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泰武术文化差异①

2015-08-12郑启龙崔哲瑞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000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003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拳术中泰文化差异

郑启龙 崔哲瑞(.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锦州 000;.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0035)

论中泰武术文化差异①

郑启龙1崔哲瑞2
(1.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5)

摘 要: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和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养成的行为、习惯、民俗是不同的,所以各国的武术文化特色、战术、技巧和规则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可以说是武术的故乡,中国武术闻名天下,武术就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就算现今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中国散打也堪称世界武坛霸主。在武术方面,能与中华武术相媲美的只有泰国武术,泰国武术以泰拳为主,泰拳号称五百年无败绩。武术文化具有一定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现代武术已经演变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武术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生存斗争中不断积累总结演变而来,武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大,自身也通过不断的发展产生了独有的武术文化。本研究将针对中泰武术文化差异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中泰 武术 拳术 文化差异

中华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武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古代武术多被用于战争及军事训练,武术源于商周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秦汉时期武术形成流派,武术在宋明时期达到了巅峰,可以说全民习武,到了清朝时期,统治者禁止民间结社习武,因此民间也只能以“馆”和“社”的形式,秘密进行武术传播。武术和文化、历史有着很大关系,民国时期随着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武术再次得到了发展,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拳社。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武术已经成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中国武术相比,泰国武术也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泰国武术多指泰拳,泰拳堪称格斗技中的级品格斗技,泰拳文化中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入门、拜师、登台都有一系列的仪式。

1 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

为了对中泰武术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查找了相关论文及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为互联网资源,知网、智能电子书库。另一方面,通过图书馆大量书籍,书籍类型为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现代武术、武术传播、武术文化、泰拳、泰国文化、泰国武术起源、泰国宗教文化等相关方面专著。

1.2调查法

研究对象为中国武术文化与泰国武术文化,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中华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及起源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武术文化特点。同时,通过资料调查对泰国武术、泰拳、泰国文化宗教与泰国武术的关系,以及泰国武术文化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以此来了解中泰武术差异。

1.3逻辑分析法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做到充分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和发展现状及泰国武术文化起源、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方向,用逻辑分析法总结两国武术文化差异。

2 研究结果

2.1中国武术文化研究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两大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历史性,中国武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

表1 现代中华文化组成

2.1.1萌芽武术

中华武术文化历史悠久,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处于一种人少兽多的状态,原始人为了使自己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出于人类本能的与自然界、猛兽进行搏斗,因此在狩猎及生产活动中练就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和使用工具等技能[2]。经过不断的发展,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制和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武术的萌芽期开始形成,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些徒手或使用工具的搏斗捕杀技能和技巧[3]。并且这些技能和技巧在原始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器开始被大量生产,加之战争的需要,这些狩猎的捕杀技能渐渐转换为军事技能[4]。

2.1.2古代武术文化

中国古代武术文化与军事技术密切相关相互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古代武术内容以技击性为主,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发生阶段,发展阶段,定型阶段。

中国古代武术发生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古代武术多被用于军事训练,主要形式为“田猎”和“武舞”。这是中国武术文化形成的雏形,其中“田猎”包含着“手格猛兽”和“空手以搏”的搏斗技能为主;“武舞”则是根据兵器性能进行,把击刺与阵形、队形相互结合进行武舞式训练[5]。在这个时期的武术实用性较强,属于实战技能,这种将实战武术技能按一定程序进行训练的方式,是中国五代武术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也是武术系统化的象征[6]。

中国古代武术发展阶段:中国武术发展阶段是战争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对技击格斗技能的需求,促进了我国武术文化发展进程,当时的步兵无论是进行防御或进攻都需要靠手中的兵器来搏斗杀伤敌人[7]。使得我国的武器和工具发生了变化,首先从形状上和功能上都出现了与传统工具不同的剑、刀、矛等等武器。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能生产出质量极高的青铜剑,欧冶子就是当时最负盛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一生铸造八柄名剑:龙渊剑、泰阿剑、工布剑、湛卢剑、纯钧剑、胜邪剑、鱼肠剑、巨阙剑,自此习武之风在民间盛行。并且民间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剑客”“武士”等等以习武为生的职业练武之人[8]。在这个时期,武术已经渐渐与养生联系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习武的健身作用,到了宋朝,民间武术门派星罗棋布,蓬勃发展,很多人都入社习武,并不是为了谋取私利,仅仅为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中国传统武术定型阶段:中国古代武术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为明清两朝,可以说明清是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武术已经形成比较正规的流派,并且多数的武术技能都有具体的名称和内容,另外,不同流派间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这个时期是武术流派最多的时期,比较出名的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这些拳种多注重的是内练以巧制敌,并且这些武术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甚至现今还有很多人会打太极拳。

2.1.3近代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近代武术文化在二十世纪初期,在“强种保国”的历史潮流中,在土洋军事的、体育的思想碰撞交融中,结合了系统兵式体操与民族的尚武精神形成的中华新武术,新武术在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八年被编成教材《中华新武术》被定为中国军警必学课程。这个时期的武术文化已经趋向于体育教学的方式,逐渐开始灌入竞技体育思想。

2.1.4现代武术文化

现代我国依然重视武术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形成很多以建设为主的武术体系,并且政府也成立了相关武术队,并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国家体委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武术技能发展方向。现代武术不再研究搏杀而是竞技,竞技武术的腾空动作不在讲求高度,而是突出侧翻、纵旋、平旋横转等创新的高难度动作。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在全国武术训练工作会议提出了“突出竞技特点、鼓励发展创新、提高艺术水平”的新指导思想,中国现代武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成为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对武术研究意识的提高和强化,得知中国武术实际上涉及了很多科学内容,如生物力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等。同时我国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设立了武术科研基地,大力推广和推进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发展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现代中国武术并不再以搏杀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强身健体及娱乐为目的。中国武术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追求的是人己物我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讲求习武内外兼修,使身心内外和谐。内练调息调整呼吸,掌握运气方法,使气、精、神、力、功达到另一个高度。外之身体素质、骨骼、肌肉等等。现代的武术重视的是运动目的,修身养性,注重养生。如太极拳,动作比较缓慢,但是对心血管、呼吸系统都有好处,对调节神经系统、缓解压力、陶冶性情都有独到之处,并且中华武术文化更是受到外国人的推崇和青眯。并且武术学习还能提高我国人民名族意识,激发图强精神,中华武术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武术学校,向武术爱好者进行教学、训练、表演、比赛等活动。当下中华武术文化偏于欣赏层面,现代中华文化组成如表1。

2.2泰国武术文化研究

2.2.1泰国武术文化的起源

泰国武术文化多指泰拳,泰拳属于泰国的国技。泰拳的由来是传说在古代泰国时期,泰国与缅甸发生战争,泰国战败,国王被俘,缅甸国王听说泰国国王是搏击高手,因此便让泰国国王与缅甸的拳师比赛,并答应了泰国国王如果能够战败面对拳师就可以释放自己。最后泰国国王果然战胜了缅甸的拳师,缅甸国王只好按照约定把泰国国王释放回国。泰国国王回到祖国以后,把自己多年的搏击经验编织成了一种特殊的拳法,传授给泰国的将士,这便是泰国武术的雏形,这种拳法就是泰拳。

2.2.2泰国武术文化特点

泰国武术里泰拳属于横练,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武术,泰拳十分注重实战,实际上泰拳就是经过不断的实战累积而来,泰国文化武术文化受到佛教文化影响较深,因为泰国又称佛教之国,在泰国有95%以上的人都是佛教信徒,所以很多的职业拳手都是佛教信徒,并且泰国很尚武,十个男人中就有九个人练习过泰拳,并且泰国拳手,每次比赛前都会进行祈祷仪式,不论服装和仪式都十分讲究,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宗教的虔诚的心。这种仪式一般保持3~5分钟左右,并且这个过程中还有热身仪式。先跪拜天地,祈求神灵保佑,然后再向自己的出生地进行膜拜,其寓意是想自己的祖先和父母致敬,感谢自己师长的教导和培养。同时台下乐队也会奏起传统的泰国音乐,泰国拳手会伴随着音乐跳舞,动作各式各样,舞步奇特。最后才会换上护具登台比赛,并且比赛过程中也是伴随着泰国传统音乐。

2.2.3泰国武术文化发展

泰国武术文化因泰拳而闻名,以凶猛、残忍、无坚不摧被人所熟知。这主要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泰国人开始学习泰国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保卫家园。并且泰拳的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锻炼中将锻炼精神锻炼的无坚不摧,泰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斗志,泰拳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和技击特点。泰拳就是运用四肢的拳、肘、膝、脚组合进行攻击,并且攻击连环于不同角度的打击人体的各处要害部位,攻击力十分猛锐,打在人身上非死即伤。多年来泰国武术争霸国际武坛,号称“五百年无败绩”。这也是吸引世界各国武术家们研究的关键所在。但随着泰拳的不断发展,泰拳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体育价值,现代泰拳训练过程无疑是上佳的体育运动模式,并且接受训练的拳手必须遵守师傅的教诲,可以说泰拳也是讲究尊师重道的。现代泰拳也已经如中国武术一样,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表演性和娱乐性,泰国人民以拳术为自豪。

3 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中泰武术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中泰文化都是起源于战中,处于生存目的。可以说所有的武术基础都是原始的徒手格斗技能萌发的,都是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了生存及获取生活资料学会的基本格斗技能演变而来,是人们长期在生存劳动以及与大自然搏斗中不断积累的成果。中国武术文化和泰拳武术文化中都十分注重尊师重道,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以说师傅如父亲,泰国武术文化中与中国武术文化中有着相同的概念。

3.2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我国应加强对泰武术交流,通过比赛和切磋技艺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并且泰国武术文化中也有着我国武术文化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国应积极吸收泰国武术的优秀点,并加以实践总结,结合到我国武术当中,进一步促进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华武术已经失去了古代武术的锐气和杀伤力,具有较强的现代气息。但是泰国武术却保持了原有的风俗、习惯和特点,这是我国武术文化应该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周墨菁.浅谈中泰武术格斗理念及武术文化差异[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2.

[2]李志搏.关于中国散打与泰拳的体育文化比较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军.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74-1176.

[4]陈秀英.试论中国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3):109-112.

[5]王慧芳.论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D].松花教育师范大学,2013.

[6]宋卫东,唐苏莉.中泰两国拳术的综合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00-101.

[7]李风持.泰国武术文化起源于技击特点及发展方向[D].湖南职业技术学院,2011.

[8]邵华阳,胡双全,权力.中泰武术文化起源于武术文化差异研究[D].山西教育师范学院,2012.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003-02

作者简介:①郑启龙(1972,6—),男,山东省胶南市人,博士,讲师,专业:体育学。崔哲瑞(1985,5—)男,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助教,专业: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拳术中泰文化差异
中泰义务教育母语教材比较略论
中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中国省份双边贸易研究及其对泰中贸易发展的政策含义:引力模型方法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
少林拳术图说(二)
石头拳术秘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