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五化”法
2015-08-07金小汶
金小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和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深刻的揭示了阅读的本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他们体会阅读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的一部分,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融洽了师生关系,重新树立了阅读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了自己的魅力。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高中语文课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阅读目标层级化,提高阅读参与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又能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课课有所得。对上课经常睡觉,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学生,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干,能参与到教师的课堂,那么就不能给他们过高的目标,让他们感觉到似乎是听天书,教师要设置一些让他们感到稍一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让他们有成就感,当然,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于阅读能力较好,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设置一些较高的教学目标,提高他们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或者在安排阅读内容时可以给他们制定一些较高的目标。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对那些语文知识积累比较薄弱的学生,鼓励他们背会写会就行了,而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文章。
二、阅读问题开放化,实现阅读多角度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又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在阅读问题的设置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并且要自圆其说。比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琵琶女值得同情吗?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很热烈,有些同学认为,琵琶女值得同情,理由是今非昔比,生活落差太大;有些同学认为,她不值得同情,她一直没看清楚自己戏子的身份,把是否赢得男人的欢心作为衡量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准。在教学《师说》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师说》的中心论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们都能结合文本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且都能自圆其说。同样这篇文章,还可以设置韩愈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唐代有什么不同的教育意义等比较性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理解。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的创设,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催化剂,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出发,对阅读的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三、阅读表达自由化,促使文本深理解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下结论,让学生们之间形成一种学业意见上的争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总会查找各种资料或者对问题深入思考,以便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语文是人学,课堂是舞台,只有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充分施展才华的课堂,才能称为成功的课堂。比如在教学《祝福》时,对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的问题,学生们之间争论很大;对于祥林嫂的生命中到底有没有春天的问题,学生不但能结合文本,还能超越文本,联系到祥林嫂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理解。教师给学生感受和体验的时间,提供给他们充分表达的空间,调动学生自己的感受去阅读体验,多次与文本交流,并通过自我对话,理解祥林嫂的现实处境。让学生充分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必要过程,对个性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氛围平等化,保证阅读话语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是对话的过程,应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用心去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与学生进行和谐的精神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气氛的宽松与友好,让每一个个体感受到尊重,从而激发起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教师要改变师者高高在上的状况,为人师,更为人“友”,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一次专注投入的聆听,都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觉到温暖,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进而才能更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主持课堂,消除学生的紧张戒备心理,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好,以便更好地引起积极地情感反应,从而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效果。比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我告诉学生,一个男人的魅力,在于他的侠骨,更在于他的柔情,请你找出文本中俘获你的心灵的句子或者场景,进行解读。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再有师生之间的常见的拘束,每个学生都进入了当时的场景,深情地解读文本,带着自己最深刻的理解畅所欲言。创设师生平等融洽的交流氛围,只有教师遵循民主平等的交流原则,使阅读课堂形成一种良性友好的互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
五、阅读评价多样化,激发阅读兴趣感
评价是教师通过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程度,来掌握自己教学策略正确与否的一种方式,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说明文,只要学生体会出了说明文的特征就行了;对小说,学生能掌握小说的要素并能够分析出小说主题就行;但对于诗词,学生不但要体会其景,更要感悟到情。对同一文体,对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评价也要有所不同。
当然,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纵向评价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个性化阅读状况,横向评价自己对一篇文章一个问题的解读。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课堂只有真正地调动起学生,让他们不但自己会思考还能体会别人思考角度的课堂,才能是一个鲜活的有深度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不但要有自己的思考,还能高屋建瓴地指出别人思考的优缺点,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语文的阅读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制定丰富多样的个性化阅读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更好地践行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通联:兰州市榆中县恩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