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的研究

2015-08-10杨阳霍国庆顾春光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关键要素区域发展层次分析

杨阳++霍国庆++顾春光

摘要:文章通过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指标测度上提供的理论支撑,以期阐明区域创新驱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自然联系。同时,赋予各要素之间的外延与内涵的准确范围,以期阐明不同区域各要素的变化差异和变量函数,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要素探讨作为切入点,以期阐明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机制和综合作用机理,为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的创新驱动模式奠定基础,建立范式。

关键词:区域发展;创新驱动;关键要素;层次分析

一、 “创新驱动发展”研究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识数据(CNKI)库网检索“标题并主题词”包含“创新驱动发展”的文献有4 215篇;在ABI/INFORM Global数据库检索“标题并主题词”包含“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的文献有221篇(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利用Refviz软件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路径和方法的研究;二是对影响因素的研究。

1.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一类研究是对创新活动行为主体间的内部运行机制做了充分的探讨,并认为优化创新主体的基本要素,是创新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效能的关键。这类研究从整合、聚焦、扩散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活动主体间相互联系的方法和路径,给出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归纳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结构积极参与,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为创新源的创新主体系统,并通过主体协调合作,以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外环境导向,提供和搭建物质载体和支撑平台,科学驾驭驱动机制,保障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代表学者如陈曦(2012);李洪文(2013);张蕾(2013);任保年(2013)等。

另一类是从制度的角度出发,聚焦政府解决制约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动中障碍提的具体解决办法,这类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对创新资源配置权的优化,释放更多的有利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生存空间;二是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来检验和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工作的稳定开展;三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障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不受到侵害。相关研究代表学者如张晓第(2008);汪建(2012);马一德(2013);袁峥嵘、杜霈(2014)等。

第三类是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根据社会环境和经济需求制定创新方案。这类研究多停留在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表层因素上,案例选择也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研究难以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相关代表学者如夏天(2012);陈强、霍丹(2013);余伟(2013);李丹(2014)等。

2. 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类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这类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并用因子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来评价科技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在2012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后,学界相关研究引用比较多的指标体系包括:尹德志(2013)构建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模型、吴优(2013)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柳卸林(1999-2014)构建和完善了评价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等。

另一类研究是用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文献回溯的方法,分析、整理并推导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素。这类研究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比较丰富,可以归纳为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包括: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等;外生因素包括:区域环境、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相关研究代表学者如杨燕、高山行(2011);赵兰香(2012);隋映辉(2013);申文青(2013)等。

二、 研究综述小结及问题的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两种误区,一是把驱动创新等同于创新驱动进行研究。创新驱动的落脚点应在发展上面,而驱动创新的落脚点在如何促进创新的形成。二是把创新引领等同于创新驱动进行研究。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在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也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创新驱动位于整个创新链的前端,而创新引领则处于创新链的末端;同时,创新引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创新驱动,它是创新驱动的最终演化阶段。创新驱动应该研究如何让创新更快更有效的形成,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研究导向存在一定的偏离,其重点还是落在创新本质的研究上,研究主题多集中在讨论构成创新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就如何保障这些要素运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与市场需求结合极少;最后,对创新驱动的方法和路径重复研究较多,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缺乏的是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驱动方法和路径的研究。

上述研究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学者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理把握不准确,所以很容易在概念上出现误区,导致研究内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将尝试分析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理,着重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功能分别是什么?三是区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更应该关注哪些要素?本文也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构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一般性理论观点提供帮助。

三、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范式及其关键要素

世界经济发展基本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每一次大的经济大经济必然会催生科技革命,从而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冯俊芝,2009)。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必然由创新驱动,那么又是什么因素约了旧的经济驱动方式呢?从我国区域发展角度上看,目前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摒弃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纷纷选择向创新驱动转型过渡。究其原因,是因为要素驱动主要受制于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稀缺和生产要素递减等多种问题(张来武,2014);而投资驱动不仅受制于人,还带来了环境承载力减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多种社会问题(洪银兴,2013)。

区域要解决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必须要向创新驱动转变(M.Porter,2002)。而创新驱动区别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就是它对知识依赖的程度是最高的,它的生产资料就是知识。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要有能生产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人。这类人才的特性就是可以带来重大的创新突破,从而带动一个学科和一个产业的崛起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李建波,2011)。同时,我们还要思考这种新知识的特性?创新驱动所生产的知识是不能通过资源换取或单纯的模仿获取的,这不仅体现了这类知识的原创性和复杂性,更体现了这类知识作为社会生产资料和新经济增长动力源的重要性(赵兰香,2011)。那么,这种知识的形成还需要哪些能力?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基点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即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的能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能力(习近平,2014)。最后,如何检验创新是否驱动了区域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要看创新在市场中的表现,如果创新在市场中的收益逐步放大,且远超过其它的驱动方式,那么基本可以认定该区域已经过渡到创新驱动的阶段。

另外,只清楚区域发展的制约要素和动力要素是不够的,如何保障和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形成,还要到回归到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上。两者应该由政府来主导。

就保障措施而言,关键要保障创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杜绝科技与经济剥离,这是保证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的前提。那么,创新驱动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保障?李克强总理(2014)提到,“创新的巨大潜能依孕育在改革之中”。就此而言,要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先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近一年来,政府为降低创新的成本、释放市场活力,加大了简政放权工作力度,同时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这主要得益于创新政策的制定。同时,李克强总理(2014)在达沃斯论坛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多次表达,“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得以延续的火种”、“创新的必要条件是知识产权保护”,也表态政府将加大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监督,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再者,在创新成果产出阶段,还要借助各种创新平台进行孵化,这是创新成果转变为商品的关键,也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还是加快成果转化的必须条件(OECD,2002)。最后,要使创新驱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政府需要通过不断地激发全民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使全社会认识到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创新型国家,2006)。

就激励措施而言,在区域实施创新驱动的前期,政府应加强对创新的投入,优质资源应该优先向创新意愿强的区域流动和聚集。因为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优质资源投在科技创新上比直接投在生产上更有效益(Romer,1986)。同时,只有加强创新投入,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入到创新阵营里,也可以让有创新意愿的人尽情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只投入不产出是不行的,所以在区域创新驱动实施过程中,应当对创新工作进行评价,对有利于创新成果孵化的工作,应给予适当的荣誉和奖励,这既是对创新工作价值的肯定,又使创新意愿强的人创新势头不减(万钢,2014)。在区域创新驱动的后期,应根据创新成果在市场中的表现,给予创新者一定的收益分配权力,让创新者共享创新果实,以此不断激发区域创新驱动的活力和持续性。

四、 区域创新驱动关键要素的AHP分析

1. 模型的建立。根据上述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范式及其关键要素的探讨,本文将区域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归纳为制约要素、动力要素、保障要素和激励要素,并确立其13个对应指标,如图1所示。本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这些要素和指标的权重,以便观察这些要素和指标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程度。首先,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的层次模型。目标层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准则层是前文推导出的四个要素;方案层是与准则层相对应的13个指标。其次,本文在Excel表格中设计了层次模型的计算模块后,向15位参加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讨会”的中科院二级研究员(教授)发放了问卷并回收。最后,将问卷中的得分导入之前的Excel计算模块中,得出分析结果。

2. 结果分析。在准则层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四个关键要素矩阵中,最重要的是动力要素,它占到了全要素的43.4%;而制约要素、激励要素和保障要素三个关键要素所占全要素的比例相仿,分别是21.2%、18.3%和17%。准则层矩阵的主特征值λmax=4.054 5,一致性比率CR=0.020 2<0.1,因此结果具有一致性。

方案层中三个关键要素矩阵的主特征值(λ max)和一致性比率(CR)均通过了检验,结果均具有一致性。制约要素的三个指标,生态和环境危机与资源稀缺两个指标的权重值最高,且相符。动力要素的三个指标,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所占比重最高;创新领军人才指标居中;需求优势指标最低。保障要素的四个指标,占权重比例最高的指标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次是创新政策指标;创新环境指标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所占比重相符。激励要素的三个指标,占比最高的指标是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奖励和创新收益分配两个指标相对平均。

3. 结果讨论。分析中发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四大关键要素中,动力要素最为重要,占总权重的43.4%,这也充分印证了动力要素在四大关键要素中的核心地位。制约要素占总权重的21.2%,在四种关键要素中排在第二位,说明制约要素倒逼动力要素形成的效果较为明显。保障要素和激励要素分别占到总权重的17%和18.3%,这也说明二者作用相似。

在动力要素中,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占到了19%,这也是所有方案层指标中最高的,创新领军人才指标排在了总权重的第二位,为13.1%。此外,占总权重10%左右的指标还有资源稀缺(9%)、生态和环境危机(9%)、需求优势和市场优势(11.4%)和创新投入(8.2%)。这些指标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应当率先得到关注。如表1所示。

猜你喜欢

关键要素区域发展层次分析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