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世间真味,悟人生哲理

2015-08-12魏得强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盲童局限残疾

魏得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在登山时感悟出只有登上了顶峰,才能俯瞰一切的生活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面对自己不幸的人生际遇,体悟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人生哲理;晏殊更是在飘零的落花之中明白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人生哲理。生活是一把磨刀石,它在磨去我们岁月的同时,也闪亮了我们的人生。下面让我们走进名家的文章,慢慢聆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给盲童朋友 史铁生

各位盲童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也是个残疾人,我的腿从21岁那年开始不能走路了,到现在,我坐着轮椅又已经度过了21年。残疾送给我们的困苦和磨难,我们都心里有数,所以不必说了。以后,毫无疑问,残疾还会一如既往地送给我们困苦和磨难,对此我们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想,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譬如说,我们是朋友,但并不因为我们都是残疾人我们才是朋友,所有的健全人其实都是我们的朋友,一切人都应该是朋友。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很难说,健全人就一定比我们活得容易,因为痛苦和痛苦是不能比出大小来的,就像幸福和幸福也比不出大小来一样。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与健全人平等。那怎么办呢?我想,平等不是可以吃或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它是一种品质,或者一种境界,你有了你就不用别人送给你,你没有,别人也无法送给你。怎么才能有呢?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就是说,我们不因为身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就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如果我们干得好别人称赞我们,那仅仅是因为我们干得好,而不是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有了被称赞的优势。我们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们既不能忘记残疾朋友,又应该努力走出残疾人的小圈子,怀着博大的爱心,自由自在地走进全世界,这是克服残疾、超越局限的最要紧的一步。

选自《史铁生散文集》

1. 史铁生在这篇文章中给盲童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事?

2.文章在平凡的语言中处处蕴含着哲理,请理解“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这句话的含义。

3. 读了此文,你一定对“残疾”有了新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4.文章是写给盲童的,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呢?

有风格的小偷 林清玄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地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地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作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地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到:为什么除了作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道,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选自《走在光明的所在》一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谈谈题目的作用。

3.作者结尾说:“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判断是正确的。

4.从文中小偷的改变中,你明白了哪些人生哲理?

剥豆 毕淑敏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有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一时,原来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点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不停,眼却在两个容器中看。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又不觉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与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我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选自《毕淑敏文集》

1.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

(2)“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

2.从剥豆这件小事中,作者有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用横线从文中画出来。

3.文中的儿子令人佩服,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值得你佩服的地方。

4.文章结尾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请调动你的生活积累,用一句诗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给盲童朋友》试题参考答案:

1.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平等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争取。

2.因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真正的强者既要帮助别人,又不会拒绝别人的帮助。

3.正如文章所说,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任何人都会有局限,包括正常人。残疾既有身体上的残疾,也有心理上的残疾。

4.示例: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更应该努力进取,不然也不会得到幸福的。同时我们要关爱和尊重残疾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有风格的小偷》试题参考答案:

1.一位很有风格的小偷在“我”一篇文章的指点下改邪归正,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羊肉炉老板。

2.“有风格的小偷”既交代了文中的主人公,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风格”一词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3.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4.示例一:有才华还要走正道,才能让别人尊重。示例二:很多时候,我们一个小小的帮助,就会改变别人的一生,多做善事,利人利己。

《剥豆》试题参考答案:

1.(1)“喜悦”一词写出了作者看到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而内心高兴。(2)“心生怜爱”指作者对儿子因学校考试、排名等负担过重而心疼。

2.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

3.在失败面前不赌气,不沮丧,面带笑容。

猜你喜欢

盲童局限残疾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图画的局限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