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专业背景下体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

2015-08-13雷君胡英清方安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实践教学

雷君 胡英清 方安

【摘 要】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具备工作所需的技能。跨学科下体育旅游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问题不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开展困难重重。本文将针对学校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建设跨学科背景下专业的实践教学一体化。

【关键词】跨学科 体育旅游专业 实践教学

一、跨学科背景下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专业确定就业的岗位群为旅游公司的徒步、骑行、漂流等体育活动户外领队、户外活动安全员、户外拓展教练、攀岩教练等岗位群,其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异于一般旅游大类专业,它不要求学生需具备旅游大类所要求的一般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调酒、旅游电子商务、插花等技能,而只需了解其中某些岗位工作的运作即可。它不等同于一般的体育专业,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它有自己跨学科的模块课程体系和对应的培养方式,它要求学生具备旅游岗位的一些相关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组织和指导户外运动开展的知识技能,具备岗位群所需的服务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具有旅游知识技能以及体育相关知识技能的应用服务型人才。

二、体育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

由于专业的特点,很多体育专业重体育技能训练,而轻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校其他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体育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而非育体专业和体育专业不同,它面对的工作岗位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去指导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将影响学生某方面专业技能的提高。由于不能认清课程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训练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技能训练前的相关知识准备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心不在焉。学生在进行校内实训(岗位关键部分技能训练)时,缺少相关知识的指导,理不清实训的思路和脉络,随性操作,校内项目的实践教学达不到效果。

跨学科的实践教学未能体现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方法的互补。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材多为旅游类的实践教材,或为体育训练类的实践教材,两个专业实践知识间泾渭分明,实践环节设计内容与专业所面对的岗位工作内容贴近度不够,未能完全满足服务岗位的需求。

跨学科的实践教学教师仍然缺乏,很多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来授课,自己所学领域知识就多讲些,非自己原来所学学科知识就少讲。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制度的限制,年轻教师缺乏行业岗位实操,行业工作经验少,授课显得单调和苍白无力,实践教学偏理论,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由于常年脱离岗位行业,年长教师的技能缺乏更新,岗位技能具有滞后性。

体育专业面对的岗位很多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岗位,由于服务的同步性和复杂性,使得实训安排的任务截取式实训项目,内容和氛围与真实工作及工作氛围有较大的差异,实训效果差。

传统的优势专业固守着自己的专业实训基地,跨学科专业实训基地难觅,难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很多单位有缺口的岗位才愿意接收实习生,实习生毕业留下填补缺口后,能安排的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符合度差,或是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下降,甚至不接收实习生。学校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多,实训基地规模偏小,对应学生所学的专业岗位少,个别实习单位只能接收实习学生1—2名,批量送学生前往,则造成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需要不符,造成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需求衔接不佳。

三、遵循实践教学的递进过程,“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模式

学生在校必须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层级递进的过程,根据学习的递进性,学生的实践过程可以分为基础认知期阶段、关键训练期阶段、专业熟练期阶段以及职业成熟阶段。体育旅游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跨学科专业,从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来看,它的实训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来做铺垫和指导,否则实训无章可循。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教材的开发。笔者发现某些核心课程,围绕岗位(任务)来设计的实训项目内容,要么从旅游学科里搬来用,要么从体育学科搬用,不能很好地把体育和旅游的知识融合起来。要调整这些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内容,首先要成立一个由旅游教师、户外运动教师、从业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写组,然后围绕岗位的工作任务,结合旅游、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服务的特性,融合体育和旅游相关知识来编写实训项目的内容,避免实训项目内容的纯旅游性或是纯体育性,明确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过程的目标要求。这样实践,教材才能发挥指导实训的作用。

组建课程的教学团队。一些核心课程应该组建一个授课团队,主讲教师负责课程,企业人员参与进来。多人授课,可以让学生在同一门课程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學习。企业人员的参与,也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实训的开展更贴近服务的岗位,增加项目的实训仿真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活,团结协作,共同攻关课程的重点难点,提升教学团队整体业务能力。

四、与企业共建(共同培养),寻求相关部门、社会的支持

专业所属的系部应派人参与旅游行业、户外运动行业的行业协会,建立与协会、行业单位的信息互动,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改进校内的教学和实践。如广西旅游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开展职业证书培训。系部教师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掌握企业对员工知识、技能的需求,这些知识和技能哪些能在校内获得,哪些必须要到企业实践中才能获得,把这些应用到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让实践教学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实习是实习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三者利益互动的模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及自身生产的要求,把学生当成负担,或是让学生每天从事简单的劳动,把学生当劳动力来使用,没有教育教学意识,亦未尽到人才培养的责任,导致学校和实习单位目标利益出现较大的冲突。所以学校要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优势,使学生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核心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相关信息收集,与有招工需求的单位合作,让利企业,从而换取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实习期满后,学生可以选择在实习单位就业,从而解决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需求。

学校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由于企业和学校的目标定位不一样,现有的校企合作方式单一,基本上为学校向实习单位输送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的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导师对实习学生缺少系统性的教学和指导,校内导师又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学校对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的学习和行为触及不到。深化校企人才交流,聘请企业人员做学校专业的兼职教师,解决校内实践面临的与岗位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增加行业人员对专业和学生的了解,将来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学校可以派出优秀的专家到旅游企业做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把学校的科研成果反馈给旅游企业,发挥学校服务企业的功能。

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职业学生在当地就业,让地方享受了职业教育的成果,因此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需协调政府和企业,使其了解学校的需求,请求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为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牵线搭桥。

五、结语

体育院校体育旅游专业的实训开展,需针对体育院校学生和跨学科专业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规律,组建好实践教师团队,开发与岗位任务契合度高的实训教材。在校内做好实训相关理论授课前提下,抓住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技术应用的基础性实操训练。实践教学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一体化模式。学校要与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双向合作,平衡好实习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三方的利益,需寻求相关部门、社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支持,这样才能做好跨学科背景下专业的实践教学一体化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海玲.谈高职旅游大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开展[J].科教导刊,2013(10).

[2]杨慧.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3] 周文玲,陈修焕.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3).

[4]王立峰.高校跨学科专业存在的问题及一般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

猜你喜欢

跨学科实践教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