中参与实践与实习,从而更好地建立起学习和工作之间的衔接。学校也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实习基地,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再如,可以借鉴日本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在企业内开展专门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学校,实行企业制定教学计划、学校适当予以调整的培训模式。
4.2 强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首先,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教学计划,通过双方的协同合作来实现高质量的培训。第一,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在充分考虑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双方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较为系统的培训计划。例如,学校需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性质,分别开展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并为其提供学历培训、非学历培训的选择。第二,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其专门的合作委员会,双方共同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目标、教学手段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建立日常反馈机制和交流制度来衡量教学计划是否能够满足各方的需求。
其次,要建立起校企之间的师资力量共享机制。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牢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此,学校要不定时地派遣教师到企业进修和进行实践锻炼,加强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企业也可以派遣专业培训教师深入学校进行示范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优秀的技术人才和专家人才来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可以从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
其三,要建立起校企之间的实习合作机制。一方面,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学校可以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提供专门的实习设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来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承担起生产环节的教学任务,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并通过技能学习的不断考察,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素质。
4.3 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1)要配备充足的教师资源。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校企合作职业培训,需要教师进行经验指导和实践引导,教师素质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培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和企业应当完善师资保障机制,配备充足的高素质教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学校和企业可以对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丰富其教学技巧。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引进一批实践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来组建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和业务处理方法,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自身能力,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下,企业也可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全面的培训。
2)要完善校企合作的经费供给体制。充足的经费是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保障,在校企合作下,政府应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经费的管理,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以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管理来确保高质量的培训。同时,作为培训工作的主导力量,学校有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优质的培训资源。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起专门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场地,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通过各方途径来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等各方面的认识,从而使其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更加清晰。
3)要保障校企合作培训的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学校和企业应该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时间有限、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开设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同时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简单易行,要注重课程讲授时语言的简洁和教学的直观。学校和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开展调查,切实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需求,从而以其需求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在知识讲解、理论讲授之后,让新生代农民工到企业的实习基地培养实践能力,一方面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一方面提升自身技能技术。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的农民工群体在观念、生活方式、职业生涯以及追求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这种培训模式应运而生,在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培训观念、管理、体系上不足的前提下,发挥校企合作的主导力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完善其各项机制,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高效培训,培养其职业素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提升其自身内涵。
参考文献:
[1] 邵艾群.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80-82.
[2] 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7-71.
[3] 秦小菲,杨春华.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6-67.
[4] 李召旭.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