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微信运营
2015-08-10刘青青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16
刘青青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16
《罗辑思维》的微信运营
刘青青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罗辑思维》无疑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一个成功典范,其微信运营风生水起。技术支持、内容生产、用户体验等造就了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创意;体验
2012年12月21日上线的《罗辑思维》节目受到了众多人的推崇。这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知识的运营商,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笔者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罗辑思维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成功的商业化产品,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基本的就是技术上的支持,由移动浪潮到来的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如每天的罗振宇的微信公众号上的60秒,除了视频节目外,音频上喜马拉雅是首发平台,这些都得益于移动客户端发展,人们可以用手机轻而易举地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且,对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技术支持使得人们可以对其像广播一样“伴随收听”,随时随地并且可以重复收听。因此《逻辑思维》有如此广泛的传播效果和数量庞大的受众。
二定位于独特的个性化需求。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商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主体部分,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的那条无穷长的尾巴。“长尾理论说明了非主流、个性化的需求在市场中的作用,而网络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这些非主流需求和相应地满足方式。因此长尾理论被认为特别适合网络经济。”[1]《罗辑思维》的定位是知识的运营商,这并不是定位于一个传统的大众化的商业领域诸如教育、出版等,从《罗辑思维》的选题来看,都是一些冷知识,并不是热门的扎堆的话题,另外就是高度个性化,传达的思想观点都很新颖独特,倡导独立、理性,推崇自由主义和互联网思维,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将《罗辑思维》打造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信息消费者的“读书人”。这个定位迎合了现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黑洞。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超载的时代下,人们的注意力被碎片化的信息分散,变得更加浮躁,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让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书。网络变革社会的同时,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相应改变,绝大多数的人们习惯了获取快餐式文化,而不是去看一本本厚厚的书。于是要花钱买一本书,又要花时间去看完一本书,而现在《罗辑思维》就是让你免费在几十分钟内就了解一本书或基本书的精髓,并且得到有价值的新锐的观点,人们当然会被后者岁吸引。
三是《罗辑思维》带给用户独特的体验。这里的体验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上的体验,二是网络情境上的体验。
由美国两位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于1999年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他们认为,体验经济具有这样的理想特征:在这里,消费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2]《罗辑思维》提供的美好、独特的用户体验,虽然它不用付费消费者就可以得到,但是它牢牢地抓住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的注意力,然后把它转化成经济利益。
在内容提供上,《罗辑思维》有视频版和音频版,每期时间为一个小时作用。罗振宇个人的才华与魅力,口若悬河,娓娓道来。提供几乎都是冷门的但是有趣的知识,以及独特的的观点、评价和思考,选题诸如午夜降至、物种战争、谁绑架了团结等等。这些优质内容,是足以让众多受众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听这个节目的。微信上线后就特别火,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在微信公众号上,《罗辑思维》的公众号运营十分有个性,每天罗振宇都在6:30的时候发布,这是一条60秒的语音,罗振宇在60秒以内讲清楚一件事,清晰表达一个观点,并且在最后提供关键词,用户要输入关键词才能得到相关文章的推送。这是非常有创意的,如果是将这60秒的内容不是以语音的形式而是以文章的形式推送给用户,那么传播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一是所有的公众号都是以文章推送的,人们看公众号的信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而声音则不然,除非不听,不然接收信息的程度会比用户自己看文字要来得清晰。另外,《罗辑思维》的公众号会自动推送语音,如果用户不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信息,这会勾起用户的好奇心,而优质内容作为支撑下,这种形式下去听的用户,就很可能培养成《罗辑思维》忠实粉丝。语音之后推送的文章,《罗辑思维》公众号只推4篇文章,这也很有意思。第一篇是推荐文章,以下则是各种有创意的活动公告、广告、以及招聘启事。这些内容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与《罗辑思维》的注重互联网创意的氛围与理念相关的,汇聚有创业激情与梦想、有趣、有才华、有想法的人的活动公告。如“和创业大咖相约上海”、“一语赢万金,超级猩猩寻找文案
在网络情境上的体验,《逻辑思维》也让用户有着独特的体验。“所谓网络情境(Context)是指一种整体的氛围所带来的感觉,就像现实世界中有的餐馆生意红火,而有的餐馆门庭冷落一样,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不仅在内容和服务上,还在于网站所营造的氛围。有些网站的界面富于人性化,阅读方便,而有些网站则相反。同样的内容,放在不同的网站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时,内容或服务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或情境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情境也是网民在网中的一种重要的体验。”[1]彭兰在《网络传播概论》一书中论述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乐于在移动终端“小而美”的应用上获取信息,诸如各种APP,而不是到网站上。但是彭兰所论述的网络情境的体验却没有过时。《罗辑思维》节目中,主持人罗振宇对他们团队的价值观和理念是和坦诚地表现出来的,包括将《罗辑思维》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在公众号里卖独家销售的书籍,以及联合一些创业广告文案销售独家商品,诸如“今天这么性感,你要怎么办?我说的是女人下厨房,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男人花心思,送出最称女人心的礼物,骚货购带来来自瑞士的力康(Kuhn Rikon)厨刀,罗辑思维独家性感豹纹礼盒,限量220套,此刀有三好,够骚,够巧,能示好……”,当然除了这些有创意的商品销售之外,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含金量高的活动,诸如“最后10席:与吴晓波的2天2夜,干点啥?”的课程活动等等,以及一些创意公司的有趣的招聘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也许是对《罗辑思维》庞大受众的一小撮人是实实在在能最终参与的,但是所有的用户都会觉得《罗辑思维》的用户圈里,坦诚、有趣、思想前卫、创意无限,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就是“高逼格”。因此,用户能够从《罗辑思维》里得到独特的情境体验的,这也是其拥有庞大而稳定的用户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2-164.
[2]汪丁丁.体验《体验经济》.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9-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