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2015-08-07王震徐洋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7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中学物理

王震++++徐洋

摘 要: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艺术也是教师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探究式提问、生活式提问、铺垫式提问和对比式提问,用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 提问缺失 提问艺术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就是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技巧、时机等因素,精心优化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缺失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缺失是指教师没有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问题,没有掌握提问的艺术,没有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等,目前课堂提问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问题质量低,过于简单

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这种提问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2.问题较空泛,难度大

这类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没有在观察、实验或是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显得宽泛。学生一般会感觉问题很难,不知道从何答起。例如,学生刚刚接触到磁场的学习,教师就提出:“地球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学生感到抽象,难以回答。

3.问题没有新意

遇到需要解释的物理现象,教师总愿意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像什么”等这些直接指向问题答案的提问。教师往往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启发式、联想式地提出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有心理压力,思维僵化,同时这种提问也缺乏趣味性。

4.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提出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不足,往往回答不出来,这类提问缺乏知识的铺垫,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例如,教师提出:“瞬时速度的方向是什么?”由于高一学生缺乏对数学极限的认识,教师如果没有对极限知识做先前的铺垫,学生就难以理解瞬时速度的方向。

5.问题对象局限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设置过难,仅适合个别优等生;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又都不屑回答。只有问题设置得难度适中,才会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此,教师如何进行提问,如何运用提问艺术,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1.提出疑问,启而不发——启发式提问

所谓启发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教师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在看似没有疑问的地方设置疑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过楞次定律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在垂直于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中放置一个U型电路(见图1),C、D为U型电路的两端,AB为一条可移动的导线搭放在U型电路上形成闭合回路ABCD,当导线AB向右滑动时,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怎样?”学生在学习过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后很容易回答:“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是A→B。”此时,教师应该善于在没有疑问的地方设置疑问:“如果连接U型电路的另一端形成闭合回路CDFE,搭放在闭合回路CDFE上的导线AB向右移动,则ABEF回路的磁通量反而减小了,此时AB导线中感应电流方向还是A→B吗?”这样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深入地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

2.创设情境,探究发现——探究式提问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问题教学中所面临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已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心理状态。教师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思维活动,解决心理困境。例如,在超重与失重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坐过电梯,谁能告诉我坐电梯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教师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学生纷纷思考发言,彼此分享坐电梯的感受。教师会继续提问:当我们乘坐电梯时,我们的重力是不是发生变化了?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当学生发现不是重力变化时,教师再提问:既然不是重力变了,那么是人对地板的压力变了,还是我们的错觉呢?接着教师让学生观看自己在电梯中,踩在台秤上的实验视频,之后教师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台秤,让学生在上面做蹲下、起来的动作,观察台秤指针的变化,进而提问:大家能分析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了吗?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条件。承接上面所创设的情境,教师提出延展性问题:假设电梯的钢索突然断裂,电梯自由下落,电梯中的人对地板的压力是多少?引出完全失重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堂知识进行探究学习,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3.联系实际,提高兴趣——生活式提问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就能更加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例如,学生常常将热量和热能这两个概念混淆。教师提出问题: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是热能还是热量?学生回答:传递的是热能。教师接着说:这就不对了。热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教师对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把热能比喻成人的富有程度,把热量比喻成在交易过程中钱的多少。如果一个富有的人和一个贫困的人一起走进一家商店,富有的人只不过浏览了一下,而贫困的人花了50元买了一件衣服。这个例子中热能和热量谁多谁少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富有的人相当于热能多,而贫困的人花了50元钱,相当于传递的热量多。教师通过打比方的生活式提问或者举例子的方式来解释抽象的知识,这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知识的本质,学生容易理解讲授的内容。

4.遵循规律,符合认知——铺垫式提问

学生认知是学生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提问以前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垫。例如,在讲授电势能的大小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维有依据,做到铺垫式提问。如“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势能又是电场中的能量,我们又该如何研究呢?我们学习过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同样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是如何理解重力势能的呢?”学生很容易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进而猜想研究电势能的时候也要考虑位置的问题。这种联想对已学知识的提问比直接告诉学生电势能的大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5.对比旧识,引发新学——对比式提问

所谓对比式提问就是将不同现象、不同问题进行对比而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学习电容器的电容C=Q/U时,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公式C=Q/U我们知道,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那么电容C与电容器带电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回答:有关系。此时教师继续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R=U/I,从公式上看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这里的电阻R和电压U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回答:没有关系。电阻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学生此时意识到电容C和电阻R的性质相似,表示的是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出厂时就已经决定了,与带电量多少没有关系。这种把相似的知识对比学习,既突出了两类具有相似属性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使新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如何提出问题”作为一门艺术看待,精心细致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莫宾华.启发式提问在中学学科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0(4).

[2]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南平.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中的提问[J].考试周刊,2010(15).

[4]孙万军.例谈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4(1).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中学物理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a绝对=a相对+a牵连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