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引力”,让学生兴趣保鲜

2015-08-07冯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吸引力

冯苏

[摘 要] 本文明确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课件的运用、悬念的巧设、艺术的再现四大方面具体实施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走向艺术的境界.

[关键词] 吸引力;情境的创设;课件的运用;悬念的巧设;艺术的再现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 让学生变走神为入神是老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如磁铁般紧紧吸住学生的注意力,炼成艺术化的教学呢?这就要从吸引学生注意力入手.

巧设“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增强“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愉快地面对难题. 小学有一道“过桥问题”的题目:解放路小学六年级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人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通过一座889米的桥,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离开桥共需多少分钟?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通过多媒体演示情景,教师点拨关键,启发弄清两点:

1. 给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能清晰地看出队伍长是0.5×(346÷2-1).

2. 给学生动态感觉

再继续通过向右慢放演示让学生看到队伍从桥头慢慢地走过了桥.

当队伍第一排的同学走完整座桥后,问:队伍全过了桥吗?(没有),再继续看大屏幕队伍行进,当最后一排离开桥时,引导观察队伍所走的路程等于桥长还要加上队伍长,最后引导求过桥时间就轻而易举了. 这种效果,清晰地揭示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移动“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就如移动磁块一般,让铁钉紧随其后,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投入,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 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样做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巧妙设问,可以以问促学,以学促思,从而在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观察例题,然后围绕下述问题开展师生对话讨论:(1)除数是小数怎么办?(2)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怎么办?(3)除数和被除数变成整数后怎么办?在对话的基础上,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还有各抒己见的对话,教学气氛必然是生动的,充满情趣的.

优化“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故事化. ”笔者也认为,再好的磁场也会逐渐弱化. 为此,笔者又巧妙地设计多种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磁场.

1. 故事的艺术性

儿童喜欢听故事,可利用讲小故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测量物体的体积应用题:“有一个周长为31.4厘米的圆柱量杯,里面盛有水. 当把一个金属圆锥体浸入杯中时,杯里的水高度上升2厘米,这个金属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题前,我们给学生讲爱迪生与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趣味数学小故事.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体积是多少. 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 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 一个钟头过去了. 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 “正算到一半. ”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 “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 “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先……,再…… ,那么……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灯泡体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 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就把灯泡的体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学生立即联想到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金属圆锥体的体积.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弄懂算理,印象深刻,学得轻松,感受到数学本身的乐趣,产生了“乐而喜学”的愉悦心境.

2. 学法的艺术性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 让学法与众不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教学“什么数能被11整除”时,两位数学生一看就能判断,而三位数能不能一看就知道呢?教师的回答是:“能!不但能判断,还能直接说出得数来. ”学生知道老师一定有诀窍,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诀窍在哪里!这时,笔者引导学生看被乘数与积的关系,学生很快就发现规律(百位与个位加起来等于十位或两边一拉,中间一加),然后继续引导发现求46×67、67×11……等积的规律. 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教学中获得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 实践的艺术性

让学生实践,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但知识背景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提供的. 因此,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大数学教学观. 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例如:笔者向学生布置下列一些研究课题:

学生围绕某一研究性课题开展调查,让学生多了解利息利率、市场经营、住房建筑等实际知识,尔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将某一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经验,有利于积累解应用题的素材;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

再现“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 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注意力也便在学习的内容上了. 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方式,使讲课内容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聚于讲课的内容.

教师讲课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用形象化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是极其重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 而恰到好处的手势、动作及面部表情,生动直观的叙述,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比如,数学课上要讲加法的时候,可以讲一下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相关有趣故事,并逐渐过渡到从一加到一百的简便算法,然后再过渡到本堂课要讲的内容上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到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完善,吸引学生注意力是课堂上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呈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吸引力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吸引
跟踪导练(三)4
跟踪导练(四)4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行业吸引力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