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故事中发现数学的魅力

2015-08-13应钒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针教学法数学

应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少考虑知识的来源和实际的应用,孩子的应用意识淡薄,多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不喜欢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落实数学故事教学法

在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优越性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多层次地落实数学故事教学法。

1.课前5分钟讲讲数学小故事。在每节课前我都抽出5分钟给孩子们讲讲有趣的数学故事:阿凡提巧用可能性的原理赢了贪财主、小猴子吃桃子的故事、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柯南推理故事……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都不点出其中的数学方法,而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巨大智慧魅力。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课前5分钟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故事,渗透了数学思想。

2.抓住教学中的契机,不失时机地讲数学故事,培养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深蕴数学历史和故事的,抓住这些教学契机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在教到“1+2+3+4+5+6+7+8+9”这个题目时就想起了数学家高斯,想起了他小小年纪就能巧算1到100和的故事。于是我知道教育的时机来了,我就跟孩子们说:“你们谁有巧妙的方法算这个题目?”接着介绍了头尾相加的简便方法。在学生惊讶这个好方法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你们知道是谁最早发现这种方法的吗?”接着讲了高斯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听了之后特别佩服高斯,对这种计算方法掌握得特别好,认为数学充满智慧,引人入胜。

3.收集数学故事,及时展出交流。数学存在于生活、存在于历史,数学故事也是如此。因此在课余作业中,我一改以往枯燥的出题形式,而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和书本上的数学故事,体验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有一次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进行交流,学生收集的数学家故事很多,有些数学家连老师都不认识,学生拓宽了数学知识面的同时,也让我增长了数学见识。虽然他们记载故事、表述故事的能力有限,但是通过收集这些故事,他们已经知道了更多的数学历史,达到了全面、丰富地认识数学的目的。

4.在具体教学中编数学故事帮助突破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习好数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编出许多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10的认识》时,十分有名的“0到9春游,9欺负0”的故事就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10;在认识钟表时,我用了两兄弟赛跑的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针、分针的特点,还编童谣“时针分针两兄弟,时针哥哥粗又短,分针弟弟细又长,时针慢来分针快,弟弟一圈哥一格”……这些学生都很喜欢,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学习数学。

5.适时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理解数学。学生在听了很多故事后,他们善模仿、善创造的特点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了,因此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编故事理解数学。在教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我让孩子编故事,孩子编得非常好:个位和十位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客气,个位上只能放9个东西,他呀一有了超过10以上的东西总要送给他的好朋友一些,而且很大方都是10个10个地送。这个小小的故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得到了品质收获,“客气”和“大方”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呀。

二、发挥独有魅力,实践高效数学课堂

通过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故事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魅力:1.迸發创新的火花。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创编数学故事就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创编数学故事,独立对数学进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2.敞开心灵的门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故事教学法实施中,教师给学生讲数学故事,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上老师,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在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温和、愉快地进行,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3.体验成功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一个孩子都在创编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体验了欢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更有自信,更喜欢学习数学。

4.促进教学相长的纽带。数学故事是一面镜子,它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让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变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从老师的故事中窥见数学殿堂的知识,老师从学生的故事中了解学生、反省自己、有的放矢,同时丰富了双方的数学涵养,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双边互动、共同进步的活动。

5.联系生活的桥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故事是一座沟通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摸索中踏上通往课程改革教学之路,我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诠释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证明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体现“小课堂,大数学”的思想,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体会数学的深厚魅力。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分针教学法数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画分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