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会话中误解的序列结构

2015-08-13薛竹茗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薛竹茗

【摘 要】误解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频繁出现。据识别出误解的不同主体,误解可分为由自我意识到、由交际对方意识到以及由分析者意识到的误解。语料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误解其序列结构有所差异:对于自我意识到的误解,修正源出现后,被误解方意识到误解,随后对其做出处理;对于交际对方意识到的误解,修正源出现后,被误解方偶然消误,误解方随后表明其先前误解;对于分析者意识到的误解,修正源出现后,误解方表明其误解,被误解方虽未意识到该误解但其话轮则客观消除误解。

【关键词】自然会话 误解 序列结构

一、误解及其相关研究

多年来,误解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Tzanne(1999)认为误解是在交际的特定语境下,说话者意欲传递的意思与听话者理解上的不匹配。Bosco et al.(2006)则认为误解是听话者错误地构建了一种不是行为者本意传达的行为游戏。综上,本文认为误解是排除一切物理干扰后,交际一方无意中错误理解另一方话语信息或话语意图的言语理解现象。

因不同的认知背景与个人经历,人们在会话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理解差异。但意义是协商的动态过程,通过会话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人们在明显的误解上共建互解。因此,Verdonik(2010)提出误解是理解进程的一部分,误解序列由话语呈现、话语误解、话语澄清三部分构成。类似的,Schegloff等人认为修正最基本的结构也由三部分构成:修正源出现、修正发起、修正完成(李悦娥1996)。

二、分析方法

文章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语料进行客观描述性研究。会话分析是一种精致地、经验性地、形式化地描述社会行为之细节的自然的观察性学科。会话分析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明确说明交际者创造有序性的方式和方法。文章中,用TST表示修正源话轮,即被误解的话轮,用MRT表示误解方使被误解方意识到误解产生的话轮,用MM 表示误解发生后,被误解方对误解的处理,用MMT表示揭示出误解客观存在的话轮,用MET表示误解在无意识下被客观消除的话轮。

三、误解的序列结构

日常交际中,误解最普遍的序列结构为修正源产生、修正发起及修正完成。文章分析发现,在不同情形下,该标准模式会有相应变形。

(一)自我意识到的误解

自我意识到的误解就是误解方基于其对之前被误解方话轮的理解给出回应,该回应让被误解方意识到对方对其话轮产生了理解偏差。对于该类误解,其序列结构为:修正源话轮(TST)出现,误解方使被误解方意识到误解产生(MRT),被误解方对误解做出处理(MM)。

(1) 01 A:给你联系了一个本科的,他是学生会的秘书,一个男的。

02 B:嗯。

03 A:嗯,然后我就说,你是那面的负责人哈,然后我就说到时候专门有人跟你联系。

04 A:你把架子拿起来哈。

05 B:噢不是不是,我帮他们联系呢,你把我联系方式给他了呀?

06 A:没有,我把他的给你们,然后你们到时候找人和他联系就行啦。

例1中06行 “你把我联系方式给他了”显示出B对03行“到时候专门有人跟你联系”中“你”的理解:“你”所指对象为01行中提及的学生会男秘书。A通过后续话轮06否定了该理解,并给出解释,澄清B的误解。该误解的序列结构为:TST-MRT-MM。

此外,录音显示在自然会话中修正源出现后,下一话轮有时未能使被误解方即刻意识到误解产生,随后话轮多次交替直到误解方的话语向被误解方明确显示出其误解,才有可能激起修正。在自然会话中,修正源话轮(TST)出现后,误解方的话轮客观上显现出误解(MMT),该误解造成被误解方理解上的困难,随后被误解方发起开放式修正,直到被误解方意识到误解所在(MRT)并对误解做出处理(MM)。这类误解的序列结构为:TST-MMT-MRT-MM。

(2) 01 母亲(笑声):能吃十一个▲糕。

02 女儿:▼多大了么?

03 母亲:十九 。

04 女儿:嗯?

05 母亲:十九岁。

06 女儿:糕。

例2显示:修正源出现后,误解方的话轮虽然客观上显现出误解,但误解偏差大,在被誤解方看来,该话轮的出现与之前话轮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上的联系,因此该误解并未让被误解方即刻意识到。第4行“嗯?”之后,误解方通过细化才让被误解方识别出误解所在,进而对误解做出处理。因此,并不是修正源之后的下一话轮一定发起修正,修正的前提是误解被识别出来,而这一识别过程可能包含多个话轮的交替。

(二)他人意识到的误解

对于他人意识到的误解,我们不能客观地从被误解方的话轮上分析出其意识到误解方对其话语产生误解,因此被误解方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对误解方的理解做出修正等处理。但在语料中,我们仍可以分析出误解真实发生了,并且误解最终被扭转。

1.交际对方意识到的误解

交际对方意识到的误解是指修正源话轮(TST)出现后,双方语言的模糊性使对话继续进行,误解维持在隐性状态,直到被误解方偶然提及使误解方意识到了自己的误解,误解从而被客观消除。该类误解的序列结构为:TST-MET-MMT:。

(3)01 女:他们吃了饭就走啦?

02 父:吃了饭▲不一定走,

03 母:▼她们在↑那肯定要聊天了啥了的。

04 父:聊天?

05 女:来多少人,闹了几桌了?

06 母:噢(2.6)她问你呢。

例3很好地体现了交际对方意识到的误解是怎样发展的。在01行女儿发问之后,父母与其的对话顺利进行,直到05行女儿提问“闹了几桌”让母亲意识到所问的对象为给老人过寿的亲戚,而非只坐一桌的朋友,因此01行中指示词“他们”指代的也是亲戚。06行获知新信息的标记语气词“噢”表明了母亲认知上的这一调整。女儿虽未意识到母亲的误解并主动做出修正,但误解最终被客观消除。

2.分析者意识到的误解

分析者意识到的误解是指语料中没有话轮可以客观证明会话参与者哪一方意识到了误解,但对话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修正源话轮出现后,参与会话的某一方理解产生偏差,其话轮揭示出误解客观存在,随后该误解被另一方无意识地消除。这类误解的序列结构为:TST-MMT-MET。

(4)(语境:C抱怨寄养的小狗临走在家随地拉尿)

01 E:那不行(0.8)是那个小狗了哇还是?

02 D:泰迪。

03 C: 一年。

04 E:一年多不应该。

例4中对E的提问“是否是小狗”,D、C几乎在同时做出回答,D把“小”理解为体型大小;C理解为年龄。短暂沉默后,从E的回应看来,其小狗指的是年龄小的狗。因此,虽无话轮表明C或E意识到了D的误解,但该误解确实客观存在。

四、结语

以往对误解的研究更多关注误解的根源,而本研究着眼于误解的序列结构,帮助人们认识言语交际的动态性、互动性、磋商性等特点,重新建构了人们交际的社会现实,增进人们对言语交际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悦娥. 言语交际中话语阻碍的修正[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2]Bosco, F.M., M. Bucciarelli & B.G. Bara. Recognition and repair of communicative failure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6, 38(9): 1398-1429.

[3]Tzanne, A. Talking at Cross-Purpose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4]Verdonik, D. Between understand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0, 42(5):1364-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