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文课文指导写作

2015-08-10傅娜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邓稼先选材

傅娜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叙事散文,具体篇目有:《忆读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山中避雨》、《风筝》。第二单元是记人散文,有这些篇目:《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三单元是写景散文,包括《春》、《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第四单元是小说,有《空城计》、《美猴王》、《心声》、《勇气》。第五单元是童话,有《犟龟》、《小溪流的歌》、《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第六、七单元是古代诗歌散文,主要篇目包括《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伤仲永》、《木兰诗》、《卖油翁》、《三峡》。这些选自教材的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的技能。”[1]用语文课文指导写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巧用课文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文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课文资源,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改变学生把作文当作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写出好文章。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巧用课文仿写,激发写作兴趣

课文仿写,就是依照课文样式,进行模仿。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写了母亲、养母、老师和著名的科学家。这些写人的散文都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并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和典型事件等写出人物的特点。《小巷深处》中有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我的老师》中,有与莎莉文老师的对话描写;《“两弹”元勋邓稼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可贵精神。学了这些课文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模仿,激发写作兴趣。

(二)巧用课文改写,激发写作兴趣

课文改写,是将课文原本的体裁改变,比如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将记叙文变换人称等。学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把它改写为一篇散文;把《木兰诗》改写为一篇现代文;学了《小溪流的歌》,把“小溪流”作为第一人称写出它成长为海洋的过程。巧用课文改写,学生会觉得新奇有趣,乐于练笔。

(三)巧用课文补写,激发写作兴趣

课文补写,就是在课文的某一部分,补充相应的情节和内容。既可以透过作品的空白研究人物的命运,也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根据表面的文字补出文字背面的东西,也可以根据课文已有的情节,给课文增加新的结尾。如学习《风筝》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写一写在“我”粗暴地把小兄弟将要做好的风筝摧毁,傲然走出后,小兄弟怎样地绝望,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学习《小巷深处》,可以让学生补写母亲遭到女儿疏远时的心理活动;《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文尾作者说“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麻烦。巧用课文补写,可以使学生从课文的想象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写作兴趣。

二、巧用课文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精心挑选的,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只要多留心,注意收集归纳,就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名人事迹、经典事例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直接引用或间接使用。

(一)巧用课文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

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比如:学了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等写景的课文后,积累描写四季的句子和词语,学生在描写景物时用上这些词,会让描写更生动形象。第六、七两单元是古诗文单元,积累这些古诗文留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观点。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在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嵌入诗词名句,那么无疑会成为作文的一个亮点。

(二)巧用课文积累典型的人物、事例

课文中出现的典型人物、事例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热爱祖国、忘我工作的邓稼先;《空城计》中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伤仲永》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方仲永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为写作提供非常好的素材。学习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作家资料。比如,学习《我的老师》时,介绍其作者: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学习《论语》时,介绍“韦编三绝”的孔子,这些人就可以成为学生写勤奋学习、有毅力等作文的素材。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素材为起点,介绍相关的事例。例如,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可以介绍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这一素材,进而联系到华罗庚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处于战争中的祖国、以及钱学森充满坎坷和波折的归国之路等等与此相似的素材。课文中有很多素材都可以为学生写作所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用课文训练写作技能

要学好写作这门学问,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怎样谋篇布局、怎样立意、选材等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写作技能,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是指导写作最好的模板,具体的写作技巧,可以在每一篇经典课文中找到。要善于发现这些写作技巧,并开展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这样,课本中的写作资源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

(一)巧用课文训练谋篇布局能力

谋篇布局能力是写作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掌握了谋篇布局的技巧,写作时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课文中不乏布局精巧的文章,在指导写作时,可以巧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比如,朱自清的《春》就是结构布局合理的典型代表。此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绘春”,共用五个段落描绘了五幅图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平均用墨,共同表现了“春”的美丽与欣欣向荣。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也是布局合理的典型代表。此文主要是为了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文章先描绘济南的“山”,再描绘济南的“水”,“山与水”都体现“温晴”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结构布局特点,使学生掌握谋篇布局技巧,进而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二)巧用课文训练立意、选材能力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一定的立意、选材能力。课文中不乏立意深刻、选材精当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学习后进行类似的写作训练。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其立意就是由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对母亲的爱,但又不仅局限于这些,文章还把“我”热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使立意更高远。文章的选材,紧紧围绕母亲“勤劳一生”精选典型事例。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母亲的勤劳简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事业的理解表现母亲对革命的支持。切入点很小,事情也很简单平常,却很好地诠释了主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在立意方面,表达对母亲之爱的主题可以由“小家之爱”到“大家之爱”,让立意更深刻。在选材方面,材料要为表现中心服务。可以在分析这些经典课文的立意和选材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写一篇回忆文,训练学生的立意、选材技巧。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方法,用语文课文指导写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巧用语文课文指导写作,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还要走出语文教材,把课堂之上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04.

(傅 娜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9)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邓稼先选材
艰苦奋斗的邓稼先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2017青岛谋篇布局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