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文言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教学

2015-08-13郑娴颖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人文教育课堂

郑娴颖

【摘 要】古代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师生的重视,但是仔细观之,便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多是作为高考考点的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文章背后人文内涵的发掘。本文旨在结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例来探讨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行。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人文教育 课堂

教育,是对人进行有目的地培养,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取向和良好品德的人。在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品德方面,我们运用的媒介——教材课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文言文课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人文精神中蕴含了人的精神、教养、素质、人格,注重对其的培养能够使人成为更健全、更有人性人情的人。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篇目就基本都包含了这样的精神内涵,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物传记类。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对英雄人物进行刻画,从不同角度彰显了爱国义士的人格魅力。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这些人物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可歌可泣,对当代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学习类。《劝学》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外界环境对人性的重大影响;《师说》则体现了老师对个人的重要作用。学习如此,做人亦如此,不知不觉间,文章不但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也教会了他们如何为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要尊师重道,懂得用社会的规范法度来约束自己,时时处处乐于学习,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精神灵魂类。《逍遥游》强调注重内在精神,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超越。在庄子眼里,世界万物都是齐等的,生与死没有界限,无所区别,因此也就没有能够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因素,一切都顺应自然,于心只需逍遥处之。庄子的这种超越名利乃至生死的追求为我们营建了一个天籁般洁净的精神世界。

(四)情感类。《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从沉溺爱情到最后觉醒,她用最宝贵的青春给我们上了一课。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爱情,正确对待青少年时期萌生的情愫,摒弃早恋的念头。而《陈情表》中李密对其祖母的依恋与孝顺也值得学生对亲情进行反思和努力。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治国理家的文章,强调以德治国,施行仁政。比如《寡人之于国也》讲到对百姓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等则借古讽今从反面论述了不施行仁义将会招致灭国之祸。这些讲的虽然是治国要旨,但也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学生而言,今后的路还很长,拥有良好的品德情操,懂得以仁义之心、宽容之心对人对事,是人生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法宝。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人文教育的弊端

文言文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如宝藏,虽然灿烂多姿,却需要善于挖掘。而纵观如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却普遍存在着忽视甚至无视人文教育的弊端。大部分文言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所讲授的知识都是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而对于文本蕴含的思想内容却忽视甚至无视,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底蕴和珍贵的人文内涵在不知不觉中被乏味枯燥的语法知识所取代,湮灭在一次次训练和一场场考试当中,实在可惜。

三、如何将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入课堂

首先,传统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要真正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教育工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完成语文教育对社会和历史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职责。

其次,生动的课堂环境需要创设。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把话语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比如在《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理解李密对祖母的深厚亲情,从而内化为自己对父母亲人的亲情体验,可以用移情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跟亲人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情感的体验都自如多了,课堂也活跃了,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美的教育,也受到了人文情感的熏陶,不知不觉间,学生的人格不断健全,人文精神得到提高,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次,古板的教学方法需要适时改进。改变以前那种全场由教师“满堂灌”,只注重教授文言知识而忽略了文本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教授方法。可以采用让学生课下预习、教师课上点评的办法,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课堂,针对文本的人文内涵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多说多谈,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如此,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领会了人文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创新、领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命质量、拥有正确高尚的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职责。而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拥有众多优秀的作品,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挖掘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且引导学生去领略其间奥妙,让学习文言文成为一种有趣、幸福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中语文(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高中语文(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高中语文(必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人文教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