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索
2015-08-07马洪有
马洪有
摘要:小学科学作为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主要从提高动手兴趣、加强操作指导、进行自主探究、开展手工制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操作;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学科,课程学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较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为主要学习目标,要进行科学实验或探索,进行动手操作操作是一项基本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操作实践中还能使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以此较好实现科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能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够把动手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抽象成各种科学模型,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正确培养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创造个性得到发展;三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由于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帮助,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方法,对今后学生的课程学习能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动手兴趣
好奇心强、爱动手操作是儿童的显著行为特点之一,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虽然符合小学生的行为特点,但是要让小学生真正动手操作起来,要能做到坚持下去,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长久地坚持下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溶解”这一章的“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节内容时,可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设计三种情况,让学生猜想相同大小的高锰酸钾颗粒在常温水中不搅动、在常温水中搅动、在热水中搅动,在这三种情况中哪种情况的溶解速度最快。再如,在学习“点亮小灯泡”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灯泡在串联或并联两种情况下,哪种情况下灯泡会更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强烈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操作指导,掌握动手操作要领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动支配能力还不够强,由于小学生存在精力和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在动手实践操作中不能很好地抓住重要和要领,他们经常会忘记动手操作的目的,动手操作的盲目性较大,不利于学生真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要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在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关键步骤,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首先教师在实验前要对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与步骤详细讲解,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开展操作训练,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操作方法后才能开展实验观察。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在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并要为学生编写操作指导语,使学生在操作语的指导下,边操作同时进行思考下一步操作步骤,通过这样手与脑并用,就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提高操作的效率。
(三)鼓励自主探究,通过思考引导操作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取材都是和小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较好满足儿童的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要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探究学习中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通过深入的思考来指导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这样就能使动手操作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能有效避免动手操作的盲目性,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时,既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又要引导学生探究馒头、米饭、土豆、淀粉、蔬菜这几种食材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思考食物变蓝色的原因,通过思考来指导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就能提高學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意义。
(四)开展手工制作,挖掘学生操作潜力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利用手工制作活动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对此,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制作、小实验,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策略。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的“热”这一章中的第4节“空气的热胀冷缩”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后动手制作孔明灯(会飘浮的纸灯笼),该灯依靠热空气就能飞上天;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光”这一章中的“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运用这样的手工制作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当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时,还能让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手工制作活动,从而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不断得到挖掘,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欲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操作方法指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动手制作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