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学分层思维的合理运用

2015-08-13宁加豪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

宁加豪

【摘 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方法日渐清晰和明确。分层教学思维是行为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职教教育变革,从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学习者职业成长规律等角度探讨分层教学思维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分层思维 职业教育 学习情境

国家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应时代要求全面展开并卓有成效,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扮演指导、点拨和主持人的角色,在不停地分组讨论、决策、总结等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通用职业能力,显示出一体化分层教学的生命力。

分层思维是行为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分层教学思维的运用其根本原因是现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条件下对生产、管理、经营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广度)和学习者的职业成长规律(深度),结合一体化学习情景、学习目标探讨分层教学思维的合理运用。

一、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广度分层思维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例如工作方式方法、工具认识及使用、材料的处理等。专业能力使人会做事。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沟通合作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危機冲突处理能力等方面,社会能力使人们能共同做事。方法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工作与学习的方法、质量意识、创造性、学习行为、决策能力等,方法能力使人学会科学做事。

广度分层思维要求我们在培养设计时综合考虑学者的综合职业素质,跳出传统的在教学设计时只是考虑学者的专业能力的思维定式。要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让学生学完后具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能科学地、共同做事的能力。例如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要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思考、分析、判断,进而提高学生的组织执行能力。

二、基于学习者职业成长规律的深度分层思维

学习者职业成长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学习培养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岗位需要,还要有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深度分层思维。一般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5个阶段,对应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5个等级。

深度分层思维要求我们认识到: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顺序进入更高级的阶段,其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而不仅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必须要找到合适的载体(如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才可能有序、高效地实现这一发展过程。

例如从“初学者”到“高级初学者”,就要经历如下阶段:接受职业入门教育,建立初步的职业认同感,学习任务有日常或周期性的工作(收银、基层流水作业)、设备装配制造和简单修理技术等。

从“高级初学者”到“有能力者”就要接受职业关联性教育。学习任务特点是完成有难度的专业任务(技术熟练),针对部分学习任务和环节独立制定计划、选择工艺和工具并进行质量控制,与他人合作(基本的协调处理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主动思维)。

从“有能力者”到“熟练者”就要接受职业功能性教育,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如故障诊断)。学习任务无法简单地按照现有规则或程序进行,需要查找、学习课本之外的拓展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能自定标准、流程和进度,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质量和效益意识、反思能力。例如功能分析、单件产品制造和投诉处理等。

从“熟练者”到“专家”就要接受知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从“熟练者”到“专家”层级是漫长的,需要不断实践和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典型学习任务有复杂故障诊断和排除、技术系统优化和营销方案策划。其特征是在一般技术文献中没有记录,相关信息不全面(具有一定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学生需要自己确定问题情境和设计工作方法(方法能力),甚至制作部分工具(如软件)等,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全面负责,具备高度的质量意识并关注环保和产品成本,具备较强的反思和革新能力(社会能力)。

三、学习情境的分层思维合理运用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 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

通常学习情境越大,综合性和开放性越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学习任务的质量也越高,但是要求教师教学的控制能力和教学资源条件也越好,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中,不能一味求大,要综合考虑师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任务质量等。

学习情境可有如下的分层:学习任务的难度等级可分为1—4级。第一级是职业定向性任务,任务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例如,企业的日常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如常规和周期性的服务,装配和安装,简单修理等。第二级是程序性任务,任务的特点是学生根据现有的规律(规单、操作流程)独立完成任务。例如,预防性保养(设备点检),组件或仪表制造、改动和修复、设备调整和更新,按照专门程序提供的综合性服务等。第三级是包涵问题的特殊任务,任务的特点是学生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完成开放性的任务。例如,综合性的服务,功能分析、故障诊断及排除,复杂(特殊)产品的生产等。第四级是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任务的特点是学生在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下完成创新性的任务。例如:对没有记录的或只是在特殊的运行条件下才会发生的复杂故障进行查找原因和排除,技术系统薄弱环节的分析或特殊诊断,技术系统优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等。

一个学习领域课程并不一定包含所有4个难度的学习情境。例如培养初学者的学习情境难度可能全部是“1”级,而培养“专家”的学习情境难度可能全部是“4”级。同时设计时多从专业角度深入考虑,要多听取和采纳高层次企业专家的意见。

四、学习任务目标的分层思维合理运用

学习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和通过工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又称为“学习性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表现。

大多数学习任务目标是一个行为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可观察和可测量。学习目标的分层主要是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实现的。学习目标层次一般可分为再现、重组、迁移、应用。“再现”层次的行为动词有认识、命名、复述、举例、说明、识别、标明、查到;“重组”层次的行为动词有理解、阐述、描述、确认、区别、归类、讲解、解释、指出、概括;“迁移”层次的行为动词有对比、充实、利用、表明、执行;“应用”层次的行为动词有判断、得出结论、找出根据、推导、评价、拟订。

在纵向的学习任务目标考虑时,可以综合考虑广度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例如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能力),相应的学习目标分级有:“再现”层次主要体现在从教科书和课堂得所需信息;“重组”层次重点体现在利用学校的信息源获得所需信息;“遷移”层次重点体现在从大众媒体和所有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创造性应用”层次重点体现在开拓创造新的信息渠道,工作中随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下面是呈递进关系的“网页布局”学习任务目标设计案例,它较好地体现出学习目标的分层设计思维。

学习任务为“网页布局整体设计”,适应学生为“高职或高技”,学习目标可以设计为:完成本学习任务后,你应当能(18学时)——(1)认识网页布局的组成结构;(2)识别两种以上的布局原理;(3)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网页布局设计基本代码修改计划并实施;(4)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两种以上结构原理较复杂的网页布局设计计划并实施;(5)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两种以上不同风格的整体网页布局计划并实施;(6)能够利用已学知识阐述不同风格的网页设计理念的特色与不足。

五、结语

总之,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包含在内的分层思维是行为导向一体教学的基本理念。如何领会分层思维并践行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将有效改进我们的教学效果,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简报[R].2011.

[3]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S]. 人社厅发[2012]30号.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