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5-08-10沙勇忠田生秡肖桂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图书与情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易用性公共事务意愿

沙勇忠 田生秡 肖桂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珍藏撷英

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沙勇忠田生秡肖桂芳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公众的空间话语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我表达方式。研究影响公众在线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行为的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公众的社会需求,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在线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文章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用户在线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有关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用户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因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以提高用户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程度和质量。

关键词:

公共事务;在线讨论;用户参与行为;结构方程

1 引言

公众在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主要是指公众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公共事务,并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并对其发表意见,以及通过网络对政府及其他管理主体加以监督并影响其决策的行为。社会公共事务涵盖了文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艺术、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还包括维持社会秩序时的相关公共事务等,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增强政府动机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努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改变群众社区的游离状态,促进各方积极合作。

线下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方式的局限性、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制度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和门槛,公众越来越多地自动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在虚拟的网络公共空间里,公众能够自由地对其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匿名性特征为社会公共事务讨论带来了具有深厚民意基础的舆论氛围。此外,公众发表的信息蕴含着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缺乏的大量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公共管理部门更好地感知公众需求、改善服务方式。

许多学者认为网络论坛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公众基于相同兴趣聚到一起,通过主动创建各种话题、回复他人的发言以及浏览社会公共事务相关的话题等方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尽管网络论坛为公众提供了同等的话语机会,但公众在网络论坛中的参与仍然具有极大的差异。有学者通过对国内14个主要网络论坛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网络论坛中公众的参与都是不平等的,其中,“一帖作者”的比率达到50.2%,公众参与程度呈现极大差异性,且整体参与的程度很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会影响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质量,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公众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指导公共事务管理主体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 文献回顾

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及其对利益表达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为传统公众参与方式和公共治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Web2.0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众的交流模式,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表观点。Web2.0时代网络公共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论坛,包括BBS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新闻网站;电子政府;具有相同目标、观点的网站,如非政府组织网站。网络公共空间使得公众能够更便捷、更快速的了解社会公共事务,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张皓云总结了公众参与网络事件的主要特点:参与的直接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便捷性,实现方式的互动性、廉价性等,这些特点使得在线公共参与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童珮茹认为微博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广泛性和积极性,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此外,还有学者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发现微博的易读和碎片化信息特点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快节奏特点,更能赢得用户青睐。

网络媒体的使用影响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凯斯·桑斯坦和本杰明·巴伯认为合理运用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参与效果,为强势民主的实现提供帮助。柯佩均等人发现通过网络接收信息或发表观点,均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公共事务。德图佐斯分析了电子公告板使用情况,发现网络对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有着促进作用。

公众参与的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不同学者基于各种理论模型对公众参与的网络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Chen等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杨光明等人通过创新扩散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了移动社区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何流综合使用满足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培养理论、沉默螺旋理论构建了女大学生微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模型。此外,也有学者直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公众网络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发现:公众参与行为的非政治化倾向较为严重,即公众不愿意参与带有政治意义的公共事务讨论;公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人口学特征没有相关性,社区归属感、经济状况和社区满意度对公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有正向影响。余红通过问卷分析,发现网络知识、人口统计学变量不是显著影响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舆论监督效能感、网络影响力、民生问题思考力等显著影响大学生在线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戚媛媛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交互问答服务中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用户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网站易用性、信息质量及服务有用性和便利性;而用户的行为意愿又对其实际行为有积极影响。

用户的网络参与行为可以分为浏览行为、积极参与行为、组织倡导行为与管理行为。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公众参与在线公众事务讨论的行为,因此只考虑浏览、积极参与、组织倡导三种参与行为。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过程中,用户的行为受到心理状况、事件性质、他人影响及政府决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公众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行为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易用性以及信息来源——行为意向的理论视角探讨公众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行为。

3 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3.1模型构建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愿受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影响,行为态度是人们对某一行为正面或负面的情感;主观规范指的是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对其行为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可控性的感知程度,由感知促进因素和控制信念决定。Bagozzi认为行为态度应包含情感性态度和工具性态度两个维度。Ajzen将感知行为控制定义为控制力和自我效能两部分。

技术接受模型中,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包含了两个变量: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反映个体认为系统使用的容易程度;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反映个体认为系统使用对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不良影响。Deutsch与Gerad的研究表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个体之所以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或影响,是因为他认为来自权威机构的信息必定是准确与可靠的。郭树润在研究微博对公共事务的影响时也提出,微博用户发出的虚假信息会对公共事务讨论产生消极影响。

根据上述理论和研究,本文从用户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线参与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以及网络信息特点等方面出发,集成有关变量,构建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见图1)。这一模型考察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易用性、信息来源与用户在线公共事务参与的参与意愿、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图1 理论模型

感知行为控制——指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感知程度,即个体对其是否有能力执行在线公共事务讨论这一行为的判断,包括自我效能和控制力: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参与行为效果的肯定,也即感知有用性;控制力指个体对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行为的资源和机会有效性的判断。

感知易用性——指用户在线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中感受到的容易使用程度,包括网络易用性、网站易用性。

行为态度——指个体执行某特定行为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心理体验,包含情感性态度和工具性态度。本文中情感性态度是指公众对已发布的公共事务信息的不同情绪下的参与意愿;工具性态度是指公众认为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主观规范——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性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反映重要相关人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本文中主观规范是指公众在公共事务讨论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受到自身对公共事务信息共享的积极或消极感觉的影响。

信息来源——指不同信息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参与意愿——指个体实施某种行为的倾向,本文中参与意愿指公众愿意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倾向。

参与行为——指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时的行为,包括浏览、积极参与、组织倡导:浏览指随意浏览、被动地获取信息内容;积极参与是指参与由其他人发起的活动或讨论议题;组织倡导指发起讨论议题,以吸引其他成员的参与。

由于许多结构变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以确定最终的观测变量。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时行为影响因素测量模型的观测变量(见表1)。

3.2研究假设

在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文献中,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之间,以及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证明:就个人参与行为来说,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都对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都对实际行为有正面影响。Muhammad等人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证明了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有积极影响;行为意愿对实际行为有积极影响。此外,史树梅研究网民心理与行为特征时指出,在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下所产生的从众心理,即他人的影响,会对网民参与舆情讨论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行为态度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

H2:主观规范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

H3: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

H4: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行为具有正面影响

表1 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测量模型结构变量和观测变量

H5:参与意愿对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行为具有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事务讨论开拓了新的途径,在线公共事务讨论平台易用性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在技术接受模型相关文献中已得到了验证:感知易用性对用户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面影响。此外,感知易用性对感知行为控制也具有积极影响。其中,网站使用的便利性和网络的普及对控制力都有积极影响,而网站实名制则对自我效能有消极影响。陈志光在分析网络身份识别对网络舆论暴力的影响时发现实名制度影响了网民对其参与行为后果的估计,对其在网络论坛上的发言产生了约束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正面影响

H7:感知易用性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

在线公共事务讨论依托网络平台,网络的共享性及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缺乏保障。方付建等研究网络舆情中网民行为时,认为片面性信息或对信息片面的理解会对公众的舆情参与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易承志指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后信息不透明或网民对信息的选择性发布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8:信息来源对用户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

4 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4.1问卷设计

本文的调查问卷除征询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外,还在对国内外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易用性、信息来源、感知行为控制、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等7个潜变量,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观测变量和问题项(表1)。本问卷回答选项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相关问题的选择项及对应赋值分别为:非常赞同(5)、赞同(4)、不确定(3)、不赞同(2)和非常不赞同(1)。

4.2数据收集

本文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预调研阶段,在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等网站随机投放80份,回收27份,回收率较低。对回收到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后,根据反馈信息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在专业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进行正式投放,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1日到2015年2月28日,共收取有效问卷103份。

4.3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

4.3.1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又叫可靠性检验,主要表现测试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本文运用SPSS 19.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学术界常用的Cronbach's Alpha(α)系数作为信度检验指标,若α系数大于0.7,则可认为数据的可靠性较高;若α系数在0.5到0.7之间,则数据的可靠性一般;若α系数小于0.5,则认为数据是不可靠的,也采用常用的克伦巴赫 (L.J.Cronbach)Alpha信度系数检验方法(问卷标准化信度分析见表2)。

表2 问卷标准化信度分析表

从分析表可见,所有结构变量的α值都在0.7以上,表明结构变量的内部统一性较好。同时总量表的α值为0.937,也表明本次问卷所获得的数据是非常可靠的,可以用于模型检验。

4.3.2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用以衡量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效度越高表明问卷的调查结果越真实有效。效度分析主要使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两个指标。KMO取值一般要求大于0.5时,且其值越大,意味着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用于检验各变量是否独立。如果该值较大,且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心中的显著性水平,那么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做主成份分析;如果该统计量比较小,且相对应相伴概率大于显著性水平,则相关系数矩阵可能是单位阵,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问卷效度分析(见表3)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易用性、信息来源、感知行为控制、参与意愿、参与行为等结构变量及总量表的KMO值都在0.6以上,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概率值都为0,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该研究的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相关性,调查问卷中观测变量数据具有很高的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3 问卷效度分析表

4.3.3模型检验

(1)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有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两个部分。前者是分析测量模型中观测变量与对应的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若发现观测变量与其对应的结构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则将其删除,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检验模型的整体效果。

本文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各个观测变量与结构变量间的关系。将所有样本输入LISERL 8.80软件中,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多次迭代计算,分析观测变量对各个结构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软件估计出标准化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见表4),可判断各观测变量对相应结构变量的有效性。对于标准化参数而言,其绝对值大于0.5,表明该观测变量对其相应的结构变量有较大的影响;0.3 到0.5为中等效果的影响;小于0.3则表明其对结构变量的影响较小。t检验值>1.96则表明该观测变量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根据表4,可以看出所有观测变量的t值都大于1.96,但A5、A6、G1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偏小,说明这三个观测变量对其相应的结构变量的影响不够显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这三个变量对各自对应结构变量的测评贡献不足,其二是这三个变量的样本数据可信度不足。分析这三个变量A5(我认为在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是方便的)、A6(我认为在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是安全的)、G1(我经常在线浏览社会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无效的原因:首先A5和A6两个观测变量一起计算其信度时,其信度值非常低(α=0.449),样本数据的可靠性不是很好,这可能会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这也表明在线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工具性态度对行为态度的影响较小;浏览行为是无痕的,对参与本身并无直接影响,这可能导致G1对参与行为的贡献不足,影响分析效果。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删除A5、A6、G1三个观测变量。

(2)对模型整体的拟合指数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常用的指标有:卡方(Chi-Square)与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比值x/df,其值一般小于2;Goodness of Fit Index(GFI)和Adjusted GFI (AGFI),一般不小于 0.9;Normed Fit Index(NFI)与Non-Normed Fit Index(NNFI),一般应大于0.9;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一般大于0.9;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应不大于0.1。本文各项指标的值如下:x/df=646.87/329=1.96、GFI=0.89、AGFI=0.90、NFI=0.86、NNFI=0.91、CFI= 0.92、RMSEA=0.094。从上述结果看,各指标基本符合要求,本文所建立的LISERL模型有较好的模型适应性。

将修正模型中保留的各观测变量样本数据输入LISERL软件中,对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最终的修正模型(见图2),模型图虚线表示不重要路径。图中展示了各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结构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表示一个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程度,系数越高,其影响越大。例如感知行为控制与参与行为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7,表明感知行为控制提高1%将直接会使用户在线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提高0.57%。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假设H1、H2、H3、H4、H5、H6、H8都成立,而假设H7不成立。

表4 测量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t检验

图2 最终的修正模型

5 结论与讨论

最终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并不直接对用户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而是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影响用户的参与意愿,进而影响用户的参与行为;用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信息来源都对其参与意愿有积极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和参与意愿同时正向作用于用户的参与行为。因此,通过提高用户对在线公共事务参与的感知行为控制能力,改善其对公共事务的行为态度,并构建用户感知易用的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参与平台,通过合理的渠道发布信息,对于提高用户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的程度有着积极作用。

行为态度方面,用户的参与行为主要受情感性态度的影响,工具性态度对其影响很小,这表明用户的参与行为主要受情绪所引导,且当用户对他人关于公共事务观点表示反对和质疑时,更能影响他们的参与行为。

主观规范方面,各观测变量的影响相差不大,其他网民和亲戚、朋友的参与行为更能影响用户的参与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群聚效应,同时人们的参与行为更容易受他们熟悉的人所影响。

感知易用性方面,网络实名制的均值最大,表明用户并不愿意实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而其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又最小,这可能与当前网络实名制并不普遍有关。

信息来源方面,网络媒体和企业发布信息更能够引起用户讨论意愿,但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相对企业和网民个人发布的信息,用户更相信政府和网络媒体,因此,通过政府或大型网络媒体发布官方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引导用户理智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

感知行为控制方面,自我效能中前两个观测变量的影响都比控制力的影响大,这表明政府积极响应公众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见或观点,比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更能激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

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自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进程会逐渐加快,网络媒体的出现既为在线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了多方位的帮助,同时网络自身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不仅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也大大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如何有效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延伸到在线公共事务讨论中,并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调查研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易用性、信息来源、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这些变量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合理地规划各个因素可以有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在线公共事务讨论。

参考文献:

[1]王乐夫.行政管理学大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1991:364.

[2]余翠娥.公共事务的合作共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艾滋问题治理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张卫.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对南京市锁金村社区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1(1):12-14.

[4]吴玫.测定非正式公众领域:中国互联网政治论坛量化分析[A.]杜俊飞.中国网络传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高岩.公共空间2.0?——Web2.0视角下网络空间的转型[J].广西大学学报,2011,33(5):84-87.

[6]张皓云.互联网公众参与-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政治民主方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94-98.

[7]包亚明(编译).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9.

[8]方雪琴.自媒体使用对网上网下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J].现代传播,2013(12):29-33.

[9](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144.

[10] (美)本杰明·巴伯.彭斌,吴润洲,译.强势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

[11]柯佩均,吴柏蓉.网际网路使用对公共事务参与之影响—以乐生疗养院拆迁事件为例[D].台北:世新大学,2002.

[12]托夫勒.预测与前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10.

[13]Chen,I.Y.L.,Chen,N.S.Examin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nts’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09(12):134-148..

[14]杨光明,鲁耀斌,毛禹忠.移动社区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224-228.

[15]何流.成都高校女大学生利用微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16]陈佳丹,余艳艳.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67-270.

[17]余红.知识决定参与?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5):82-90.

[18]戚媛媛,邓胜利.交互式问答服务中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1):32-36.

[19]Ajzen I.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In:Kuhl J,Beckman J(Eds),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M].Heidelberg,German:Springer,1985:11-39.

[20]Bagozzi R.P.,Ue H.M.,VanLoo M.E.Decisions to donate bone marrow: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across culture[J].Psychology and Health,2001(16):29-56.

[21]Ajzen I.Residual effects of past on later behavior:Habituation and reasoned action perspectiv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2(6):107-122.

[22]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23]Deutsch M.,Gerad H.B.A Study of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s Upon Individual Judgment[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5,51(3):629-636.

[24]郭树润.浅谈微博对公共事务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1(52):9-10.

[25]Muhammad,Z.M.,Leng,S.G.,Lada,S.,et al.An explora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SNS)adoption in Malaysia us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and intrinsic motivation[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2011,16(2):1-27.

[26]史树梅.网络事件中的网民心理特点与行为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27]陈志光.论网络身份识别对舆论暴力的影响——解读网络论坛中不同身份识别的网民行为[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28]方付建,王国华,徐晓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形成机理——基于网民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0,29(4): 26-30.

[29]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12):6-12.

[30]牛春华,沙勇忠.政府应急信息资源配置的用户满意度分析——以甘肃陇南5.12地震应急管理为例[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

[31](美)麦迪·克斯罗蓬.沙勇忠,译.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23-324.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73

作者简介:

沙勇忠(1968-),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生芃(1989-),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硕士研究生;肖桂芳(1990-),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公众参与的社区减灾管理:公众知识的形成机理及其人—机协作系统研究”(项目编号:71373108)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

2015-06-20;责任编辑:魏志鹏

Research about Influence Factors of Users'Participation Behavior during Online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social media have greatly liberated the public discourse space,providing the public with a new way of self-expression.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ublic'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helps to discover the problems in social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and the social public demand,guide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 actively,promote social democratization process.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buil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user 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obtain relevant data,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online.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 data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rs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discussion online.

Key words

public affairs;online discussion;users’participation behavior;structure equations

猜你喜欢

易用性公共事务意愿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身份认同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展望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读者消费俱乐部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