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紫砂陶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

2015-08-11陈贵忠

佛山陶瓷 2015年6期
关键词:刀痕刀法紫砂陶

陈贵忠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

浅述紫砂陶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

陈贵忠

(宜兴 214221)

“以刀代笔”是对陶刻本质的描述,书法中的虚实用笔,绘画中的浓墨淡彩,金石中的爽利刀味,尽可在沉着、痛快、爽利的刀痕和浓烈、醇厚、隽永的刻味中表现出来。

紫砂陶刻;刀功;装饰;语言

1 前言

东方陶都,丁蜀紫砂为甚。“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谁执妙高昆吾刀,命情刻意上砂壶?虚实方圆古茶器,融融诗画向人语。莫道雕虫是小技,自引茗士化清虚。”观供春、大彬名家以降,阳羡不知出了多少制壶圣手,也不知出了多少像陈曼生名噪于世的书画名家雕刀圣手。他们以器载意,妙合传心,为世留下了不尽庋藏壶宝。

2 紫砂陶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

陶刻为紫砂壶,尤其是紫砂光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装饰作用,它能为紫砂壶增添文化底蕴,历来受到壶友的欢迎和喜爱。紫砂壶的陶刻,早期仅限于壶的底部,为壶艺家的落款。后由于紫砂壶的社会影响,吸引书画金石家前来定制茶壶并亲自挥毫镌刻,亦逐渐形成一种风尚,追求书法及镌刻趣味。

紫砂陶刻属“金石学”之范畴,虽与篆刻在用材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艺术技巧和审美法则是相通的。陶刻家既要具备相当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又要熟悉紫砂泥性,精通刀法而有更大的变数和难度,故紫砂陶刻不经数年或更长时间的磨练和体悟是很难知晓精髓的,有些成熟的书画家、篆刻家偶尔涉及,却无法深入,所刻作品往往缺少紫砂陶刻独特的韵味和审美趣味。

欣赏陶刻作品,人们一般很看重刀功。好的用刀应该洗练沉稳,刚劲老辣,有内涵、分深浅,节奏明快,疾徐有致。刀到意到,刀不到意也要到,用刀与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用笔同气连枝,相互昭彰。“以刀代笔”是对陶刻本质的描述,书法中的虚实用笔,绘画中的浓墨淡彩,金石中的爽利刀味,尽可在沉着、痛快、爽利的刀痕和浓烈、醇厚、隽永的刻味中表现出来。

紫砂陶刻中的单刀侧入法运刀技巧难度较高,陶刻家须精于金石书画之道才能运刀自如,否则作品会徒生“匠气”而少了“书卷气”。操刀时讲求成竹在胸,意在刀先,未着刀而胸中自有刀痕,刀起刀落时注意笔划起势收势,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奏刀准、狠、稳、干净利索、抑扬有致。该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颇有狂草书和大写意之气势磅礴、激情奔放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涩刀、冲刀、切刀、带刀、留刀等传统刻法和综合双刀与单刀刻法之沙地刻、阳文刻、着色刻等方法。

笔者作画以画为文,当感触到世态人心时,花草树木奇石生情时,心底所起之兴味以形画出,托物言志;有物尤不能形或不是形出之幽渺、恍惚之情与意,则辅之以诗文。诗文、形象之外,笔墨之阴惨阳舒,刚柔疾迟尤如音律之节奏,揭示出笔者感情的微妙起伏和性格类型。因此笔者将诗文、金石、书法渗透贯通,形象和笔墨交融,而淋漓尽致凸显出自己的画格。

笔者的画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意出于格,先得格也;格出于意,先得意也。吟咏情性,如印如泥,止乎礼义,贵涵养也。对于画意的表达,又要洗练概括,精思巧构,一笔如金。因景物而生意,因生意而立法。

紫砂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感染着触碰过它的每一个人。它就像一本厚厚的古籍,翻开它,品读它,你会被丰富的内容所折服。一壶一乾坤,时间越久,人们越能感受到紫砂壶的独特意境和内涵。捻管转刀法最适于在紫砂上表现书画,能保持紫砂古朴、典雅、清逸的风格;能体现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因此,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是最具紫砂陶刻特点的、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刻工具与技法的。

3 结语

宜兴紫砂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由于皇室消费、陶艺发展、士大夫饮茶改为“沏泡”而得以在全社会广泛流传,其中又因文人的介入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使得 “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宜兴陶刻底蕴深厚,刀法奇绝,古朴端庄,源远流长,犹如谦谦君子,显示国粹风韵。

猜你喜欢

刀痕刀法紫砂陶
发动机缸体加工不合格问题研究及优化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刀法
水力割刀痕迹和刀片选择分析
浅析如何降低缸盖座圈加工崩刀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每日挥刀五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