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
2015-08-11粟晓芳
粟晓芳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有思想性,还包括实践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政治课程的价值,也为了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课改下,我们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以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为什么要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1.传统课堂弊端的不断暴露。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高效政治课堂的实现。而且,在这种思想下,学生会越来越看不到政治课的存在价值,宁愿在考试之前借助“死记硬背”来应对,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课程目标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不仅能够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知识灌输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得不到发挥。所以,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除上述两点之外,还包括学科的发展,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等,都要求我们要改变,都是“以生为本”政治课堂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多样化方法来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
“以生为本”是课改下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而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贯彻落实该理念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本文以下面几种方式为例进行论述。
例如,在教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也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授课时,我选择了“问题探究法”,首先,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相互矛盾的吗?(2)推陈出新就是要否定传统文化吗?(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思考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又如,在教学《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可以打破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也能促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接着,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哪些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彼此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对学生文化的选择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学生的自主讨论、自主思考也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培养,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作为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对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的作用,也要从行动上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探究、讨论的平台,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王菲菲.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D].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