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早发白帝城》《滁州西涧》
2015-08-08郭学萍
郭学萍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心轻万事若鸿毛
说这首诗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段历史。“安史之乱”初期,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扣上“附逆”的罪名,开始被囚禁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后又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东部)。他溯着长江西上,先到蜀州,然后折入夜郎。不妨设想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他以待罪之躯,一步步走向荒僻的远处。加上满怀委屈,无从申说,心情一定坏到极点。没想到,走到巫山附近的白帝城时,肃宗的一纸赦书,让李白恢复了自由之身。他就像一只无意间被锁进樊笼的飞鸟,当笼门刚一打开,就扑棱棱飞了出来。那份惊喜之情,可想而知。
“彩云间”三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白帝城地势之高,李白离开白帝城是在彩霞满天的早晨,而且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如彩云翩跹。
果然是“心轻万事如鸿毛”,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到达了。“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做悬殊对比,表现出诗人“归心似箭,日行千里”的迫切。也许,李白并非真的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里并非写实,而是为了表现诗人劫后余生时内心的喜悦。
再说三峡,水急滩险。逆流而上时,船重,心情也重。如今顺流而下,船轻,心情也轻。小船飞速向前,两岸青山一排排后退,山上的猿声此起彼落,宛如为诗人东归欣然高歌。等到“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便进入坦途。诗人极尽夸张之势,写出自己历尽艰险,重履坦途的快乐感受。
闭上眼,我仿佛看到一个衣袂飘飘的身影,正立在船头,仰首四望。听,他的歌声像纯银一样,在峡谷中回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最是闲情何寄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的《醉翁亭记》开头这样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滁州西涧》写的就是这里的风景。滁州,即安徽省滁州市。西涧是滁州市西南的一条小河,被林壑尤美的诸峰环抱着。
诗的第一句,着力描写涧边的幽草。它们默默地生,默默地长,于沉默之中看水流花谢。在暮春时节,诗人一个人来到车马不至的涧边散步,看到绿草如茵,流水潺潺,心中顿觉分外幽静。
诗的第二句,诗人描写了涧上一派佳木葱茏、绿树浓密的景象。“幽深”现在常常连起来用,成一个词了。在这首诗里。诗人却巧妙地把“幽”“深”二字拆开使用。第一句用“幽”字写草,第二句用“深”字写树。深树幽草,高低错落,相映成趣。然而,就在这万籁俱寂之中,忽然听到黄鹂在树的高枝上鸣唱,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受。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在山水大师王维的诗中经常看到。
诗的第三、四两句写了涧潮、涧渡,也是动静相衬。你看,天色渐晚,雨也来,潮也来。这个雨啊,来得很急;这个潮啊,涨得很快,多热闹啊!可是,不管它们怎样热闹,那郊外的渡口,有一只小船,好像善解人意似的,独个儿悠闲自在地横躺在水面上。“自”是“独自”的意思,不仅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还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悠闲与自得。
这首诗,从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来看,是动静相宜;从景物和人物的关系来看,是情景交融。因“无人”而“自横”的“舟”,更衬托出“野渡”幽静沉寂的意境。
置身于滁州西涧,仿佛置身于红尘之外。韦应物的妙笔,让我们于他的文字中,偷闲一览,放舟中流。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