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探讨
2015-08-10姜增明李昊源
姜增明 李昊源
摘要:在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文章首先从数理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1997年~2012年30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DIF-GMM、SYS-GMM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计量分析,再通过工具变量的有效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取舍。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净效应到底是正还是负?影响程度又如何?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 基于数理模型的分析
1. 数理模型假设。
(1)经济社会中存在城镇(U)和农村(R)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为了研究的方便,模型假定总人口规模保持不变,并将劳动者数量等同于人口数量,因此,城镇化为城镇劳动者数量Lu与农村劳动者数量Lr结构相互变动的结果,即城镇化?浊=。
(2)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竞争性厂商,且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及零利润的假设。本文在Barro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外部融资资金(F)作为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生产要素引入模型中,分别得出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代表性厂商的生产模型:
因此,在城镇化的初期,城镇化并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这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开始凸显。
三、 动态计量模型的建立、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1. 动态计量模型的建立。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它不仅与当前因素有关还取决于过去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因此,本文构建如下的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j=1,2表示城镇和农村,pij,t为i省第t年的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zij,t为i省第t年的城镇或农村的人口数,pit为i省第t年的总收入,zit为i省第t年的总人口数。
(2)农村金融发展。本文从规模和效率两个方面来考虑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FDSit):定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FDSit=(农户储蓄存款余额+农业贷款余额)/农村GDP,后者用“第一产业GDP+乡镇企业增加值”衡量。
农村金融发展效率(RFDEit):定义RFDEit=农业贷款余额/农户储蓄存款余额。
(3)城镇化水平(URBAit)。本文选取城镇人口/总人口衡量城镇化水平。
(4)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变量。①人均G-DP增长率(PGDPit);②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SCit);③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LGIEAit);④经济的对外开放度(OPENit)。
四、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1. 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动态效应面板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存在,导致一般的面板模型估计方法所估结果的有偏性与非一致性,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存在,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予以解决。
广义矩估计主要分为差分广义矩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理论上说,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在有限样本条件下,虽然比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但过多工具变量的选择造成自由度的损失,缺乏足够的可信度;且广义矩估计的两步估计虽然比一步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但会低估标准差,影响估计效率。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分别报告DIF-GMM的一步估计与两步估计以及SYS-GMM的一步估计与两步估计结果,并通过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检验选择合理的估计结果。本文样本的时间跨度为1997年~2012年,时间跨度不是很大,取最大滞后阶数M=1。模型的具体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2. 动态效应面板模型的有效性检验。从Sargan检验结果来看,表1的第(2)和第(4)项都通过了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检验,即工具变量的设定是有效的;从AR(2)检验结果看,同样认为第(2)和第(4)项的模型设定合理。但从总体检验结果上看,第(4)项在工具变量和模型设定上比第(2)项更加有效(第(4)项Sargan检验和AR(2)检验的P值分别为0.913 6、0.887 6,而第(2)项的P值分别为1.000 0、0.901 3),且Blundell,Bond和Windmeijer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证明,当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的系数为0.8~0.9时,SYS-GMM比DIF-GMM更加有效,因此第(4)项的估计结果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3. 动态效应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择表1的第(4)项来分析动态效应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具体来说:
(1)从城乡收入差距滞后项的视角看:由上表1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种估计方法,城乡收入差距滞后项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且系数均在0.79以上,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
(2)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看: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效应”与“门槛效应”;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非生产性借贷为主、缺乏可抵押物、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特殊性风险与成本四大基本问题,导致绝大部分农村金融资源被配置到非农产业,农村金融发展真空问题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从城镇化的视角看:城镇化起到了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由于我国城乡收入期望差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收入较低的农村进入城镇打工,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村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打工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增加了农村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制度的放松、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再加上“聚集效应”、“辐射效应”的存在,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自然也就不难理解。
(4)从其他控制变量的视角看:人均GDP增长率在1%的显著水平下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和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则扩大了这种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均GDP增长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跨过了库兹涅兹效应的最高点,开始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三产业就业主要有利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因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这一指标的增加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城镇倾向,随着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也随之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也因此扩大;自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更多的融入到国际市场,主要推动了制造业以及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这必然主要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五、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 主要结论。本文在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首先从数理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并利用我国1997年~2012年30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DIF-GMM、SYS-GMM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计量分析,再通过工具变量的有效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取舍。得出如下结论: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动态过程,并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我国农村金融的畸形发展并没有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城镇化却可以显著缩小这种差距,这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相吻合。
2. 对策建议。
(1)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农村金融资源反哺回流机制建设。农村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并不能从中获益,因此应适当放宽农村中、低层收入群体以及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纠正农村金融的畸形发展,使农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优化农村金融资源反哺回流机制,充分调动农村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
(2)供给帕累托最优的城乡发展政策,避免因政策供给失衡而加剧城乡资源配置与收入差距扩大。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兼顾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市场和政府双重功能,充分发挥城镇辐射作用,有效释放城镇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实现城镇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的供给上,继续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供给帕累托最优的城乡发展政策,避免因政策供给失衡而加剧城乡资源配置与收入差距扩大。
参考文献:
[1] 王修华,耿兆祥.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2):71-74.
[2] 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12,(4):98-109.
[3]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4] 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44-55.
[5] 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3).
[6]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201407)。
作者简介:姜增明(1987-),男,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精算学及数量经济学;李昊源(1988-),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县人,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