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祥林嫂看中国妇女的坚毅与抗争精神
2015-08-11唐仁均章立
唐仁均 章立
摘 要:《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多是从她受的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可怜和不幸角度去解读。力图从她的坚毅与抗争精神重新解读。
关键词:祥林嫂;坚毅;抗争
《祝福》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读完整部作品,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那个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头发却已全白,一手提着竹篮和破碗,一手拄着比人都长的竹竿,纯乎乞丐,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祥林嫂吧。
对于祥林嫂,我们从其身上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她的可怜和不幸,殊少谈论她的坚毅不屈和奋力抗争精神。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她的坚毅不屈和奋力抗争精神。
其一,他的勇敢出逃,靠做工谋生即是例证。祥林嫂,从小作为童养媳,在严厉的婆婆的折磨下生活,小她10岁的丈夫在她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先她而去,精明强干的婆婆为了获得丰厚的彩礼竟打算将她再嫁到深山野坳里。这与无端被卖何异?没有苦苦哀求,没有哭哭啼啼,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竟大胆地冲破了封建妇女足不出户的牢笼,居然会私自逃到鲁镇做工谋生。这是当时许多男子也未必敢做的事,更何况普通妇女。
其二,断然抗婚,不惜一头撞在香案上的壮烈也不失为感天动地的一次壮举。婆婆打听到她的地址,派人将她从鲁镇抢回,强迫成婚,两三个男子也擒不住她,一头撞在香案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其勇敢,其壮烈,让人可佩可叹。
其三,再次到鲁镇谋生,毅然捐门槛,是与生活无声的抗争,是勇气和胆识的体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幸的祥林嫂,没过几天好日子,丈夫竟因伤寒离她而去,儿子又被狼吃掉,大伯却无情收屋,生活无着。人生两大不幸,同时降临,虽然给她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并没有将她彻底击退,勇敢地再次到鲁镇谋生。虽然备受世人的歧视和白眼,面对生活的非难,毫不退却,坚毅勇敢的她,和生活苦苦抗争,为了摆脱所谓的“罪恶”,近乎执拗地到土地庙求捐门槛,辛辛苦苦积攒一年的工钱毅然捐出。
综观祥林嫂的一生,她善良本分,又能吃苦耐劳,既拼命硬干,又易于满足,她能思考,能决断,勇于行动,她坚毅,近乎执拗。这样一个受尽迫害,仍然挣扎苦熬的劳动妇女,不就是我们旧社会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的缩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