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存在燕赵大地上的血色记忆
2015-08-12王潮
王潮
河北作为抗日战争的敌后主战场,又是中共两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核心区,抗战八年,日军对其反复实施进攻、“扫荡”和“清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儿女奋起反击,英勇抗争。太行山麓,华北平原,狼牙峰巅,白洋淀畔,都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有普通的革命群众,为了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解放,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抛洒在燕赵这片热土,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篇章。这里攫取大量动人事例中的几则,用以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一、最悲壮的突围,150多个年轻生命血洒梯子沟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74年前的河北完县(今顺平县)杨家台梯子沟、道士观——白银坨一带,150多名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学生(十六七岁,大部分是女孩儿)和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伤员,在突围战斗中,壮烈殉国。
1941年9月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第二十一师团、第一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等共7万兵力,分三路在太行山一带成犄角攻击阵势,向八路军主力包剿合围,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的大“扫荡”,企图一举歼灭我抗日主力。
为保存抗日力量,跳出强大敌人的包围,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带领一分军区指挥机关连队,军区后勤部、后方医院、当地区干部群众3000余人,向易县狼牙山以北撤退。10月5日,在完、唐二县交界处的神南、杨家台一带的花塔山、梯子沟被包围。情况紧急,杨成武率部当晚紧急突围,于第二天上午10点全部冲出梯子沟。由于和部队一起突围的学生和医院医护人员及伤病员人数众多,且经过一夜突袭,大部分学生及医护人员体力严重透支,经紧急研究,决定杨成武率机关部队向狼牙山转移,白求恩学校的学生与后方医院的伤员及医护人员,做暂时停顿休息后立即转移。当学生和后方医院医护人员向陡界岭进入槐树青沟时,被紧追不舍的日军围困。
在后方医院院长率领下,学生们靠着仅有的几杆枪反击强敌。为了阻止敌人,白校的男学生掩护女同学,奋起还击,与敌人拼起刺刀。伤员们支撑着身躯同敌人厮打在一起,滚下坡谷。而手无寸铁的女学生们用石头砸,用手抓,用脚踢,用嘴咬,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学生们和伤员极其艰难地退到断湖口峡谷,赤手空拳的女学生用血肉之躯堆起一堵生死墙。伤员们拼尽全力从敌人手中夺过刺刀,但没能夺下几把,更多的是死在敌人的枪刺之下。这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惨不忍睹的屠杀,一方是人多势众、身强力壮、全副武装、嗜血成性的赳赳武夫;一方是孤立无援、疲惫不堪、手无寸铁、宁死不屈的柔弱女子。王院长倒下去了,护士长倒下去了,俞政委和丁队长躺在血泊中,白校的女学生被凶暴的日军当做练习拼刺的活靶……
白校学生只有四五十人突出包围,其余的全部遇难。梯子沟口道士观附近的大洼地,鲜血染红了沙土地,刚厮杀过得战场,触目皆是横七竖八的烈士的遗体,抛弃的背包露着被刺刀挑破的棉絮。残暴的日军将白校女学生尸体上的衣服扒光,用刺刀挑烂,对她们圣洁而美丽的胴体肆意践踏。被日军砸碎的锅碗和女人的头梳、发卡,散乱着一片狼藉,那页面上染着血的教学讲义,乱纷纷地在风中哗哗作响……
后来,率部突围的杨成武听到这一消息后,久经战场的司令员第一次留下了眼泪。在他回忆录中说,这件事让他痛悔终生。
据掩埋白校学生殉难烈士尸体的大坪地村的老百姓说,当时的血呀,流成了河,就在断湖口的石缝里往下流……
这些年轻的生命,这些还未盛开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凋谢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当地老百姓说,许多年轻娃娃连叫什么名字也没有留下。
二、挂云山铭记着六个勇士的名字
挂云山位于井、平、获三县交界处,是太行山脉九龙山主峰,山势险要。1941年9月,日军集结重兵,“围剿”在平山、井陉、获鹿(现鹿泉市)一带活动的晋察冀军区左翼纵队。为掩护主力转移,地方武装井平获游击支队三中队开往挂云山阻击敌人,县一区妇救会主任吕秀兰带领区基干队和部分“青抗先”队员,把守主峰东面的山峪。
9月6日上午,阻击日军的战斗正式打响。虽然留守挂云山的八路军战士、民兵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李鸿山和吕秀兰带领民兵模范队、青抗队、少年队,在武器简陋、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奋勇阻击,在挂云山上坚守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到太阳偏西时,敌人的进攻还是毫无进展,只是丢下了半沟的尸体。
第2天,日伪军继续对挂云山展开合围,发起冲锋几十次,将近一天时间,被牢牢地吸引在挂云山。激战中,中队长李鸿山中弹牺牲,吕秀兰勇敢地站出来继续指挥战斗。由于主峰两侧阵地均被日军占领,在主峰坚持战斗的民兵们腹背受敌,子弹将尽,伤亡大增,吕秀兰果断决定她带领5名战友阻击敌人,其他同志突围,守卫在元君庙的五六十名同志,拼命把手榴弹投向敌人,趁着烟雾往外冲。但敌人的火力太猛,部分同志当场牺牲。
日伪军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冲上了山顶,包围了来不及撤退的吕秀兰和她的五位战友。吕秀兰带着留在主峰的5名民兵,把打完了子弹的枪摔坏,拿着仅有的几颗手榴弹从元君庙冲了出来,准备夺路突围。蜂拥而上的日军将吕秀兰等逼迫到悬崖,吕秀兰和战友们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面对敌人的刺刀,谁也没有皱一下眉头,一个接一个从容地跳下了悬崖,壮烈牺牲。
掩护主力转移,阻击敌人的任务顺利完成,勇士们却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挂云山上。以吕秀兰为首的6位勇士跳崖殉国,舍生取义,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6位烈士是:妇救会主任吕秀兰、第三中队战士康英英、炊事员刘贵子、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少先队员康三堂和李书祥。
三、她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她是迎风怒放的英雄花
梁振英是河北省新乐县(现新乐市)岸城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16岁时,她参加了县抗日游击大队,后被派到新乐第二区妇救会工作,担任区委妇女部长。她走村串户,组织妇女参加抗日,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为山区部队做衣送粮。
梁振英的抗日活动,很快引起日伪军的注意,日军多次出兵搜捕,
悬赏捉拿她。一次,梁振英正在福邱村帮群众抢收粮食,被日伪军包围。为了不连累群众,梁振英藏进一个草垛里。日军用刺刀往草垛里乱扎,梁振英的腿被刺中,她硬是咬牙挺着不动,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1941年3月18日,梁振英到陆桥村参加秘密会议,当她走上西杨家庄北河堤时,突然发现日伪军“扫荡”队从北面包抄过来。情况紧急,梁振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上的文件不能落入敌人手中。她急忙跳下河堤,将文件埋进沙土,然后径直向河滩跑去,故意暴露自己,吸引敌人。党的文件和战友的安全保住了,梁振英却不幸被日军捕获。
梁振英被押到据点,日军用尽各种酷刑,把她捆起来吊打,压杠子,火钳烙,甚至残忍地放出大狼狗撕咬她,逼迫她说出抗日组织的情况,梁振英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沥,始终面无惧色,日军只得到三个字“不知道!”丧尽人性的日军小队长命士兵轮奸她,梁振英用尽全力撞掉了一个日本兵的门牙。日军无计可施,惨无人道地用刺刀割她的大腿、腹部,并割下她的乳房和舌头,她又将满口鲜血吐向敌人。一连3天,梁振英被折磨的死去活来。敌人用尽手段,没有从梁振英口中得到一点抗日组织的情况。3月21日,梁振英献出了她那年轻的生命,这一年,她只有19岁。
四、被授予“气节模范第一名”称号的断指小英雄
在晋冀鲁豫边区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邓小平曾经说过:“人民是一切的母亲”,这是党对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忘我牺牲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敌后抗战的艰苦岁月,河北的父老乡亲举家纾难,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战,他们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作战形式,他们作为堡垒户保护着抗日干部战士,他们是普普通通老百姓的一员,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牺牲着自己的生命。
1942年3月3日,日军包围了武强县前西代村,当时10多名游击队员正在温三郁的家里开会。只有13岁的温三郁迅速将游击队员们送入地道,并把洞口盖好。日军到他家搜查,他的母亲为保护地洞,在和日军搏斗中牺牲,他的父亲和哥哥被日军抓走。日军见三郁还是个孩子,先是用糖果诱惑,让他说出游击队员的下落,日军见三郁不肯上当,就用刺刀威胁他,三郁还是什么都不说。鬼子连着刺了三郁好几刀,鲜血喷涌而出,但是三郁只说三个字:“不知道”。日军气急败坏,用刺刀向三郁头上狠狠砍去,小三郁勇敢地举起双手抵挡。结果,他的左手手指被鬼子砍去三个,右手手指被鬼子砍去两个,他虽然昏倒在血泊里,却始终没有透露地洞的秘密。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上,温三郁被授予“气节模范第一名”称号,并获银质奖章。这枚奖章至今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