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探索

2015-08-07郭影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郭影

摘要:课改影响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已经不仅仅在局限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而是要在完成知识教育目标的情况下,也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我们不得不承认课改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种背景下,我们也要积极顺应课改趨势进行教学改革,应用全新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基于此,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升,陷入了困境,主要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产生的消极影响,违背了课改要求,此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们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从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手,设计教学方案。但是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有效课堂的建设。因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策略,内容如下。

一、重视课改理念渗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指导初中语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经常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习惯于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实现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也难以实现突破。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的盲从和被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 创新学习空间,促进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1]。例如在学习《蒹葭》这篇文章时,这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结合课文特点,我就选择着重强调文章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特点,领悟意境之美,感受景象的苍凉凄迷之美,体会主人公忧伤凄凉的内心感受,实现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

二、依托语文教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是以教学目标为基本指向的,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提供更大契机。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不重视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到基本的保障[2]。新课改影响下,教学观念在发生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精准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确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的课文教学中,想要学生的深入理解父爱,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情感表达特点设计教学目标:第一,精读课文,分析文章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分析文章中“父亲”的人物特征;第二,针对重点句子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父子情,引导学生关爱和理解自己的父母。

三、运用微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教材内容在不断晚上和发展,其中包含的教学素材具有精美、情感丰富和知识性强等特征,但是基于初中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局限,很多时候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学素材中的精美内容和深刻情感缺乏自主理解能力,这也是造成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对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3]。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微课具有高效、生动、趣味性强等基本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能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得到应用,实现对教学空间的扩展。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可能是没有在实际生活中见过黄河的,因此对于黄河的认知缺乏,这严重影响课文的情感传递和场景描写传达,因此为促进实现对课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我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应用了微课方式,我利用微课食品展示黄河北流景观,介绍其我们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带动学生对黄河的整体认知,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下产生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阅读教学目标达成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直观提体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采用疑问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质疑教学方法对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在教过程中结合疑问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4]。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科教学内容设问,使学生可以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的时候,我就在教学中针对课文里对街市美丽繁华的特点描写,我就在此基础上进行情境创设:“牛郎和织女在天街上闲游,但是他们只是在每年的七月七相见一面,这么难得的机会,他们二者为什么会闲游呢?”,学生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质疑,进而开始相互讨论,发表、补充观点,经过学生的小组自由探讨后,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情感,对于作者的内心思想理解也更加深入,文章的重点得以突出,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结束语:

综上,课程改革影响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普遍起来,创新教学手段显示出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手段创新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借助初中语文教育契机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教师教学,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戴洋.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 ),2014,32(05):138-140

[2]张敬李.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上下旬),2014,12(14):185-186

[3]朱永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13,11(12):184-185

[4]苏东.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5,10(12):112-113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